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议案提案

关于提高供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的议案

信息来源: 玉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0-28 18:10 浏览次数: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28 18:10

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我市因建不了大型淡水库,生活用水严重缺少,已经成为制约我市民生改善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以来,我市通过长潭水库水引进,基本解决了居民生活用水和企业用水问题。但我市用水量逐年增加,自来水供求矛盾一直存在。特别是2017年,我市降水偏少,只有平均年份的60 %,供水和用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境外引水配额不足。按规定,长潭水库给玉环的水配额是每天5.8万立方,即使前端路桥、温岭等区市季节性减少用量,我市日引水最高也只有7.5万立方,不能满足目前日9万立方需求。二是市内水库补水因降水量不均而不稳定。我市虽有16座水库,但容量都不大,目前作为自来水源的只有较大的9座。如年降水量大、蓄水充沛,能较好地发挥补引水不足和水管故障应急调度的作用;如在自然降水不足的年份,水库蓄水量少,则难以发挥应急调补作用。20171126境外引水管因地面沉降破裂,就因水库无水可供,造成长时间、大面积停水。基于市内水库基本无水可补,自201710月底开始,全市只能实行隔日供水,坎门、大麦屿街道偏远和地势较高社区、村还出现隔多日供水情况。三是境外引水管破裂时有发生。境外引水管道是我市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保障,这条由黄岩长潭经路桥、温岭到玉环的管道每天向玉环输送约6-7万立方的生活用水,因路程长,经过的地区既有居民区、也有公路、工业区、农耕区等。所经环境复杂,容易造成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单是2017年就出现4次因水管破裂的停水情况,其中3次是因人为施工不当造成,1次因地面沉降造成;2次发生在温岭,2次发生在玉环。1126境外引水清港段DA1000PE主干管因地面沉降断裂,因地下及周边情况复杂,抢修时间长,造成全市停水达56小时,给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社会负面影响很大。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能力,是关系我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大事,是政府的当务之急。鉴于以上情况,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措并举、稳步推进。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强引水管道排查、管护和改造,保障供水安全。2009年建成的境外引水管道支撑着80%以上玉环居民生活用水,其安全性令人关注。特别一年多起水管破损断裂事故发生造成停水,给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带来影响、造成损失,引起社会各界重视。政府要加强对策研究,就管道安全运行联合兄弟市区,明确各自责任,加强管护协同。同时就我市域内管道管护和改造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对全程管线的排查,对处在环境复杂、容易造成水管损坏地段管道应进行改道;对被埋入国道线等重要工程的管线可能破损应建立备用方案。加强管线巡查,在主管沿线设置管网标识及警示牌。市内管网实行全程管控,各段线都明确巡查主体、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引水管线周边施工对接监督制度,杜绝施工造成管线破损。加强抢修队伍建设,配备先进抢修设备,完善抢修应急预案,尽可能缩短抢修时间。同时,加快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建设,以智慧水务助推管网管理能力提升。

    二、实施海水淡化,增强市内补水调节能力。在水库水量不足情况下,实施海水淡化,是我市提高补水能力的有效办法。取之不尽海水资源是我市的优势,同时海水淡化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针对2018年春夏我市自来水供求矛盾突出,一方面应努力争取华能电厂尽可能多的淡化水供应。另一方面上马我市海水或亚海水淡化项目。争取在今春夏缺水期开工海水(亚海水)淡化,尽早实现补水。要认真做好前期调研,从有利于运行、有利于降本、有利于利用出发,选好厂址。通过考察、学习和借鉴,引进当前先进设备,同步跟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使项目早日建成投用。

    三、强化水库清淤和科学调度,提升补水调节潜力。目前9座饮用水源水库可蓄水约2000万立方。要使境内水库起到境外引水调节、停水应急作用,还须努力挖潜,在水库扩容、增加蓄水量上做文章。要抓住枯水期等有利时机实施水库全面清淤扩容,认真勘察分析库区淤积物状况,在不影响库坝安全、不造成渗漏情况下,通过大厚度挖掘,提高清淤质量。加强对水库蓄水的预测和研判,丰水期特别台风季节,应尽量减少汛期警戒排放,禁止库水用于治污消劣。石门槛、牛栏水库应加快环境整治提高水质,里墩水库要通过大坝沉降测试提高蓄水能力。要科学调度,在境外引水充足时,尽量减少市内水库补水;在境外引水不足时,根据水库地理位置和蓄水能力,安排各个水厂合理补水,减少路径损耗。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人工降雨作业,可引进最新的电离人工降雨方式增加水库蓄水。同时加强水库保护,防止水库受损漏水、私自安管接水,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污染源清理,提高水源质量。

    四、落实应急措施,解决偏远地区缺水问题。偏远、地势偏高地方通常是供水末端。在境外引水额度有限、市内补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些地方供水更加困难。自去年底到目前,坎门、大麦屿街道等偏远、地势偏高地方居民就面临缺水问题。为此,水务部门在水量有限情况下,一方面加大信息通报,准确发布送水、停水信息,知晓居民;另一面加强科学调度和技术性供水,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对缺少饮用水的地方应实行送水车专送,对20个没有供应自来水的古城、鲜叠山区村,应争取通过扩大现有山塘水库库容蓄水、建临时蓄水池和打深井等办法解决。同时,要科学规划偏远、地势偏高地方管网建设,按照充足水量条件下不断水要求改造管网,建设泵站、水塔。

    五、推进境外引水复线建设,提高供水能力。有备方能无忧!鉴于目前引水管道口径较小,日输送量不足(最多7.2万立方),易破损等情况,应积极推进境外引水复线建设,切实解决供水不足和管损停水问题。境外引水复线建设是适应我市用水量不断增加的长远之计,也是台州市南部湾区发展的基本要求。应依据近年从温州引水可能性少的判断,积极向台州市争取供水支持。将境外引水复线建设作为台州市南部湾区供水工程,引起台州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重视,纳入政府议事项目,争取黄岩、仙居等水源地区县的支持。境外引水复线建设,要根据台州市朱溪水库建成前后供水量,既保障近期,更着眼长远。一要增大水管口径,与远期最大日供水配额相匹配。二管线铺设要认真堪察论证,尽量避开复杂地段。相关部门要开展前期调研,加强分析论证,制定可行方案,争取早日动工,早见成效。

    六、逐步推进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双轨制。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双轨制应是今后用水的方向。长期以来,全市自来水都是一根管子通到户,是饮用水又是其它生活用水,不利于节约用水,也不利于降低用水成本。目前,开发区和新城建立了双管输送供水模式,具备推行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双轨制条件。主管部门可在开发区和新城推行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双轨制,饮用水以境外引水和市内水库水为主,其他生活用水以符合生活标准的淡化海水或亚海水为主,采取其它生活用水价格低于饮用水价格办法,减少居民对饮用水的需求,节省用水支出。通过实践,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真正使我市做到不缺水并实现科学用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