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10026874082/2020-99231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市发改局 | 发文日期: | 2020-09-28 |
公开方式: | 公开范围: |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 | 文件编号: |
关于对市党代会十五届四次第66号提案答复的函 |
||||
|
||||
|
||||
徐梦俊代表: 您在市党代会十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提交的《关于加快我市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助推绿色交通发展的提案》(提案号:66)已交由我局主办,市综合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协办。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经与协办单位对接沟通,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情况现状 我市清洁能源资源可开发利用品种齐全,涉及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品种。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围绕能源保供目标,通过健全服务机制、强化部门联动、鼓励企业投资,切实推动清洁能源资源可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2019年,玉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46亿kWh,占全市全社会电力消费比重9.5%,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主要成效如下: 一是能源项目加快建设。光伏方面,已建成红地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2万千瓦)、晶科光伏电站一期(总装机容量8万千瓦)和晶能光伏电站二期(装机容量12万千瓦)等3个集中式光伏电站,在建清港滩涂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装机容量10万千瓦),实现总装机容量32万千瓦,2019年总发电量2.71亿千瓦时。风电方面,建成大麦屿风电场(装机容量4.95万千瓦),年总发电量为8000万千瓦时;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今年已经开工建设,项目总规划装机容量400兆瓦(总投资约70亿元)。潮汐发电方面,海山潮汐发电增容扩建工程已正式启动,装机容量5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05万千瓦时。垃圾发电方面,建成伟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7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可达22万吨,上网电力7000万千瓦时。 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主干电网建设有序推进,现代配电网建设成效显著,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建220kV变电站1座,新增容量480MVA;新建110kV变电站2座,新增容量220MVA,新建110千伏线路6条;新建10千伏线路76回,线路长度267公里。玉环还承接了配电自动化的全省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了10kV配电自动化功能。市域所有有集群居民生活的离岛用电均实现电网接入。全市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区通气比例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在城区及五大集镇敷设地下管线320多公里,设立气化站3座,已实现3.3万户居民用户,260家商业公服用户,33家工业用户供气。 三是终端供能设施有序推进。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迅速,2019年新建漩门湾大桥综合供能服务站,成功改造芦浦服务区南站、北站和漩门加油站等综合供能服务站,圆满完成玉环客运中心公交充电桩、楚门谷水嘉苑有序充电桩等项目,新增充电位40个,新增配套变电容量2860千伏安。截至2019年,全市共建成充电站项目9个,除沙门、大麦屿两个乡镇街道外,均实现充电站布局。据初步统计,我市居民自建的自用充电桩数累计不少于750个。 二、下阶段工作措施 下阶段,我局及各有关单位将继续围绕能源保供工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完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打造浙江省新能源品种最丰富的生产供应基地、清洁能源城市,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和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的和谐发展。“十四五”期间,争取建成省天然气“县县通”玉环支线项目、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华能玉环电厂机组扩容增效项目、华能玉环电厂集中供热项目、玉环清港100MW滩涂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等一批重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争取新建成公共充电桩5处以上;争取改造或新建综合供能服务站5处以上;争取新增自用充电桩总数超过500个;争取在我市适当区块选址并建成3个以上加气站。 为实现以上奋斗目标,重点将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快完善天然气管道运输路径 一是加快推进天然气外输管道建设。加快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外输管线工程(玉环支线),在提高玉环市天然气安全供应能力的同时,最大化发挥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的中转能力,提升经济贡献度。 二是加强城乡燃气管网联通建设。全力推进城镇燃气管道的互联互通,加快接入省总管,提升天然气安全保障能力。 (二)打造清洁能源产业设施体系 一是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利用自身沿海风能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海上风电。近期重点推进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等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 二是扩展太阳能利用。加快建设滩涂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分布式发展应用,积极探索光伏+空调、光伏+取暖、光伏+停车场等各种形式的应用模式。继续招引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壮大太阳能组件生产基地。 三是探索海洋能开发利用新模式。结合海山国际旅游岛开发,做好文物保护和清洁能源设施升级改造的相互促进。 (三)加快新型能源业态基础设施布局 一是完善充换电、加气设施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充电设施、加气站等,将新建充电设施、加气站等的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建设充电站、加气站及综合供能服务站,争取尽快建成投用。 二是创新新能源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以充电服务、汽车服务和综合能源服务为重点,打造“互联网+智慧出行”生态体系、“互联网+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新模式,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全程监控、大数据分析和运营。推广配电自动化的全省试点经验,实现10千伏配电自动化功能。建设智能低压台区,进行泛在物联网的试点。 三是集成新能源系统。以永德信被动房生态节能技术为核心,发展被动式节能建筑,形成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研发、节能设备生产、工程安装与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四是探索发展储能产业。研究利用先进储能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研究建立风光水多能互补智能运维平台,探索储能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整体可靠性,提高利用效率。 以上答复,敬请指正,以便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并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9月15日 抄送:市党代会常任制办公室,市委市政府督查室。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 2020年9月15日印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