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清丽典雅的楚门,仿佛就来到了梦里的江南水乡,这里有桥,有亭,有湖,有人家,一幅幅如画的水乡美景细述着 “千年古镇”悠久的历史,美丽的嬗变……

楚门镇位于玉环市北部,行政区域面积37.5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13.9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10万左右,2010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国家级卫生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
楚门是全国著名的“文旦之乡”,拥有水暖阀门和家具两大主导产业,被誉为“阀门王国,家具新都”,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74位。
近年来,楚门围绕打造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样板镇目标,对标“五美”、“十个一”标志性要求,找短板、促提升、创特色、抓长效,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省一流现代化小城市。

细雨迷蒙的一天,我打着伞沿着楚门湖滨公园河边风光带漫步,微风徐徐,鸟儿翱翔,两岸杨柳依依,空气里充盈着清新与幸福的味道。
在湖滨公园内有着一座极富江南水乡韵味的文房桥。文房桥其名原为楚门八景“高阁文房”,桥面雕刻楚门特产“文旦”与凄美传说,围栏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或是悠悠荷韵,或是双鱼戏珠,或是松柏苍翠。

走在桥上,人随台阶移步换景,可以尽览桥两边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河边白鹭栖息,时而空中盘旋,时而立于水中,姿态十分优美。偶尔还能看到湖面有一片轻舟划过,打破了平静的河面,荡起阵阵涟漪。
走下文房桥,拐弯进入左侧入口,眼前一片豁然开朗,美丽的花海波澜壮阔,清香阵阵,真让人惊艳。“花海城中藏,风景别样美。”市民们在花海里徜徉,享受着假日美好的时光。
近年来,楚门镇已投资近4亿元建设湖滨核心区,先后完成中心小学、碧桂园等高档生活小区及美食一条街等重点项目建设,沿街立面、大渭渚老旧小区、楚门商城、乡贤馆、环湖路等改造项目如期竣工,直塘河整治、绿地公园建设等项目全面完成,极大改善了周边环境。
“美丽”面纱已掀开一角
但楚门追逐“美”的脚步从未停止
今年,楚门将结合美丽河湖、城市更新等工作,投资近2亿元,全面启动直塘河美丽河湖、邻里中心、城市客厅、城郊综合市场、楚洲文化创意园、文创街区、美丽社区、美丽庭院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
同时,楚门镇还以环境大整治促进城镇品质大提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标准要求,结合楚门水乡特色和文化底蕴,全力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我爱我家”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全面打造“千年古镇、梦里水乡”,尽显水清、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风光。

楚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玉环农耕文化看楚门的美誉。从宋代户部尚书戴明创建玉环第一个书院—皆山书院,开创玉环文明教化之先风,到明朝王屏藩在西青山建文昌阁设天香书院,再到当代著名作家叶文玲、叶鹏兄妹创作出名篇佳作;从千年古刹灵山寺,到宋代户部尚书戴明故居,从清末民初的老十字街到东桥水月、高阁文房等“楚门八景”,古镇楚门的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如今,楚门镇还分别在湖滨路与文房路交叉口处设置“楚门八景”,在湖滨路边安装低碳出行小品(小型宣传品),在文房桥上镶嵌文旦树,并通过文字追溯它的由来。环湖路以文字、雕塑、小品等形式展现“楚门记忆、楚门人家、楚门新韵”文化主题;同时还设置“五水共治”文化展示厅,全面展现治水文化;开放文玲书院书法室、图书馆、展示厅、电子阅览室等,以满足少年儿童学习活动。

在湖滨核心区,公园内还新矗立起一组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经了解,这组塑像是为纪念6位楚门名人而设立的,这6位楚门籍名人分别叫戴明、戴礼、叶佩璈、陈愚亭、寿老本、大聋,他们有的为古时朝廷官员,有的为开明绅士,也有女才子和武术名家,其中戴明是南宋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戴礼是一位女才子,以著作极其丰富而名传乡里;叶佩璈为清末拔贡,因为办事有功,官位最高至五品衔。人物塑像的落户为建设中的湖滨路增添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湖滨路文创街区被当地评为“最美街区”,街区设计不仅回应人的需求,更积极担当人与环境之间的媒介,不但保留楚门原有空间个性,还要注入现代元素,形成公共开放的创意文化商业街区,在人、自然及社会之间建立平衡而又充满生机的关联,打造耳濡目染的文化宣传氛围,全面彰显楚门这座古镇的内涵和水乡的魅力。

为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提升,楚门镇结合实际,进一步扩大核心区范围,全面丰满区域功能,统筹建设15分钟建成区生活圈和30分钟辖区生活圈。
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将文玲书院、印象广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二医院、敬老院及南兴路商业街等全部纳入湖滨核心区统一管理、统一配置;同时,进一步完善交通网,打通环保路、改造楚柚路、新建青春路等,并完成垃圾分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公厕改造等工程。当前,湖滨核心区已构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条件完好的核心生活圈,极大满足了周边百姓对住宿、医疗、购物、休闲等生活需求。

楚门镇坚持“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的城市有机更新战略,先后建成红照路、昌业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总里程达35公里,并先后投资10多亿元,建成文玲书院、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引进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商贸综合体等商业商住项目。同时,立足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先后完成老十字街“上改下”、楚洲文化城改造、城郊大渭渚改造,推进小王、直塘旧村改造,启动胡新村区块、南浦社区东方新村区块、湖滨社区南塘头区块及东门老旧工业点有机更新,优化城市功能和业态,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为老百姓建成一个舒适便捷、宜业宜居的生活圈。
近年来,楚门还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先后建成投用市二医迁建工程、卫生院迁建工程、楚门中心幼儿园、楚门中心小学文兴校区等民生工程,实现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文化礼堂村级全覆盖,“小城大爱”惠民关爱工程深入实施,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楚门拥有水暖阀门和家具两大主导产业,产品独具欧美特色,主要出口中东、俄罗斯和欧美各地,是5块国字号区域品牌的核心生产区,是中国最大的中低压阀门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拥有3000多家企业和5万多人的产业大军,被誉为“阀门王国、家具新都”。
楚门镇坚持“以产立镇、以产兴镇”的发展理念,紧抓22个老旧工业点改造和4个小微企业园建设,今年力争完成11个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和3个小微企业园建设任务,全力整治“低散乱污”,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建立并完善台州首家乡镇级人才综合服务机构——楚洲人才梦工场,依托全省首家家具行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本地企业和青年提供科研攻关、创业孵化等服务。
此外,紧盯省级特色小镇验收命名要求,建成投用小镇客厅、家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成3A级景区创建,并全面推进科技产业功能区改造提升,推动文房西路南侧近80亩土地、科技园区中山区块40亩土地出让,积极谋划望湖区块、新二塘区块开发利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楚门以产业为基,以玉环时尚家居小镇创建为平台,坚持产城人融合。据了解,玉环时尚家居小镇规划面积约3.4平方公里,自2017年8月列入浙江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单位以来,小镇建设始终以阀门卫浴和家具两大特色产业为基础,融合旅游、文化、社区、生态等功能,实现了“三生融合”“四位一体”的发展方向,积极建成为全国时尚家居产业示范区、长三角地区家居旅购新地标。
自时尚家居小镇创建开始,就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要求建设,力争能把时尚家居小镇打造成为玉环对外展示的“金名片”,产业转型的“助推器”。按照“五年百亿集群”的目标,立足“创意+传统”模式,依托南京林业大学、深圳家具协会等单位,整合玉环家具行业省级院士工作站、欧式家具研究院等平台,推动时尚小镇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度融合。同时,将通过举办设计大赛、创客大赛、“互联网+”、家居论坛等系列活动,全面完善产品体系、创建自主品牌,健全小镇生态产业链。
截至2019年底,小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有效投资60.4亿元,完成率为116.4%,超目标完成投资任务,其中非政府投资占比87%。2019年度实现总产出76亿元,税收收入3.46亿元。
以民生为本,大治理促进城市品质大提升。楚门镇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实施公共服务社会购买机制,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引导天宜社会工作服务社、阳光救援队等社会组织,通过“社工+义工”“社工+社团”“社工+社区”等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让专人做专事,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均等化,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
楚门镇市场经济繁荣,外来人口众多,全镇总人口1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占了40%左右。面对社会矛盾复杂、群众需求多元、治理任务繁重等问题,如果仅仅按照原有的政府运行机制和传统方式行事,要解决这些难题,基层政府不免会感到精力不足、能力不够、效率不高。

于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天宜社会工作服务社应运而生。作为一家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的专业社会服务工作机构,天宜以“扶助弱者,服务居民,重建社区,和美社会”为宗旨,参与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
通过天宜提供的各项社会服务,以及文化社团的培育、传统节日活动和本地特色文化的发掘,寓教于乐,以文化人,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天宜的普惠服务和特殊服务,使普通居民的多元需求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特殊困难群体的特殊问题和特殊矛盾得到较好的解决,有效地改善了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增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高质量建设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高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脚步正在楚门这片热土上快速向前迈进,楚门镇全体上下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更大的气魄、超强的力度,为把楚门打造成富有“千年古镇、梦里水乡”韵味的新时代全省一流小城市而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