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 发展规划

玉环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信息来源: 玉环县文广新局 发布时间:2013-01-09 15:10 浏览次数:

来源:玉环县文广新局
发布时间:2013-01-09 15:10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发展直接关系着民生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着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文明进步。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要保证。为加快文化强县建设和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玉环文化软实力,根据《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玉环文化发展现状

玉环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现辖3街道53乡,县域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78平方公里,是全国14个海岛县(区)之一。

玉环于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先进县。玉环历史悠久,据三合潭遗址考古证实,早在商周时期,人类就开始在玉环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文明。玉环正式建置始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玉环拥有丰富的海岛历史文化和移民文化,劳动群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较丰厚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已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70处,已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条目763项。坎门验潮所和坎门花龙分别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近年来,玉环县委、县政府对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深入人心。在“十一五”期间,依托经济强县的优势,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及时落实各项文化事业专项经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大活动资金。“十一五”期间共投入文化事业经费7226万元,群众文化经费1158.4万元,有力保障了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已经拥有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二级图书馆、玉环大剧院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全县已创建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7个,乡镇文化站11个,基层文化俱乐部292家。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此起彼伏,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网络文化、现代多重文化相得益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县共组织大中型活动150余场次,小型活动300场次,观众超过70万人次。2009年,第二届中国(玉环)海岛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提升了玉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百姓消费能力提升,为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为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但是,就玉环文化的整体情况看,存在着四个较为突出的矛盾:一是对文化在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意义认识还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文化发展与玉环经济发展极不相称。三是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需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四是文艺创作队伍薄弱,文艺精品不多,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相关政策扶持。

 二、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载体,大力实施“文化引领计划”,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提升玉环软实力,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坚持科学发展。自觉把科学发展理念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既积极为玉环经济建设和转型升级服务,又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文化产品供给,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4、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办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推出文化创新成果,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金融、旅游的融合发展。

  5、坚持协调发展。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涉及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发挥政府作用和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努力促进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玉环城市性质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基本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发展格局,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运行机制,构筑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生产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互相依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文化竞争力、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位居台州一流,省内同类城市前列。

 

(二)具体目标

2015年,努力达到: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心策划和举办以“中国(玉环)海岛文化节”为主打品牌的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大力推进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农村文化、旅游文化。以“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为契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惠民能力明显提升。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形成以国家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化产业形成规模。加快形成以文化重点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生产与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增加值在全县GDP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成为玉环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断提升。

——文化队伍结构优化。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玉环文化建设需要的文化创作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努力使玉环成为吸引优秀文化人才聚集、创业的重要区域。

——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建设玉环县博物馆(中国海岛文化博物馆),使之成为能够体现玉环特色和品位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文化活动场所,要尽早启动并完成县图书馆的迁建和文化广场、电影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及民间民俗展示厅的建设,逐步形成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要有效落实国家及省的相关文化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中介组织、行业组织,使文化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日趋活跃,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交流逐步加强。积极开展文化事业的交流和合作,组织高层次、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活动。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进一步拓展,内容进一步丰富,机制进一步创新,鼓励和推动玉环文化“走出去”,扩大玉环海岛海洋文化影响力。

四、各项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

(一)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1、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要求,着力建设好一批与玉环城市性质相匹配,体现玉环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一批惠及广大群众的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和特色文化活动阵地,公益性与经营性文化设施有机结合、和谐发展,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健全、运转良好的县、乡镇、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继续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抓好并完成县博物馆、县电影城、非遗展示馆、图书馆新馆及楚门、坎门、沙门等大集镇图书分馆建设,各镇乡(街道)在新建、改建原有文化站所的基础上,完善当地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到2015年,争取实现每百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0平方米。与创建文明社区相结合,建设标准化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全县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配套规划建设文化设施。积极开展省“文化强镇”和“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推进中心镇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有效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文化中心,加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村级文化设施要努力实现“五个一”,即有一个老年人和少儿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阅览(电子阅览)室,一个阅报栏或宣传橱窗,一个集健身、娱乐、教育、活动功能的综合活动室,一个室外的休闲文化公园或小广场。着力利用好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加强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内部设施的配备力度,努力提高使用效率。

2、构建完善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体系。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适时举办第三届中国玉环海岛文化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持续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三下乡活动,积极探索“文化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优化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点布点工作。实施文化惠民政策,实施“文化低保”、“电影低保”工程,加大向基层特别是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的力度。深入开展“种文化”活动,大力培育农村文化队伍,扶持农民自办文化,提高农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人均藏书量达到1/人,建成城乡一体、快速便捷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逐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县农村文化、社区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3、组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结合重大经济活动和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认真组织思想性、知识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俱佳的读书节、演讲比赛、书法展览、图片展示等寓教于乐的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历史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激发热爱家乡、建设玉环的热情。

4、积极鼓励文化艺术创作。实施精品战略,提升原创能力。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玉环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努力创作一批思想内涵丰富、艺术质量上乘、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玉环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佳作。精心组织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重点抓好“五个一工程”、台州文化“曙光奖”等省级、台州市级以上重大奖项参展参赛作品的创作生产,努力形成一批文学、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小品等各个门类的文艺精品,力争5年有80件(部)以上文艺作品在省级、国家级获奖。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完善艺术精品创作生产的论证决策机制、经费投入机制、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开展评选优秀文艺创作成果活动,对优秀艺术成果给予奖励,鼓励多出人才,多出精品。

5、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遗产保护“一法六条例”(“一法”《文物保护法》,“六条例”《文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完善文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的公布和保护,着重编制坎门验潮所、海山潮汐电站、玉环碉楼等一批重点文物的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鼓励和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博物馆为主体,纪念馆、展览馆、民办博物馆等为辅助的全县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加强对历史名镇、古街和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加强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建立文物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文物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惩处违反文物法律法规行为,确保文物安全。

6、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实施“八个一”保护措施,切实加强对重点非遗项目的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五个一工程”,逐步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民间民俗艺术之乡和传统节日标志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鼓励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和展示场馆建设,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充分运用各种载体和手段,加强对非遗知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精心恢复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品牌,建设一批文化名村、名馆和名品。

7、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精心策划组织“玉环城市名片”系列对外宣传活动,弘扬海岛文化,提高玉环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展示玉环文化风采。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逐步扩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数量和质量,增进与省内外机构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为“宣传玉环,认识玉环,让玉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发挥作用。进一步打造坎门花龙、灯塔鳌龙鱼灯、玉环剪纸等民间传统艺术,使之成为独具玉环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举办“中国玉环海岛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扩大文化影响与交流,为宣传玉环、提高玉环知名度作出贡献。

8、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运用市场配置功能,不拘一格地引进、使用、培养艺术人才,为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快培养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重视培养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人才。优化群众文化队伍结构,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群众文化管理干部和群众文化专业骨干,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县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和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翻一番,大专学历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95%,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25%以上。

(二)培育提升文化产业

按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挥优势、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玉环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和当代科教文化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玉环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产业政策趋于完善,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产品的艺术、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显著提高,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重点要做强休闲娱乐、出版物印刷包装等产业,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发展各类“专、精、特、新”民营文化企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1、文化演艺业。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发展民间演出市场要牢固树立“产业”观念,尊重艺术规律,不断探索寻求适应市场的运作方式。一是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联姻、市场运作”的方式,组建一支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现代管理模式的文艺演出团体。二是加大对民间演出团体的扶持力度。三是借鉴外地繁荣文艺演出的一些成功做法,对我县专业演出场所引进省级以上专业演出团体的给予一定补助,以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提高市民欣赏水平,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2、文博展览业。充分发掘我县海洋文化底蕴,进一步拓宽思路,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形成品牌,提高玉环历史文化的知名度。以建设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民间艺术中心、文化广场为抓手,把展览业作为一项重大产业抓实做强。一是加强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建设,抓好文物陈列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二是积极扶持民间文博展览事业,特别是贝雕、根雕、汽摩配、阀门、家具等展馆的建设。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振兴文博展览业,增强文博展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冲击力。

3、娱乐休闲业。加强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音像制品等群众性文化娱乐市场的整合与开发,推进产业升级。鼓励扶持文化经纪和代理,培育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娱乐文化企业和连锁网点,引进和开发现代时尚娱乐休闲项目,引导规范健康消费,整合壮大娱乐市场。根据娱乐业的行业特点和我县实际,通过招商引资,把国内知名娱乐经营企业引到玉环,打造品牌娱乐街区。到2015年,使全县文化消费增长幅度超过社会消费增长幅度。

4、文化旅游业。根据我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状况,深入挖掘我县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做优做特海洋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旅游区块;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文化线路,吸引一大批省内外游客来我县参观、考察、投资、旅游、消费。开展海鲜美食节、文旦节、杨梅节、葡萄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建设文化特色主题公园,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旅游休闲、娱乐健身、数字信息等服务性消费。

5、广播影视业。进一步完善“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加快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工程建设,优先发展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按照频率频道专业化、对象化要求,优化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结构。建立全县广播电视媒体资源的共享系统,实现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存储、交换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完整链。实施数字电视及其他可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的产业化运作,到2015年,实现全县有线电视数字化,争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设备全部实现数字化,基本建立全县广播电视数字化新体系。

6、新闻出版发行业。按照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优化的要求,不断提升新闻出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多元化经营,树立品牌经营理念,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产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强宏观调控管理措施,在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基础上,适时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闻出版体制,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提高质量,多出精品。

做大做强印刷包装业。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特色印刷、数码印刷,调整印刷产业生产格局,淘汰生产能力低、高耗能的印刷机器设备,提高我县印刷包装业在周边区域的竞争力。积极发展新华书店小连锁的经营管理模式,发挥新华书店龙头企业的优势,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城乡的协调发展,从而带动其他零售、出租经营单位的发展,形成城乡一体的正版出版物的销售发行网络。

7、文化培训业。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和各类文化艺术人才资源,扩大文化艺术培训,建立以文化馆为中心的多种形式文化艺术培训网络,积极发展以艺术教育和艺术辅导培训为主体的文化艺术培训业。

(三)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落实长效监管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高效规范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到2015年,力争形成城乡之间以及文化市场各门类之间均衡发展,结构合理、供求均衡、竞争规范,在台州市处于领先地位的文化市场体系。

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对印刷业生产的管理,促进全县印刷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有效的手段和保障机制,加大打击盗版侵权力度;加大对出版和报刊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建立健全文化经营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文化市场有序竞争。

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市场执法队伍,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努力维护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大力扶持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倡导适合广大群众消费水平的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确保文化市场的安全。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遵循“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大进度,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

1、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建立和完善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价体系和企业领导人考核办法。健全与文化体制改革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划行业发展、组织行业交流、开展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作用。

2、改革文化单位运行机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改革分类推进、分类管理。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增强活力,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对越剧团、影剧院等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以股份制改造为基本方式,分期分批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集团。健全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实行多媒体经营和跨地区发展。

五、文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以人为本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性和迫切性,把文化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建立科学的文化发展经济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可行的文化工作考核指标,加大对各级文化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文化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资源投入、市场注入、市场开拓和监管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调控。

(二)政策保障

用足用好国家、省支持文化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玉环实际,研究制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玉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规划和财政预算机制,并组织实施。“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十一五”时期,在确保每年文化投入不少于当年财政支出总量1%的基础上,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且人均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各项政策,拓宽渠道,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益文化事业。加大对文化娱乐单位和广告、传播等经营单位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力度,并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文化事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非公有制进入文化领域的政策精神,创造氛围,鼓励社会、企业、个人投资文化领域,提高文化事业的融资能力,提倡和促进公办民助,逐步形成政府、企业、民间等多种形式兴办文化的多元投入格局,搞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单位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创新等工作,进一步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工商管理和价格政策、文化设施建设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强化导向功能,扩大资助范围。

(三)人才保障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围绕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全面落实“四个尊重”方针,制订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抓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制度。设立优秀文化人才资格认定委员会,实现文化人才鉴别、认定、引进工作的科学化。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手段,以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项目为载体,采取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和优秀专业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奖励制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建立人才工作的督查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

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和文化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队伍。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提高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为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改革发展,全面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