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1002687379N/2020-103467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0-12-23 |
公开方式: | 公开范围: | ||
组配分类: | 议案提案 | 文件编号: |
玉教办〔2020〕34号 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164030号议案答复的函 |
||||
|
||||
|
||||
庄秀莲等代表: 您在玉环市第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玉环地方方言在幼儿园传承的议案》已收悉,感谢你们对玉环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现将议案答复如下: 方言是文化心理认同的重要符号,对于推动地域文化发展、人们情感融合有积极意义,是值得重视和保护的地方文化。玉环处于沿海地区,是个移民相对集中的海岛县级市,迁移人数众多,所以方言丰富且分布比较广泛,目前可知就有20余种,如太平话、鲜迭话、乐清话、坎门话等等。 近年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方言文化,将方言文化教育纳入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像重视文化遗产一样重视方言文化,积极联合市文广旅体局等部门,在幼儿园、学校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各学校、幼儿园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着重开展地方名人、名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将涉及地方方言的单档布袋戏、剪纸、鼓词等项目入驻校园,并不定期的邀请传承人进校园,普及多数以方言为载体的非遗知识与技能。如陈屿中心小学邀请单档布袋戏代表性传承人李孙弟到校为师生们上布袋戏非遗课;坎门中学邀请玉环鼓词代表性传承人蒋兴平到校与学生进行互动讲座。 此外,市教育局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方言文化融入幼儿教学。民间方言童谣作为一个地区保守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幼儿园课程的良好资源。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民间方言童谣的渗透教育,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如坎门中学用闽南语进行地方童谣诵读、市中心幼儿园的校园“三句半”用普通话和太平话表演,获得台州市文艺汇演一等奖。 二是搭建方言展示平台。为普及方言,鼓励支持儿童及青少年说方言、唱方言,努力提供各类展示平台。如2018年举办“乡音媚好”方言大赛、2020年举办“少年非遗说”传统故事讲述大赛等活动,挖掘玉环民间好故事,用乡音乡情传达好故事,展示玉环方言的魅力。 三是培育主题校园文化品牌。自选20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专题,将其编纂成册,形成我园方言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在幼儿的一日各项活动中整合、渗透方言,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理解方言,喜欢方言,使用方言,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如早操时,把温州话、闽南话融进早操的游戏里;在户外活动民间游戏时,幼儿玩跳橡皮筋、木头开花、老鹰抓小鸡等用方言边说边玩;在点名环节,用方言称呼孩子;在点心环节,利用分点心时引导幼儿用方言说说点心的名称、特点等。 同时,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和社区环境,鼓励幼儿和家长共讲方言,促进幼儿使用方言的积极性。 方言千年流传,每一种方言就是一段地方剪影。方言背后蕴含的语言、文化基因无疑是庞大的,幼儿如果能掌握一种方言就相当于继承了一笔巨额财富。市教育局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方言文化传承工作,帮助幼儿学习方言,学会运用方言。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玉环市教育局 2020年9月11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