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数据 > 季度数据

2021年三季度玉环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11-29 10:16 浏览次数: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11-29 10:16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玉环经济恢复态势持续不变,经济展现出韧性和活力,GDP、工业、消费等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较好,扣除基数影响,两年平均增速延续上行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玉环实现生产总值515.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3.8%,增速高出台州市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居台州市首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7.4%,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5亿元,增长2.3%,居第六,两年平均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79.58亿元,增长16.6%,居第一,两年平均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13.31亿元,增长11.5%,居第一,两年平均增长8.0%

(一)农业生产总体良好我市第一产业以渔业为主,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14.74万吨,增长3.0%两年平均增长3.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8.35万吨,增长3.1%,海洋捕捞产量5.87万吨,增长3.5%

(二)工业经济持续向好。今年以来,工业充分发挥了对玉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增加值增速连续高居首位,前三季度对玉环经济的贡献度高达64.1%1-9月,我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60.70亿元,增长18.0%,增速高于台州市3.5个百分点,居首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7.6%,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8.6%,均居第一。重点行业增势较好。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表仪器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速分别为38.6%30.9%21.9%14.5%15.9%28.1%

(三)服务业增势稳健恢复。今年以来,服务业继续显现发展韧劲,保持稳步恢复态势,紧随工业之后发挥稳增长作用,前三季度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3.31亿元,增长11.5%,增速高于台州市1.9个百分点,居台州市首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8.0%,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商品销售保持高位。今年,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同时大麦屿中捷通过新辟贸易业务成立禾旭公司、楚门新引进的甬创金属、龙溪的智联工业等几家企业贡献突出,前三季度玉环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64.0%,居第二,比台州市高出26.8个百分点。通过组织开展“乐活节”、“618购物节”等促销活动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加上碧捷公司的新加入,前三季度玉环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60.5%,居首位,比台州市高出39.9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新政实施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实现稳健发展,销售面积增速明显放缓,商品房销售面积 50.31万平方米,增速由二季度的73.3%回落到36.4%,两年平均增长56.0%

(四)内外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市场持续回温。前三季度玉环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9亿元,增长16.8%,增速高于台州市6.5个百分点,居首位,比2019年增9.9%,两年平均增长4.8%。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00亿元,增长63.5%,居首位,两年平均增长17.8%。从商品类别看,两大重点商品汽车和石油均表现较好,特别是汽车销售,前三季度增长63.7%,直接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31.9%拉动10.7百分点。随着各类线下展会的恢复举办,我市住宿业、餐饮业逐步回暖。前三季度,我市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1%29.7%投资增速总体向好。前三季度,我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高于台州市2.7个百分点,居首位,比2019年同期增26.5%两年平均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三大板块“两快一慢”,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1.7%,拉动面上投资增长7.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7%,制造业投资增长2.7%目前全市共有10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额108.9亿元,44个台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6.68亿元。外贸出口高位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 278.1亿元,同比增长45.4%,居第三。其中出口总额 269.7亿元,同比增长45.3%居第三,两年平均增长19.1%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财政收入增势明显。前三季度,玉环实现财政总收入80.48亿元,增长21.7%,增速高于台州市2.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两年平均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48.46亿元,增长21.8%,增速高于台州市1.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两年平均增长0.8%,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企业所得税增长、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5.9%24.6%71.2%金融持续良好发展。截至9月末,玉环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1812.06亿元,增长18.0%,居全市第二,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948.36亿元,增长13.0%,人民币贷款余额 863.70亿元,增长23.4%

(六)发展动能持续壮大。新兴产业拉动强劲。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7%,居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4.5%,居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5%,居第三;高端装备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9%;人工智能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2%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新产品产值253.23亿元,增长38.3%,居第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8.55亿元,增长27.3%

(七)社会民生保障有力。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前三季度,玉环地方财政支出65.46亿元,增长25.9%,用于教育、社保、卫生等民生支出46.35亿元,其中,公共安全支出增长27.2%、教育支出增长35.6%、科技支出增长176.8%、城乡社区支出增长77.9%居民收入持续提升。前三季度,玉环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57元,增长12.2%,高于台州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居第一,两年平均增长8.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60元,增长13.5%,高于台州市1.5个百分点,居第一,两年平均增长8.7%

二、目前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能源“双控”形势较为严峻。今年经济尤其是工业领域快速恢复,用电量增长较快,经济快速增长与能耗“双控”刚性约束矛盾凸显,经济运行面临着稳增长、降能耗双重压力。一方面是节能降耗任务重。2021年玉环的降耗目标是单位GDP能耗下降3.5%,然而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1-9月,玉环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3.5%,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27.6%,居全市首位,从9月份完成情况来看,节能效果也不明显,对全年节能降耗工作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是限电政策实施影响大。玉环9月末正式实施有序用电方案,涉及面广,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订单交付难、员工流失及劳务纠纷等风险,对下阶段经济增长增添了不确定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依然承压。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今年铜、钢材、橡胶等主导产业所需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油、气、电等能源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但大部分企业缺少定价主动权,尤其是为主机厂配套的汽配制造企业,每年都有降价压力,而涨价之路较为艰难。另一方面是出口运费持续攀升,受疫情影响,国际海运紧张,海运成本普遍增长3-10倍,还有额外增加的预提、堆存、落箱等费用。企业经营成本的上涨,直接侵占企业利润,加大创收压力,导致一些企业面临“增产不增利”“有单不敢接”“有单难定价”的状况。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3%, 远不及产值和增加值增长速度。

(三)投资内部结构有待优化。今年以来,玉环投资总量增速始终居榜首,但四大结构中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一直处于负增长,在库项目存量不足,增长乏力,后续在项目百日攻坚期间要特别关注该结构的项目入库问题。同时,当前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如航泰航空、山宝汽车底盘技改、雷安电气绝缘件技改等项目进度慢,难以形成有效的支撑,投资后劲不足。从投资结构看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工业技改增速分别为2.7%1.8%-7.2%5.9%,均低于全市平均。

(四)消费内生动力仍显不足。从数据上来看,我市的批发业、零售业销售一派红火,指标遥遥领先,但主要是由几家新引入企业拉动,具有不可比因素。目前玉环消费市场仍有较多问题,一方面是消费结构依然单一,本地实体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推动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另一方面,汽车销售作为零售业的重要品类,因疫情影响面临着无车可售的局面,主要原因是汽车制造厂面临“缺芯”问题,主机厂普遍采取了减产的举措,导致汽车销售企业配货量大幅减少,是当前制约消费的突出问题。

四、下阶段经济走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横向来看,第四季度在工业、批发等的支撑下,玉环经济增长有望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在台州市各县市区中继续保持前列。但纵向来看,第四季度玉环经济增速会延续回落态势,仍然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比如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将明显走弱,前阶段的优势将逐步消失,工业生产面临“能耗双控”,快速增长势头会有所遏制,住宿餐饮、建安工程、非营利性服务业等落后指标仍然缺乏新的增长点。预计全年GDP增速相比前三季度将明显回落,全年经济将呈现高开稳走态势。长期来看,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精准帮扶,着力破解企业难题。继续深化扶工助企,强化亲企爱企意识,主动、用心服务企业,精准破解发展难题。及时梳理产值负增长企业名单,深入走访企业,了解企业产值下滑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制约,兑现税费优惠、技改贴息等政策帮助企业减负,对企业反映的负担较重或增长过快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是精准招商,切实增强发展后劲。根据我市产业布局,并结合省、市重点关注的投资结构,科学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坚持精准招商,推进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相关的优质产业项目,优化我市工业结构,同时培育与消费息息相关的有效投资,如文化、健康、体育等项目投资,满足居民高品质消费追求,提升消费意愿,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精准施策,深入践行绿色发展。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科学规划工作进度,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要坚决打赢能耗双控和电力保供这场硬仗,要循序渐进完成“十四五”规划制定的任务,杜绝一刀切,切忌重蹈覆辙。要加强监管,重点对高耗能单位如水泥行业、电力行业、金属冶炼等行业的监测,同时将企业分类对比,对生产类似产品而能耗较高的企业严格监控,督促改进工艺流程,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