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1002687379N/2021-00921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1-01-26 |
公开方式: | 公开范围: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号: |
(市教育局)2020年教育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
||||
|
||||
|
||||
2020年是充满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教育局认真贯彻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两手硬、两战赢”的决策部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抓住群众所急所盼的热点问题,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书写“重要窗口”“美丽示范点”教育答卷,荣获台州市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以总分第一报送省教育厅。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是战疫情、稳教学,安全复学保障有力。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意识,硬核落实疫情联防联控,全面构筑严密防控体系,扎实开展相关专项行动,守牢校园防线,确保师生平安。在师生居家抗疫、常规教学紧急中断的新挑战下,充分发挥我市区域教育信息化成果优势,全覆盖推进以“名师课堂”“同步课堂”为主要形式的“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在线教育服务,实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其中,联合推送的玉环教育频道单节课程点击学习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战疫”期间,深入开展心理援助“关爱”行动,开通网络热线为“居家抗疫”师生提供心理干预和咨询服务;出台实施“六个一”服务活动,为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4名赴鄂医护人员和全市1220名医护人员子女学习解除后顾之忧。安全复学后,慎终如始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启动常态管控机制,落实闭环管控措施,强化“一卡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建立健全10.6万师生的健康动态管理信息库;整合开发教育智慧卡,实现学生一卡通行,校园健康码检测人数达1000多万人次,守牢学校大小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二是抓质量、促提升,中考高考再创新高。大力推进“三年高考、六年备考”战略,科学实施“有效教学”与质量监测并重的过程性管理,全面构建教科研一体化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稳固以玉环中学为龙头的全市教育质量发展体系。2020年,玉环中学攻克四百大关,全市高考一段人数547人、上线率29.06%,圆满实现台州市“六连冠”,浙大等名校录取102人首次破百,4人问鼎“清北”,创历史新高。初中各校全面发力,台州市中考前3000人数从2011年的75人递增至今年的353人,以7.3%生源取得了11.6%的占比,中考其他各项指标均领跑台州;实验学校、城关一中、楚门一中并驾齐驱,三校入围人数超过同等规模的县市区总数;坎门一中、沙门中学高质量完成各项指标,形成了全市初中学校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良好态势。 三是促内涵、创特色,立德树人卓有成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立心立行”活动,积极践行文化浸润育人理念,深挖传承本土传统文化,创新打造“校中书院”品牌,使玉环的文脉印记与精神内涵在潜移默化的育人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弘扬,相关工作被《浙江教育报》《台州日报》多次报道,受到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海燕的批示肯定。积极发挥林森火纪念馆等地方革命基地的育人功能,用红色教育擦亮学生的人生底色,让家国情怀转化为青少年的日常经常,生动推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玉环落地生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批示,省委袁家军书记回信,省关工委主任徐宏俊专门作出批示肯定。创新推进中小学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台州市唯一)贡献教育力量。大力倡导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积极组织参加省和台州市各项体育赛事活动,荣获省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团体第二名,勇夺台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双冠。“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三年提升行动”成效显著,2019学年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合格率全省排名14位,连续两年蝉联台州市第一;近视防控举措有力,今年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3.89%,比去年下降了3.89%,远超省对县(市、区)近视防控工作近视率下降1%以上的考核目标,台州市体质健康暨近视率防控现场会在玉环召开。 四是盯项目、抓创建,教育资源增量扩容。持续实施“教育项目推进年”行动,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楚门一中扩建工程等26个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全年完成投资8.63亿元,建立专项融资保障机制,完成政府债券融资1.08亿。紧盯项目进度,投用环山小学新校区、龙溪中学扩建工程等5个项目,完成建设工程项目7个。加快学校创建力度,今年创成一级幼儿园2所、二级幼儿园6所、省标准化学校5所、现代化学校3所。备战应对后疫情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新形势,年度完成技术装备专项投入1550万元,进一步提升区域智慧教育环境,成功立项国家级“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试点区”,被评为全省之江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 五是重均衡、补短板,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公办园覆盖面。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收回国有和集体资产等资源创办公办园,公办园覆盖面达50%,超额完成省市为民办实事指标任务。积极打造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100%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覆盖。充分发挥名校品牌优势,构建形成环山小学“一校三区”集团化办学新格局。落实全面小康教育攻坚任务,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接纳随迁子女19788人,其中80%以上在公办和优质民办学校就读,切实解决新玉环人“上好学”问题。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台职院玉环分院成功开班,首届招生513名,圆梦玉环学子在家门口上大学的期盼,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功申报省政府“双高”学校。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关成技校新建老年学堂,清港成技校创成省级现代化成校,坎门成技校“东沙渔村‘海之韵’成教项目”荣获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台州市终身学习活动周在我市召开。 六是强保障、惠民生,教育改革纵深推进。围绕群众关注的就学、从教、办校等关键领域,以利民惠民为导向,深入开展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坚持教育公平,稳妥实施玉环中学50%定向招生改革和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对41所小学实施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实现所有乡镇小学全覆盖。圆满完成台州市政府民生实事66所学校阳光厨房提档升级任务。全面深化“县管校聘”,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一年来共交流172人,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该工作曾获得省厅肯定,并在省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探索师资补充和提升机制,推进教师备案制管理和银龄讲学计划,新增备案制教师40名,聘任优秀退休教师12位,签约教育部师范类毕业生9人,“博师计划”2人,定向培养12人,引进温州大学章勤琼等4家名师工作室,实施在职教师研究生学历提升工程,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一件事”改革,相关工作经验在《中国教育报》、省《竞跑者》、《台州改革》等刊发。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教育局将牢牢聚焦“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这条主线,紧紧围绕“优质、均衡”两个核心,努力实现三大转型(“从跟跑向领跑、从基本满足到更加满意、从重投入促建设到重功能促内涵”转型),统筹推进“两创两评”四项载体(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省教育现代化市评估)。主要工作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和质量提升两大任务。建设“校中书院”特色校本课程,强化劳动实践综合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广泛参加志愿服务和研学旅行等活动,构建“学校、家长、社会”共同育人体系。建立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管理平台,推进中小学生近视防控专项行动,确保实现年度总体近视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强化目标引领,有效引入人工智能、5G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区域推进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反馈,着笔高中特色发展,确保继续巩固完善以玉环中学为龙头,楚门中学、玉城中学为两翼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发展体系,努力实现2021年高考再创新业绩。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和师资队伍两项建设。拓宽教育投融资新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全面推进前期类、新开工类、续建类49个建设项目,重点攻坚市“千亿项目”工程,计划完成投资9个亿元(含社会投资),计划投用中职校迁建工程等9个项目,加快推进玉环中学东扩等建设项目落地工作。面对二次城市化新浪潮,启动“十四五”校网布局调整,重点优化城乡教育布局,深入推进玉城街道、清港等乡镇(街道)的教育资源扩容工作。对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指数,以创建标准化学校为载体,分期分批推进18所学校校园扩容、校舍改造。以校院合作推动教师研究生学历提升,实施名师领航工程和“新苗奖”教师培养计划。探索创新教师岗位设置机制,加大学校职称自主评审力度。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教师行为负面清单和个人信用制度,引导全体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三是开展学前补短和职教提升两大行动。以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创建为抓手,出台《关于深化改革规范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统筹布局、强化投入、增强供给,推动幼儿园上等级、上水平,加快公办园建设,确保2021年达到公办幼儿园覆盖面达到52%以上,努力创建一二级园优幼园数,提升优质园比例。以中职校新校区投用和省“双高”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校正目标、拉高标杆,重点围绕专业群建设,争取多方建设资源,合力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办学水平。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打造终身学习特色品牌,重点开展老年教育进社区改革试点工作,把老年学堂和教学点建到老年人家门口。 四是强化校园安全和党建引领两大保障。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强化“100-1=0”底线思维,紧紧围绕构建“共建、共治”的校园安全治理共同体,深化校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积极开展“智安校园”建设,确保有序开学和师生安全。进一步压实“清廉教育”“清廉学校”主体责任,深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持续推进局党委对学校政治巡查制度和校长述职述廉制度,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传递到“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同时,围绕教师学生减负、校园综合治理、单位效能提升等突出问题,深挖教育公共服务新领域,探索教育内部改革有效路径,推动教育改革向中小学校延伸扩面,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