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市级部门 > 市发展和改革局 > 规划计划 > 规划信息
索引号: 113310210026874082/2021-114197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发改局 发文日期: 2021-12-02
公开方式: 公开范围: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文件编号: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玉环市“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 市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12-02 09:47 浏览次数:

来源:市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12-02 09:47


玉发改规划202120

 

玉环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印发《玉环市“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

发展规划》《玉环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玉环市“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玉环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已由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玉环发展和改革局

20211112


 

 

 

 

 

玉环市“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20219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成就

(二)存在问题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背景

(二)重大机遇

(三)面临挑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功能定位

(四)发展目标

(五)空间格局

四、重点领域

(一)聚焦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智慧化流通服务业

(二)聚焦推动制造业转型提升,发展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

(三)聚焦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发展品质化生活性服务业

五、重大工程

(一)企业梯队壮大工程

(二)数智赋能引领工程

(三)跨界融合发展工程

(四)消费扩容提质工程

(五)深化开放合作工程

(六)平台载体筑强工程

(七)特色品牌培育工程

(八)优质项目支撑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统筹协调

(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三)强化优质人才支撑

(四)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五)完善统计考核制度

附件

玉环市“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表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动力、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为推动“十四五”时期玉环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及台州市服务业发展相关战略规划和《玉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成就

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187.8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59.13亿元,年均增速为7.7%,约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9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25.2%,五年年均增速达18.5%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主力军作用日益凸显,2020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4%。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全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依然达到1118.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22亿元,较2015年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52%13.39%;网络零售和跨境电商等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20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总额35.4亿元,成功创建5个电子商务专业村。

经济贡献日益突出。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有效投资、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地方税收的主要力量。2020年,全市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62.08%,远高于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服务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1.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8%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到27.9%

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吾悦城市广场、印象广场、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等运营良好,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国际阀门城、楚门印象广场、新楚门商城等建成投用,网营物联、万达广场建设顺利推进。玉环时尚家居小镇、芦浦百丈岩创成3A级旅游景区,鸡山创成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4A级景区镇,海山生态旅游岛开工建设。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建设成就斐然,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台州市联动创新区玉环片区启动建设。建成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和2家台州市级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科技服务资源加速集聚。

(二)存在问题

发展质效有待提升。虽然全市服务业运行总体平稳,但无论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是其发展速度,均与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看,2020年,全市服务业占比为40.96%,低于台州市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约13个百分点。从发展速度来看,自2017年以来,与全国、全省及台州市平均水平相比,玉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相对偏低;与台州市其他县(市、区)相比,玉环服务业年均增速处于中游,相比于椒江、黄岩、天台等县(市、区),服务业竞争力依然较弱

产业布局有待优化。全市服务业企业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玉城、楚门、坎门、大麦屿等区域,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0%以上,其中玉城和楚门占企业总数一半以上,而鸡山服务业企业未超两位数,空间资源配置亟待优化。同时,全市尚未形成较大规模、较高档次的服务商圈,与周边温岭东部和路桥相比,商贸服务业集聚和辐射功能较弱。

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十三五”期间,从全市新增工商注册服务业企业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传统行业企业数在前十大行业中占比达66%,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企业数量占比不足5%。同时,与台州市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量对比,玉环市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差距明显。

企业竞争力亟待提升。全市目前共有服务业企业11470家,涉及行业363个,但是,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仅有243家,占比仅为2.1%,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和1亿元的企业分别仅有66家和31家;新三板企业1家,上市企业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全市服务业缺少骨干企业,省级两业融合企业仅有1家,龙头引领作用较弱,企业竞争力不强

1-1  “十三五”服务业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

规划目标

实际完成

2020

年均增速(%

2020

年均增速(%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262.0

9.7

259.13

9.3

服务业从业人员(万人)

13.8

5.3

18

5.3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2.62

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

40.96

每年提升0.67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37.2

9.0

211.86

6.6

自营进出口总额(亿元)

296.83

4.0

270.71

2.1

自营出口额(亿元)

287.82

4.0

262.33

2.1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00

15.0

112

18.5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背景

十四五时期,经济的服务化特征将更加明显,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作用将更加突出。

环顾全球,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跨境电商、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云”上展会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全球服务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美全方位战略博弈加剧带来全球治理秩序震荡,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面临多方面冲击。

放眼国内,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同时,我国正向高收入国家稳步迈进,将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将会被充分激发,以数字化、生态性、社会性、规则性、人文性为特点的新服务、新零售、新消费逐渐成为新时代服务业发展的主题,服务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期。

立足浙江,随着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国家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生活性服务消费发展潜力巨大。同时,省内县域经济加快向都市经济转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红利加快转化为新动能,为全省服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巨大空间。

审视台州和玉环,台州正加快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未来服务业发展具备较大增长空间。作为被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打造浙东南地区重要发展极”殷切嘱托的地方,我市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基础完备扎实、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前列等优势,明确以“五共五富”的特色路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为服务业提升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重大机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和推动共同富裕为服务业发展释放潜力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需立足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培育和释放新型消费潜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是关键,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等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结合我市“十四五”时期集聚80万人口的目标,应从消费场景打造、消费制度创新、消费环境优化等方面全面促进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加快开启高品质化、国际化、新兴化的“新消费时代”。

长三角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为服务业协同发展创造新需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等战略的持续推进,为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我市应牢牢把握机遇,有效承接服务业高端要素资源外溢,推动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实现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和生活性服务业共建共享,增强服务业的协同、分工、配套能力,着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级。

数字化改革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支撑在疫情常态化和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化引导服务经济转型加快推进,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贸易、数字化消费将渐成常态。随着全市社会治理向“两智融合”迈进,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将不断丰富,我市应加快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服务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提出新要求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和互促互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将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大量需求。我市制造业基础雄厚,在汽摩配、水暖阀门、工程机械、家具、机床等多个领域优势显著,应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会展服务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实现服务业与优势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

(三)面临挑战

经济下行给服务业发展带来多重压力。全球经济周期性减速与疫情催发产业变局并行,世界经济整体进入低速增长期。全球供应链受疫情影响进入重构期,对于流动性更强的服务业,保链、补链、强链任务更加艰巨。财政收入增速存在下行压力,产业支持力度受限,存量经济竞争加剧,服务业发展的制造业实体基础进入周期性低谷。

区域间服务业竞争加剧给玉环带来新挑战。目前全省经济重心正在转向环杭州湾城市群,以杭州、宁波为核心的环杭州湾不断集聚各类经济社会要素,杭绍甬、甬舟、嘉湖等省内一体化合作区竞争优势日趋明显。我市服务业“小而散”现象突出,与温岭、路桥等周边地区相比竞争力较弱,服务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等要素面临被“虹吸”的风险。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浙东南重要发展极”战略定位,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动服务业向数字化、高端化、品质化方向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构建235”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双核引领、两带联动、两区集聚、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塑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努力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新高地,有力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岛共富样板区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发展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拓展服务业数字化场景应用。持续推进服务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积极培育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引进和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专业人才、知名品牌,着力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多途径、多维度、多功能便利化服务经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服务需求。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推动服务资源共享,创新资源要素分配体制机制,辐射助推全域服务产业能级提升。

坚持跨界融合、协调发展探索制造业全产业链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促进服务业业态间渗透交融、协同创新,实现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强化服务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配套和提升带动作用。

坚持整合优化、集聚发展立足市域板块功能定位引导特色服务资源集聚,全面推进服务业生产要素空间布局重构,强化产城融合,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引领、其他特色园区为支撑的平台体系,提升产业规模效益。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着力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服务业制度体系和政策供给,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强与周边地区错位协同发展,扩大服务开放与合作。

(三)功能定位

以全面提升玉环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能级、打响“玉环服务”品牌,增强玉环在台州及全省服务业转型发展中的影响力为目标,聚力培育核心服务功能,全力打造美丽海岛旅游目的地、港航物流创新发展高地、现代供应链服务发展示范区。

美丽海岛旅游目的地。大力建设彰显海韵风情、拥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化海湾城市,突出“海上森林公园”“渔家风情体验”“休闲度假康养”等特色,重点发展滨海度假、生态康养、渔乡体验、研学教育、山海运动、工业旅游,创新旅游产品,强化旅游品牌营销,构建串点成线、陆岛联动的全域旅游格局,建设“一岛一特色,一镇一民风”的新时代美丽海岛旅游目的地。

港航物流创新发展高地。加快提升大麦屿港多式联运设施衔接水平,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以数字技术为引领,推进设施智能化转型,全面整合港口物流资源,持续创新现代港航物流技术、模式和业态,积极培育特色航运服务,高水平构建现代智慧港航物流体系。

现代供应链服务发展示范区。立足先进制造业基础,发挥大麦屿港口优势,运用数字化新技术赋能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有效整合传统商贸、物流、金融、航运等行业资源,打造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全力畅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供应链资源,提供高效协同的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供应链服务典型模式,构建安全高效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

(四)发展目标

2025年,服务业有效供给显著扩大,特色鲜明、活力多元、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建立,空间格局更趋合理,市场化、品牌化水平明显提高,与制造业和农业实现更高水平的有机融合,服务业支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竞争力提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

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服务业总量规模稳定增长,发展潜能持续释放,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38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3%服务业成为经济社会“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领域,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5%以上,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到28.5%,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0.5%

产业结构实现新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2%,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特色服务业加快发展,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旅游总收入达到245亿元。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6%左右,网络零售额达到88亿元。

集聚发展呈现新格局。“双核引领、两带联动、两区集聚、多点支撑”的服务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明晰,各乡镇街道及开发区服务业发展提速,特色服务业发展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1“数字赋能、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品质能级得到新提升。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3万元/人。总部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机构)总部数量达到45。新增5家以上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省级两业融合企业。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位居台州市前列,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对外经贸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3-1 玉环市“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

2025

目标

1

总量规模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259.13

385

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0.97

43

3

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

62.08

65

4

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

%

27.9

28.5

5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

28

30.5

6

产业结构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43.4

52

7

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

万标箱

35

100

8

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0

12

9

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5.09

7.1

10

旅游总收入

亿元

122.22

245

11

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

%

21.71

26

12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11.86

290

13

网络零售额

亿元

35.4

88

14

集聚发展

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

1

15

品质能级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

16

23

16

企业(机构)总部数量

14

45

17

省级两业融合企业

1

6

 

(五)空间格局

“一心两区三带四域”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为基础,结合服务业资源布局,构建“双核引领、两带联动、两区集聚、多点支撑”的市域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

双核引领。新城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和老城服务业发展核心区,打造全市服务业发展两大主引擎,引领全市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其中,新城服务业发展核心区,以漩门二期和高铁新区等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高端会展、科技服务、行政服务、现代物流、文化休闲、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等,提升总部经济能级。老城服务业发展核心区,推动玉城街道、坎门街道有机融合,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文化休闲、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改造提升重点商圈,建设特色街区,创新推广数字生活新服务等。

两带联动。即漩门湾服务业发展带和南部滨海服务业发展带,联动两大服务业发展核心区,串联重点服务业平台,形成全域融合发展格局。漩门湾服务业发展带,以漩门湾为纽带,联动新城服务业发展核心区、清楚片区、龙溪片区和漩门三期等,发挥“环漩门湾”科创走廊优势,打造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轴带。滨海服务业发展带,以大麦屿港和坎门渔港等为主,串联老城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向北联动干江镇等,突出海岛海韵特色,重点发展港航物流、航运服务、海洋科技服务、海洋海岛旅游和生活性服务业等,打造特色服务业集聚发展轴带。

两区集聚。东部海岛特色旅游发展区和西部海岛特色旅游发展区,加快建设海岛亲海设施,完善住宿餐饮服务体系,研发海岛特色旅游产品,打造高品质旅游环境。东部海岛特色旅游发展区,由鸡山、大鹿、中鹿、洋屿、披山等岛屿构成,重点发展休闲美食、文化体验、研学旅游、特色民宿等。西部海岛特色旅游发展区,即海山乡所辖茅埏、横床、茅坦、大青、小青等岛屿,以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重点发展商务休闲、休闲游乐和健康养生等业态。

多点支撑。多个重点服务业平台,发挥智慧供应链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核心引擎的引领作用,加快推动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科技服务和休闲旅游等各类服务业集聚平台产业转型升级、高端要素集聚、功能配套完善,聚焦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全市服务业发展重要支撑。

 

3-1  玉环市服务业发展格局图

四、重点领域

(一)聚焦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智慧化流通服务业

1.现代物流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重点发展港航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等,推进物流设施和服务全流程智能化、标准化、一体化改造。到2025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

大力发展港航物流和服务。加快建设大麦屿港物流枢纽,提升海、公、铁多式联运设施衔接水平,优化钢铁、建材大宗货物集疏运方式,大力发展对台直航运输,打造长三角对台贸易物流基地、浙东南重要能源物资储运中转基地、温台地区集装箱转运基地。着力推进传统航运服务业提质升级,吸引国内外知名航运和港务公司联合建港,积极发展船舶管理、船员管理、航运交易、航运经纪、信息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

完善全域物流设施网络。统筹推进网营物联智慧物流园区、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海西供应链物流综合园区等建设,加强物流设施衔接和功能互补。依托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建设冷链物流园区,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节点和配送车辆停靠装卸配套设施,以未来社区为先导建设智能化、集成化社区末端物流平台,完善乡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加快提升经济开发区和小微企业园等制造业平台物流设施建设水平,增强采购、生产、销售等全过程物流服务关联度和融合度。

做强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外包。鼓励物流和快递企业为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等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供应链体系基础。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打造区域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引导相关制造业和物流上下游企业运用平台,提高供应链服务市场响应效率。

培育壮大物流龙头企业。围绕不同行业领域,分类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力争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头雁型”专业物流标杆企业,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资源整合。鼓励物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围绕服务本地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等先进制造业集群鼓励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物流平台集成运营,壮大多式联运承运商群体。

2.现代商贸

立足民生保障,全面优化消费商圈品质、消费业态种类和资源回收市场秩序,重点发展工业商贸、社区商贸、电子商务等,构建现代化商贸体系。“十四五”期间,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速达到20%左右,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0亿元,再生资源年回收量达到135万吨左右。

全面优化商业布局。优化专业市场、商贸综合体、特色街区与社区商贸四大商贸体系功能布局。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原材料集采贸易平台,支持龙头企业搭建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建材市场,做大做强中国玉环阀门城、玉环国际家具精品城等,构建与工业体系相配套的原材料和零配件专业市场体系。规范化建设文旦和水产品专业市场。以吾悦广场和万达广场为消费“两核”,引领形成“城南时尚品牌商圈”和“城北品质消费商圈”。以玉环西青街等老街为重点,打造或提升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完善社区商业业态,积极引进品牌连锁企业、玉环地域品牌商超,开设小店、便利店等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外贸出口企业加大电子商务投入,扶持壮大特色突出、创新实力强的服务贸易中小型企业,探索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眼镜等制造业行业电商化改造,支持工业企业通过第三方零售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村建设,引导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商销售,鼓励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农村社区超市、便利店电子商务发展。

积极发展商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企业围绕提升顾客消费体验和提高经营效率,开展运营模式创新。鼓励商贸企业发展“云仓”“云铺”、网红直播、无人商店、无人货柜等新模式,支持大型商超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应用小程序开展线上接单、线下配送,鼓励大型综合体借助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行业开展网上预约、定时上门服务等业务。推动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周边中小超市、餐饮业态及景区、文体设施等联动融合发展。

完善资源回收体系。制定资源回收站点建设标准及回收制度,加快提升废铁、废钢、粉煤灰等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和分类处理能力。依法对规模过小、污染严重、无证无照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改,关、并、撤不合规企业,重点扶持经营效益良好的环保企业。健全社区资源回收制度,构建“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回收体系,提升乡村生活垃圾回收处理能力。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

(二)聚焦推动制造业转型提升,发展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

1.现代金融

加快推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创新,增强金融对产业发展引导支持的精准性,大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1%左右,力争境内外上市民营企业数量达到16家。

全力优化金融业态。做大做强主力金融,大力扶持本地金融机构发展,积极争取各类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在玉环设立分行或者分公司。支持科技银行等专业性银行发展,引进财富管理、创投基金等金融机构。以服务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发展为目标,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专利、商标、著作等产权质押融资机制,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聚焦电商、旅游、民宿等服务业创业贷款难等问题,推动金融支持“双创”贷款。引导保险资金参与实体经济建设,积极开发产品质量保证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建设金融服务集聚基地,全力打造玉环金融中心标准谋划推进基金小镇建设

推动金融精准服务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及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完善金融激励机制,扩大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上级争取更多信贷规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银行信贷资金对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存贷款规模力争每年增长10%。充分用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创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政策工具。加快推进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破解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风险定价等难题。持续规范信贷融资收费,全面清理各类不合理费用。

支持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认真落实“凤凰行动”,积极实施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计划,做实企业上市梯次培育,壮大资本市场“玉环板块”。充分调动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资源,助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主业突出的成熟型企业到主板上市,加快培育符合国家战略且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建立上市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助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全面提速。

2.商务会展

以商务服务、会展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等为重点,提升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水平。到2025年,形成一批商务服务龙头企业,中国(玉环)国际机床展会成为国家级展会。

完善专业商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中介服务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资信评级、知识产权等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战略规划、管理咨询、营销策划、大数据服务、市场调查、信用服务等高端专业服务,培育本地各类特色智库机构。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等多种方式提供商务服务,支持本地商务服务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形式组建企业集团。

壮大会展行业规模。加快推进玉环会展中心改造提升,建设绿色场馆、智慧场馆。完善会展中心及周边交通、餐饮、住宿、文娱、购物等配套设施,大力推动“以展带商”。聚力办好浙江(玉环)机械工业展览会、中国(玉环)国际机床展等特色专业展会,提升水暖阀门展、家具展等展会能级,持续推进品牌宣传。围绕本地重点产业推出特色展会项目,着力培育高端知名会展品牌。支持会展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会展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以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猎头服务、人才招聘等为重点,建设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规范发展人力资源培训、劳务派遣、技能鉴定等服务。建立网上人力资源市场,创新实施异地工作制、网络分享制、项目落地制、乡贤对接制等人力资源引进和使用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合作。

3.科技服务

以工业设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为重点,推动科技服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到2025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到3.3%左右。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聚焦本地主导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玉单独或联合设立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推动双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集聚发展,争创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强化科技服务平台载体建设深入推进“一园一体一廊”建设,重点提升环漩门湾科创走廊“一湾两翼多点”创新资源集聚功能,高标准建设现代交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质升级水暖阀门、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家具、智慧建筑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水平建设运营500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园。发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分公司、浙大汽摩配研究所、天大玉环数控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浙江双环传动机械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平台优势,提升应用型研究服务水平。

大力推动科技开放合作。推动环漩门湾科创走廊深度对接台州湾、杭州城西、G60等科创走廊,运营好玉环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海)科创人才飞地、上海综合型科创飞地、台州-上海创新中心,持续推进各类创新“飞地”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利用优质科研仪器、科学装置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省内外著名高校院所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等,开展人才联合培养。

(三)聚焦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发展品质化生活性服务业

1.休闲旅游

立足海洋海岛资源优势,优化旅游发展格局,开发多元化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45亿元。

构建“一核一带二心二组团”旅游发展新格局。以芦浦镇高铁新区、玉城街道、坎门街道部分区域为重点,建设全域旅游发展核心区,强化资源优化整合、精品项目建设,将高铁新区打造成为全市旅游TBD。依托环岛旅游交通道路系统和慢行系统,完善沿线营地、旅游驿站、观景平台等旅游设施,打造环岛黄金海岸旅游带。高标准推进高铁新城建设,联动东部海域特色小岛,分别打造全市旅游综合集散中心和海上旅游集散中心。提质升级大鹿海岛公园乐清湾区域,加快开发建设海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岛、大青红色主题旅游岛和大横床“泥”主题旅游岛,打造乐清湾休闲度假旅游组团;实施大鹿岛、洋屿岛、鸡山岛、小鹿岛、披山岛、洞精岛岛群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大龙湾旅游区等项目建设,打造东海海洋景观旅游组团。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充分发挥海岛、海洋、海湾等优势,做精做大岛岸观光、海岛露营、海岛民宿、自驾游、登山探险、邮轮、游艇等海岛蓝色系列旅游产品。加快建设茅埏岛红树林、大横床滩涂湿地、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农业观光园,创新发展以海岛专题教育、生态学习、学术研讨为重点的专业性研学旅游。深入挖掘鸡山岛、茅埏岛等滨海村落传统饮食文化和海错文化,突出“醉鲜”小海鲜主题,重点发展美食餐饮、美食体验、美食节庆等,积极建设以芦浦镇、茅埏岛、清港文旦小镇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海鲜美食街区,打响“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玉环东海之宴”美食文化品牌。

构建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巴士线路,统筹规划高铁新城旅游综合集散中心与全市主要节点公交线路,探索开通旅游专列和直通车,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强化旅游景区水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景区标识系统,高效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强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实现全市3A级以上景区和高等级乡村旅游点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到2025年,建成1个智慧旅游景区、3个智慧旅游镇村。

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大力开发大雷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文化资源,完善文化禅修禅养休闲度假接待设施,融入台州佛道名山旅游带。加快建设白马岙、慧心湾、东沙社区、大龙湾等旅游综合体,依托环岛旅游交通,融入台州黄金海岸旅游线。深入挖掘玉环本岛、大鹿岛等诗歌文化,建设独具特色的海上唐诗之路驿站,积极建设诗歌文化博物馆、非遗博物馆等,融入浙东唐诗之路。

2.健康服务

以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和体育健身为重点,推进和规范健康、保养、保健等服务机构培育和发展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打造服务长三角区域的一站式健康养生基地。2025年,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达到50人以上,人均体育设施面积争取达到2.6平方米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健康共同体建设,纵深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实现市人民医院、市二医、市中医院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基层特色科室创建,推动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向社区医院或二级医院水平提升,90%以上的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现标准化。全面推行“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探索人口健康大数据服务模式,创新延伸智慧卫监、健康地图、慢病综合监控等平台应用。加快发展健康管理等新兴业态,深化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实现70%以上十类重点人群签约覆盖。

构建多层次优质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养老事业发展,重点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养合作,探索建设新型“康养联合体”,构建“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乡镇敬老院撤并和改造提升,高水平建设玉环养老综合体、龙溪山里高老庄康养中心、玉环中医颐养院等。全面推进智慧养老,打造智慧康养联合体服务场景。加强养老护理员教育培训、技能认定,鼓励养老机构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数达58%以上。

构建均等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市域体育公共设施建设,谋划建设市本级全民健身中心、4个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实施玉环体育中心场馆提档升级工程,建设一批街边微型便民体育公园和社区健身休闲场地,鼓励兴办多种形式的健身场所,打造15分钟全民健身圈。积极举办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环岛马拉松赛、环岛自行车赛等区域性体育赛事,力争引进国际品牌体育赛事。实施“体育+”融合发展工程,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塑造滨海体育运动城品牌。

3.文化服务

充分挖掘海洋文化、渔业文化、民俗文化、移民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塑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0.5亿元,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占比达到13%

深入推进“文化+”发展。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开发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等产品,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路线。实施“文化+康养” 融合发展工程,积极发展健康餐饮、康养度假、休闲运动等,壮大健康养生产业。实施“文化+工业”融合发展工程,推进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家具等产品的创意转化,发展外包装设计、工艺美术设计、雕塑设计、展览设计等。实施“文化+农(渔)业”融合发展工程,打造集农渔业体验、旅游观光、教育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和村落等,高标准举办文旦和蜜桔采摘节等节会活动。

建设具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加强重点文化企业培育,鼓励文化企业联合重组,争创全省领军企业、新锐企业。充分发挥玉环市老铜匠铜制品有限公司、三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省级文化产业基地引领示范作用,争创1-2家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文化基地孵化提升计划”,加快推进楚门湖滨路文创一条街、清港文旦花开、大麦屿青年路等特色文创园区(街区)转型升级,建设文创体验店、文创商城、创客生活空间等,大力孵化优质文化IP,力争新增省级文化创意街区(园区)2-3家。

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培育短视频企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农渔业、健康养生等产业合作,打造体现玉环特色的高质量内容IP,形成内容形态多元的玉环短视频注册企业集群。积极对接相关高校、报社、电视台等,联合开展网络直播、视频制作等专业培训。积极引进影视制作、动漫创作、商业电竞、虚拟会展等新兴文化企业和机构。

4.教育培训

以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目标,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学前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加快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普职融通,筹备台职院玉环校区建设。加快构建以公共实训机构、培训中介机构和企业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扩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覆盖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与学校合作建设紧密型产业学院。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常态化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

大力发展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深化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公办幼儿园扩容和建设,着力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大力扩增学前教育资源,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保障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创新发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稳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市—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社区教育办学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教育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创办老年大学(学堂),发展“互联网+老年教育”,实施“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面向老年人开展智能技术应用教育常态化培训和服务。

5.家庭服务

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社区为重要依托,加快建立业态完善、服务规范、惠及城乡居民的家庭服务体系。2025年,实现乡镇(街道)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基本全覆盖。

引导支持重点业态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家政服务、物业服务、老年服务、母婴护理、社区照料、病患陪护、搬家搬送、家庭保洁等业态,满足家庭基本需求。积极培育高级管家、家庭理财、心理咨询、涉外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等业态,满足家庭特色需求。以留守儿童照护、独居老人健康服务等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面向乡村的家庭服务业体系。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采用团购式、体验式、上门式、配送式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

加大企业和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强化家庭服务企业培育,选择一批运作良好、管理规范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力争打造一批服务质量优良、社会美誉度高、品牌影响大的家庭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与相关高校合作建设家庭服务人才实习基地,强化家庭服务领域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将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纳入技能人才奖励范围对优秀家政服务人员实行奖励激励。

五、重大工程

(一)企业梯队壮大工程

实施服务业“招大引强”行动,瞄准“三类500”、大型央企、全国重点行业100强和浙商企业建立招商地图和目标企业库,常态化开展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着力引进服务业领军企业。针对服务业龙头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定制服务,鼓励开展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支持综合实力强的本土企业成长为总部企业,大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大集团设立区域性或功能性总部。建立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培育机制,通过增量企业培育、存量企业提升、非企单位转化等方式,加快提升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实施中小微企业创新计划,推进服务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企业主辅分离,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到2025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全口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达到350家,力争实现服务业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专栏5-1:企业梯队壮大工程

1.服务业总部企业引育。重点选择扶持培育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服务业企业拓展连锁经营,全力做大做强本地企业总部。发挥好服务业平台作用,强化总部项目招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企业认定、并购重组、办公用房和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建立增量企业培育库,及时更新全口径服务业企业注册名录,第一时间纳入培育库;建立存量企业提升库,将年营业收入达到规上、限上标准80%的服务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规上标准但尚未入统企业,纳入提升库重点培育;建立非企单位转化库,摸排全市商务楼宇、商业综合体、各类市场和特色街区等,发掘有自主品牌、发展前景好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等作为“个转企”“产转法”潜力商户,纳入转化库重点培育。

3.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培育。实施中小微企业创新计划,鼓励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建设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和成长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给予经费支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支持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

4.实施制造业主辅分离。支持大中型制造企业将生产流程中的非核心但具有比较优势的贸易、物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环节从原企业分离出来,设立独立的服务业企业。主辅分离后新设立的服务业企业,首次达到限额以上或规模以上标准纳入浙江省统计联网直报系统。

5.推进服务业企业上市。引导传统服务企业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着力壮大企业规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认真落实“凤凰行动”,建立服务业上市企业培育库,积极开展上市企业辅导,建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

 

(二)数智赋能引领工程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推进服务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探索共享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服务产品数字化、个性化、多样化。全面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和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柔性化定制服务等模式。加快建设数字社会,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全面推广数字生活新服务,发展智慧旅游、数字商贸、在线教育、数字出行、在线娱乐、互联网医疗、智慧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到2025年,服务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覆盖率达到50%,培育2个以上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

专栏5-2:数智赋能引领工程

1.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推进现代物流数字化转型,鼓励物流企业运用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大力提升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探索建设市域智慧化物流平台。

推进现代金融数字化转型,对接台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服务信息互通共享,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增强科技应用能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推进商务会展数字化转型,鼓励商务企业积极开展数字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应用创新,提升无接触服务等新兴商业模式水平,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策展办展模式,培育云上会展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性数字化转型服务。

推进现代商贸数字化转型,建设汽车零部件原材料集采贸易平台和产品数字化展销平台,引导专业市场借助电子商务打造垂直化平台,大力培育新型零售龙头企业。

2.推广数字生活新服务。继续做大做优网购商品消费,创新推广智慧旅游、数字商贸、在线教育、数字出行、在线娱乐、互联网医疗、智慧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智能化社区服务体系,以城市有机更新和未来社区建设为依托,打造一批集餐饮、美容美发、维修、托育等于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15分钟优质便民生活圈”。

 

(三)跨界融合发展工程

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争创服务业改革试点,创新实施1468”行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和港口优势,将玉环全域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运作、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强化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农业的提质赋能和引领推动作用,着重在汽车零部件、智能家居、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4大产业领域试点推进制造业与服务化融合发展。深化浙江业洲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服务汽摩配产业集群试点建设,持续推进省级两业融合企业培育,到2025年,形成6家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培育4个制造业服务化示范项目、4个服务业制造化示范项目

专栏5-3:两业融合1468”行动

1.玉环全域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依托汽车零部件、智能家居、高端装备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智能制造、协同共享、供应链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两业融合龙头企业培育,构建特色鲜明、支撑有力、配套协同的政策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两业融合试点经验。

2. 汽车零部件、智能家居、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4两业融合产业集群

汽车零部件:依托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力打通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链条。加快推动业洲生产供应链平台建设,构建服务于汽车零部件集原材料采购、加工、物流、金融等于一体的现代供应链服务体系。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搭建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整合汽车快修店、美容店等市场渠道,扩展维修保养汽车、购买零部件和获取服务等。推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与软件系统协同开发应用,积极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

智能家居:深化智联阀门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铜材料供应链为切入点,加快发展信息共享、交易保障、物流追踪、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加快提升智能家居系统设计能力,开发智能家居、高端卫浴、智能门锁等产品。发挥欧式家具研究院作用,加强家居设计、生产、销售、品牌运作等全链条服务。通过引厂进店、设立销售专区、直播带货等方式,创新“互联网+”产品销售体验模式。

高端装备制造:鼓励高端数控机床、医疗装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开发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由设备生产商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现代物流:促进现代物流与制造业高效融合,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外包,鼓励物流企业全面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和配送等全过程,创新提供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大力发展制造业现代供应链服务。促进现代物流与农业高效融合,构建覆盖农产品贮藏保鲜、冷链运输、运输监控、生鲜配送等全过程物流体系。

3.6家省级两业融合企业。围绕汽车零部件、智能家居、高端装备等制造业重点领域,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相关服务型制造,引导中小微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和服务外包等与大企业建立协作配套关系;围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休闲旅游等服务业重点领域,鼓励龙头企业向制造业领域拓展。到2025年,培育6家左右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省级两业融合企业。

4.8个两业融合示范项目。重点依托两业融合企业,加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和总结推广,培育4个制造业服务化示范项目、4个服务业制造化示范项目。

 

(四)消费扩容提质工程

持续优化消费供给,着力推动文旅、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体育、家政等消费领域提质扩量。加快发展“产品优、服务好、环境美、营销广”的特色小店,推动特色小店集聚发展。持续繁荣夜间消费市场,改造建设特色化“夜间街区”,打造一批常态化、特色化的夜间体验项目。发展赛事节会经济,举办各类节庆活动,积极承接国内外高端赛事。加快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增加农村品质商业网点数量,组织开展农村促销活动。加快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推动旅游休闲与文体消费融合发展。深化实施“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持续提升放心消费单位占有效主体的比例。加快推进吾悦广场和万达广场业态升级,打造市域居民消费“双核”。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0亿元,年均增幅6.5%左右。

专栏5-4:消费扩容提质工程

1.发展小店经济。积极盘活存量房屋设施,增加商业资源供给。推动商圈和特色街区等加强车辆停靠、环境卫生、末端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购物环境和消费体验。鼓励小店创新商业业态,植入玉环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等吸引客流,增强美食街、文创街等街区的“烟火气”,打造“小而美”网红产品。

2.发展夜间经济。研究制定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相关指导意见,营造开放、有序、活跃的夜间经济环境。以吾悦广场和万达广场等为重点建设特色夜间经济集聚区,举办夜间时尚走秀和新品首发等活动,探索打造24小时不打烊”夜购场所,营造浓厚地夜间购物氛围。大力丰富夜间经济项目,打造招牌夜市、优质文艺展演、创意集市等。积极发展乡村夜间经济,塑造农村夜间自然景观,结合乡村旅游建设集美食、购物、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夜宿营地。

3.发展赛事节会经济。高质量举办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积极承办马拉松和电竞等赛事,力争打造电竞赛事基地。常态化举办东海美食节、文旦旅游节、海岛露营节、“闯海节”等节庆活动,利用新媒体等手段,持续扩大活动影响力。

4.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建设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和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健全市、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乡镇快递物流服务站和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点,完善市、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品牌连锁超市在乡镇布局,引导连锁便利店在行政村布局。鼓励生活用品企业加强与大型直播平台合作策划乡村购物节,引导零售、餐饮等企业联合举办农村消费月活动,组织医疗医药企业为农村居民提供基础体验等,培育农村消费新热点。

5.促进文化体育消费。启动建设玉环现代文化中心、港北文化艺术中心、市非遗综合馆、市全民健身中心,完善艺术展览、全民阅读等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提高设施覆盖水平。全面优化文化消费环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开发,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力度,繁荣文化消费市场。大力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积极发展体育用品、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

 

(五)深化开放合作工程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科创走廊联动发展、“创新飞地”建设等方式,共享上海、杭州等高端科技服务资源。深化大麦屿港与宁波舟山港对接合作,大力提升集装箱运输喂给服务能力。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实施制造业产品市场结构调整行动,高效实施推广水暖阀门等产业“总部在玉环、营销在全球”的国际化运营模式,大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海外流通体系建设,完善“买全球、卖全球”的市场网络。高水平建设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台州联动创新区玉环片区,积极融入中国(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品牌企业。全力申创国家级海峡两岸(玉环)经贸合作区,建设两岸海上旅客集散中心、货运物流中心、商品交易中心等,加强两岸人文和旅游合作。到2025年,服务贸易规模进入台州市前列。

专栏5-5:深化开放合作工程

1.推广“总部在玉环、营销在全球”的国际化运营模式。支持汽车零部件、家具制造、机床和药械包装等制造业企业,复制水暖阀门的国际化运营模式,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等设立边境仓、海外仓和境外体验店等,开展仓储、展示、批发、销售、接单签约及售后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国际营销体系,实现“总部在玉环、营销在全球”。

2.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台州联动创新区玉环片区。发挥制造业、海洋海岛和对台经贸合作等优势,重点发展汽摩配及机床产业、高端服务业,促进对台经贸交流,打造民营智造的创业创新平台和国际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台州联动创新区打造长三角民营智造新高地、长三角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对台经贸文化交流示范地。

3.融入中国(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的区域总部和营销中心等。发挥制造业优势,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与工业企业、专业市场等融合发展,实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贸易方式。鼓励专业市场、商圈设立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展示体验中心、商场专柜。鼓励传统经济形态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网商、运营服务商、社交电子商务、网络直播、品牌设计等。

4.海峡两岸(玉环)经贸合作区。积极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拓展与台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创意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合作,争取国家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打造两岸产业融合示范区、两岸民心相通示范区、两岸合作机制创新示范区。

 

(六)平台载体筑强工程

聚焦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提升,围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休闲旅游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培育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带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集聚服务业企业和创新资源。围绕现代供应链服务、科技服务、航运服务三大产业,高标准创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争创省级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引领全市服务业规模壮大、产业结构优化和服务品牌度彰显,打造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专栏5-6:重点服务业平台

1.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以现代供应链服务、科技服务、航运服务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打造浙东南汽车零部件资源配置基地、全省智慧供应链服务创新发展示范区、全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样板区。创新打造智能交易、生产、物流、结算、仓储五大数字化应用场景,集聚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本,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中小微“专精特新”企业,提升服务发展质量和服务标准水平,力争建设省级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到2025年,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达到150亿元。

2.物流服务平台。重点建设网营物联智慧物流园区、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海西供应链物流综合园区、路通物流园区等,谋划建设漩门三期物流园区,引进集聚重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供应链和仓储配送物流等,完善物流配套服务和商务配套服务等。

3.现代商贸平台。将吾悦广场和万达广场分别打造成“城南时尚品牌商圈”和“城北品质消费商圈”,推进玉环国际阀门城、家具精品城等专业市场和商贸综合体数字化品质化网络化发展,积极引进知名的综合购物中心、特色主题商场,加快打造若干特色街区和智慧商圈。

4.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进楚洲人才梦工场等转型升级,积极招引新兴新零售企业入驻,完善电子商务孵化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园区,构建多元服务生态,为企业提供全球开店服务、优质孵化服务和相关培训等。

5.科技服务平台。以现代交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环漩门湾”科创大走廊“一园一体一廊”科创平台为重点,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专业技术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等,构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等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推进面向整体产业集群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6.休闲旅游平台。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依托“一核一带二心二组团”旅游发展格局,重点建设大鹿海岛公园、海山国际旅游岛、漩门湾旅游景区、玉环湖水上运动旅游景区、海岛民宿风情小镇、文旦风情小镇、东海渔俗风情小镇、白马岙旅游景区、坎门后沙旅游度假区等,推进景区城(镇、乡)全覆盖

(七)特色品牌培育工程

聚焦海岛特色和重点产业领域,力争打响“绿岛蓝湾海韵玉环”“海上花园养生福地”“浙南枢纽对台合作”等玉环特色服务品牌。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瞄准行业标杆制定品牌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品字标浙江服务”认证。鼓励企业以品牌特许、品牌授权和品牌代理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合作。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鼓励餐饮、旅游、文化等企业开发一批融入玉环特色文化和自然元素的伴手礼,积极参评“百年盛世˙玉环好礼”“浙江特色产品伴手礼”等活动。发挥行业协会在品牌培育和保护方面的作用,鼓励建设中小企业品牌孵化器。坚持以标准引领品牌创新,支持企业牵头组织实施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推进服务方法规范化和服务过程程序化,提高服务体验满意度。

专栏5-7:特色品牌培育工程

1.培育玉环特色服务品牌

“绿岛蓝湾海韵玉环”的旅游休闲品牌。依托大鹿岛“海上森林、奇礁异石、岩雕艺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半湖半海、百花争艳、千鸟筑巢”、鸡山岛“渔家风情、海岛文化、东海第一鲜”等特色海韵景观,创新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力度,高质量举办东海美食节、文旦旅游节、海岛露营节等节庆活动,全面扩大旅游影响力。

“海上花园养生福地”的健康服务品牌。依托海岛资源、生态环境优势,建设集文化探秘、自然探索、康体疗养和养生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海岛康养度假区,推进体育、健康、旅游、休闲等跨界融合,打造全国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健康医养管理企业和机构,打造健康服务知名品牌,策划举办健康服务产业博览会和高端会议论坛等。

“浙南枢纽对台合作”的物流贸易服务品牌。高标准建设大麦屿港区,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港航物流企业和集团,推进港航物流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积极引进功能性航运机构,培育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探索发展国际邮轮等新兴业态;增加台湾货物经大麦屿港与东北、华北、华东、珠三角等大港海运业务,创新拓展对台多领域贸易往来,全面提升贸易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2.打造一批品牌企业。鼓励服务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性品牌经营和路线,塑造具有核心价值的企业品牌,持续推进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品字标浙江服务”认证,提升企业市场牵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鼓励有条件企业建立高标准品牌运营体系,参加商标国际注册和认证,打造全国性和国际性知名品牌。

3.衍生一批品牌产品。鼓励餐饮、旅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大力挖掘玉环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价值,积极向制造领域拓展,创新开发独具特色的玉环小吃、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文化艺术品和创意IP等服务产品。

 

(八)优质项目支撑工程

聚焦服务业高端化、数字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强服务业重大项目谋划和招引,创新招商模式,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招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休闲旅游等补短板项目。建立动态管理的服务重大项目库,争取一批引领性项目进入省级服务业重大布局规划和项目计划。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和服务支持,加快项目推进和实施。建立健全服务业重大项目“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分阶段动态推进机制,实现重大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和服务。

 

专栏5-8“十四五”时期服务业重大项目

围绕规划目标,“十四五”期间,拟安排实施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现代金融、商务会展、科技服务、休闲旅游、健康服务、文化服务、教育培训9领域重大项目55个,总投资736亿元根据项目实施进展,分为实施类和谋划类,其中,实施类项目43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295亿元;谋划类项目12个。

1.现代物流领域。拟安排实施重大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64亿元,其中,实施类项目3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45亿元。

2.现代商贸领域。拟安排实施重大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97亿元,其中,实施类项目6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66亿元。

3.现代金融领域。拟安排实施重大项目1个,计划总投资6亿元,实施类项目,“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5亿元。

4.商务会展领域。拟安排实施重大项目2计划总投资86亿元,均为谋划类项目

5.科技服务领域。拟安排实施重大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64亿元,其中,实施类项目5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27亿元。

6.休闲旅游领域。拟安排实施重大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242亿元,其中,实施类项目5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81亿元。

7.健康服务领域。拟安排实施重大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81亿元,均为实施类项目“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54亿元。

8.文化服务领域。拟安排实施重大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58亿元,其中,实施类项目2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6亿元。

9.教育培训领域。拟安排实施重大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38亿元,均为实施类项目,“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5亿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统筹协调

构建以市委市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落实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统分结合的服务业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市第三产业领导小组力量,细化工作组设置,定期召开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全市服务业重大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发改、财政、自规、交通、商务、教育、科技、文旅、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各三产行业协会的整合和引导,充分发挥市服务业联合会的作用。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把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以项目形式逐个分解到各部门和乡镇,纳入发展考核体系。

(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台州市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新时代玉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构建最优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市场体系,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健全行业监管,建立由行业协会、征信机构、金融保险机构等专业机构以及新闻媒体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加强服务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和诚信建设,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三)强化优质人才支撑

    深入实施“才聚榴岛”行动,着力引进服务业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团队等。对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高端服务人才集聚城市,建立“人才飞地”,加大项目合作、咨询顾问、技术指导、以才引才等“柔性引才”力度。深化服务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学习培训制度,常态化举办服务业企业家创新创业沙龙等活动。围绕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数字服务人才。加大专业技能人才引育力度,建立技能人才需求清单,深化产教融合,与国内重点院校建立“订单式”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开展行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提升技能人才职业认同感。建立服务业人才专项政策,加大对人才子女就学、住房、医疗等方面的补贴支持力度。

(四)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强化土地指标保障,积极对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优先解决现代物流、休闲旅游、专业市场等重点领域项目用地指标。积极盘活存量用地,鼓励探索工业企业利用存量房产、土地兴办高科技服务业、创新创业平台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重大服务业项目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争取省级用地指标奖励。深化小微金融改革,畅通服务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创新及发展的融资需求。完善财政税收扶持,设立服务业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服务专项资金,探索设立服务业引导基金。

(五)完善统计考核制度

探索围绕现代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以及玉环特色,优化服务业统计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健全服务业统计监测报送,强化统计平台建设,及时做好动态更新和数据审核工作,提升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对服务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政策落实情况的监测,做好服务业发展态势的监测、预测和分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做好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附件:玉环市“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表


附件

玉环市“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起止年限

建设地点

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

2021-2025年计划投资(万元)

截至2020年底项目进展

项目业主

项目类别

备注


合计




7363312

2953355

589437




一、现代物流




640000

445000

52951




1

网营物联(浙东南)智慧供应链区域运营总部项目

总用地面积290.805亩,总建筑面积246082.5平方米。其中:一期用地面积为103.14亩,总建筑面积为114684平方米;二期用地面积为187.665亩,总建筑面积为131398.5平方米,建设集电子商务、城市配送、网购展示、大数据与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高附加值区域供应链运营中心。

2018-2022

芦浦

70000

35000

35000

网营物联(玉环)供应链有限公司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2

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

总用地面积489.75亩,包含码头工程、储运站工程、配套外输连接管道工程,其中,一期中转规模200万吨/年,新建210万立方、120万立方LNG储罐及配套15万吨码头、气化、槽车装车等设施。

2018-2025

大麦屿

410000

390000

17951

大麦屿君安天然气有限公司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3

大麦屿港区10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

10吨级码头及后方配套设施

2024-2027

大麦屿

150000

20000

前期谋划

浙江大麦屿港务有限公司

实施类


4

快递物流园区

项目拟建设高标准快递物流中心,包含中通快递、天天快递、申通快递、港南韵达、百世快递等,实行现代化管理,打造成一流快递物流园区。

待定

玉城

10000

待定

前期

金港村

谋划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二、现代商贸




970000

660000

198704




5

玉环万达广场(文旅)项目

总用地面积252.89亩,建设内容包含IMAX国际影城、大型超市、宝贝王与零售、特色餐饮、室内步行街、城市商业街、高档住宅等,是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2020-2022

开发区

500000

360000

139841

玉环万达置业有限公司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6

创融澜院(渔家小镇)项目

规划总用地面积92亩,建筑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商住楼、精品酒店、商铺、农贸市场、地下停车场。

2018-2021

坎门

80000

20000

58863

浙江创融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7

玉环市楚门镇核心区商贸综合体项目(政府大楼西侧)

用地面积约45亩,建设商贸综合体

2022-2026

楚门

50000

40000

前期谋划

待定

实施类


8

清港工业区商业办公项目

用地土地面积41亩,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泽坎线楚门-清港段W-13-1地块商业项目完善清港工业区商业功能。

2022-2025

清港

30000

30000

规划阶段

待定

实施类


9

数字平台供应链与汽摩配件加工产业园融合项目

项目分为两期进行,计划用地500亩,建设面向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和产业园、中央仓储。

2021-2027

坎门

150000

100000

与物产集团洽谈

浙江业洲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实施类


10

坎门中心渔港水产品产业园

建设内容包括渔获物定点上岸码头,海上透空平台,水产品交易市场和补给服务中心、渔业综合管理中心、冷链物流仓库、水产品加工厂、进港道路以及水电及监控等配套设施(该项目分为公益性和社会投资部分,其中公益性部分总投资5亿元,社会投资部分6亿元)

2022-2025

坎门

110000

110000

正在编制完成水文测验、勘探、测量、设计潮位和设计波浪专题、潮流泥沙数模等一系列专题研究。

市渔港开发有限公司

实施类


11

大型金属材料交易中心项目

建设金属材料交易、物流仓储堆场、商务办公、信息展示中心、综合配套为一体的大型金属材料交易中心。

待定

大麦屿港区

待定

待定

前期

待定

谋划类


12

废旧物资回收园区建设项目

总用地面积100亩,建设废旧物资回收园区,吸纳各类回收企业入园经营。

待定

干江滨港工业城

50000

待定

前期

待定

谋划类


三、现代金融




60000

15000

44523




13

玉环金融中心

总建筑面积为9512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6354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31576平方米,建设住宅、办公及配套等。

2019-2023

玉城

60000

15000

44523

浙江豪信置业有限公司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四、商务会展




860000

0

0




14

坎门汽配产业城项目

建成包含汽车维修市场、展会功能、销售功能(批发、零售)、直播平台、仓储、物流、人才公寓、酒店及相关产业配套在内的综合型市场。

待定

坎门

130000

待定

启动意愿调查,资金测算,方案设计

坎门街道

谋划类


15

中央商务区项目

一期总用地面积约8.23公顷,二期总用地35.54公顷

待定

玉城

730000

待定

前期谋划

待定

谋划类


五、科技服务




642203

273703

45043




16

玉环市科创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用地面积117亩,建设内容包括科创园人才公寓、孵化中心及研发中心,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2020-2024

开发区

27203

27203

施工前准备

玉环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17

智慧绿谷--中德生态产业城建设项目

总建筑面积299689平方米,其中一期用地面积约4198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1563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体验馆(约6000平方米)、智慧建筑产业孵化园(商业、商务)(约21563平方米)、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示范住宅小区(约69000平方米)。

2019-2023

开发区

108000

60000

42543

智慧绿谷建设管理(玉环)有限公司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18

玉环市水暖阀门产业创新示范区基础设施项目(一期)

通过陈岙村片区、法山头村片区、梅岙村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水暖阀门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龙溪产业转型升级。

2020-2023

龙溪

27000

24500

2500

玉环市龙溪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实施类


19

玉环市水暖阀门产业创新示范区项目(玉环市智慧阀门.智造数字经济示范区配套新基建项目)

本项目以玉环市传统特色阀门产业为发展基础,聚焦优势产业,通过瞄准信息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核心产业,集中精力打造产业集群,梳理产业价值链、供应链,促进市场协同共赢。配套建设的新基建项目,除了赋能产业发展外,还能发展智慧城市,更好的改善人民教育、医疗、生活条件,促进玉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2025

龙溪

150000

150000

前期谋划

玉环市龙溪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实施类


20

清港镇科创大楼项目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0亩,建成后将形成建筑面积达30000,集人才引进、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大楼。

2023-2027

清港

30000

12000

编制规划方案

清港镇

实施类


21

华能浙江能源环保产业创新中心

联合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华为等头部企业,建设台州首座央企环保能源产业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及院士工作站,孵化2-3家科创板企业。

待定

大麦屿

300000

待定

前期谋划

华能玉环分公司

谋划类


22

现代服务业大厦项目

重点吸纳具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金融、信息、商务、研发设计、科技、文化等服务业企业入驻

待定

玉城街道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谋划类


六、休闲旅游




2416312

806839

12192




23

玉环市海山岛生态旅游开发项目

包括海山乡茅埏岛及茅坦岛、横床岛、大青岛、鹰婆岛、大担岛及海域,进行产业导入、投资融资、城市运营以及产业导入所需的海域治理及环境整治提升、土地整理及规划设计咨询、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配套基础设施。

2020-2044

海山

1380000

500000

10492

中交(玉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24

玉环市龙溪镇文化旅游项目

项目主要通过整合龙溪镇文旅产业,提升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水暖阀门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

2020-2023

龙溪

70285

68585

1700

玉环市龙溪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实施类


25

水桶岙田园综合体

项目位于玉环市沙门镇水桶岙村,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和区位提供精品田园度假体验。利用海边资源优势提供中高端海鲜餐饮服务,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活力,推动沙门乃至玉环三产配套进一步发展。

2022-2027

沙门

50000

30000

前期谋划

待定

实施类


26

清港镇东部区块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工程

引进投资商投资大雷山景区、九支田、芳斗村、前赵村、根村、樟岙村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旅游项目。

2022-2025

清港

60000

60000

前期规划

待定

实施类


27

沙门五门滨海旅游区

灵门渔港旅游区综治提升项目和滨海休闲旅游慢行带建设

2022-2025

沙门

43254

43254

前期规划

沙门镇

实施类


28

沙门绿芯休闲区

桐丽河休闲绿廊建设子项目、泗边山绿芯旅游区建设子项目、沙门游泳馆建设子项目、配套道路建设子项目、社会停车场建设子项目和滨港大道分离式立交桥绿廊建设子项目

2022-2025

沙门

70000

70000

前期规划

沙门镇

实施类


29

玉环市三合潭公园建设项目

项目总用地面积71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城市公园、地下停车场等。

2021-2023

玉城

35000

35000

前期

玉环市城建集团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30

洋屿岛开发项目

项目以洋屿岛全域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为载体,以佛学文化IP为核心,建设博物馆、5D玻璃桥、岛屿灯光秀、千佛岩刻景观,打造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IP“千佛之岛

待定

鸡山

150000

待定

前期谋划

鸡山乡人民政府

谋划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31

玉环世贸中心大酒店项目

拟与浙江国大集团合作建造五星级酒店标准的雷迪森广场酒店

待定

楚门

40000

待定

前期

玉环世贸中心大酒店有限公司

谋划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32

鸡山风情小镇

优化小镇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品质,在全乡范围内开展青山白化整治革命,迁移坟墓5000多穴;建设碧海银滩、海天营地、鸡公山观景台、沿海游步道等旅游项目;以海岛深巷为串联,以渔村风情街区为轴线,以东海渔村风情为主题,打造集渔村风情街、主题渔宿、休闲渔吧、风情渔屋、渔艺工坊等休闲业态集聚的渔村民宿集聚区。

待定

鸡山

17773

待定

前期谋划

鸡山乡人民政府

谋划类


33

浙东南渔业小镇

规划面积1200亩,建设渔业会议、展示、培训中心和黄鱼养殖总部,以及康养旅游项目。

待定

芦浦

500000

待定

前期谋划

待定

谋划类


七、健康服务




809047

541113

152401




34

玉环慧心湾康养项目

建设用地面积约61.7亩,配套设施、道路的流转面积约665.2亩。总建筑面积约42000平方米,包含康养公寓、集中式康养中心、滨海生态健康餐厅(膳食营养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板块。以地方环境特点为背景发挥区域资源特色,打造中国东海沿岸特色的滨海生态康养基地。

2022-2025

沙门

78000

78000

前期协调

玉环慧心湾控股有限公司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35

小里澳康养项目(玉环普天康养中心)

总用地面积为110亩,打造养老、医疗、健康、居住功能一体的综合性康养基地

2022-2025

坎门

60000

60000

前期设计

待定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36

漩门湾健康养生小镇一期

占地面积92318,地上总建筑面积94058,包括住宅及商业用房、幼儿园等建设内容

2017-2022

开发区

91461

12373

79088

台州德信置业有限公司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37

玉环市清港镇医养综合体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本项目实施范围为19.50公顷(292.48亩)。建设内容包括医养综合体、宝山北路、柚园南路、同心路、休闲公园,建成后将提高城镇医养水平,加快清港镇城市建设。

2020-2023

清港

64712

61666

3046

清港镇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38

市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

总建筑面积111666平方米,包括1号综合楼(含2屋地下室)与2号感染楼

2018-2023

玉城

79500

57303

22197

市人民医院

实施类


39

大麦屿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一期)

总用地用积21.9亩,总建筑面积11847.64平方米

2017-2021

大麦屿

12204

4400

7800

大麦屿中心卫生院

实施类


40

玉环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

总用地34.4亩;总建筑面积为3740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490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

2022-2027

玉城

33300

20000

前期协调

市卫生健康局

实施类


41

玉环市中医院迁建项目

总用地106.8亩。总建筑面积调整为10121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121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2022-2027

玉城

85600

35000

前期协调

市中医院

实施类


42

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扩建项目

用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建设包括住院楼(2)、附属楼。

2022-2028

楚门

30000

20000

前期协调

市第二人民医院

实施类


43

玉环颐养康复医院

规划用地25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米,核定床位200

2021-2023

开发区

18751

18751

前期设计

玉环市颐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实施类


44

干江滨港工业城医疗康复中心

总用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227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卫生院和康复医院主体建筑及建筑周边的场地、强弱电、给排水、绿化工程等室外工程

2021-2024

干江

13620

13620

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

玉环干江滨港工业城开发有限公司

实施类


45

玉环市楚门镇东部生态区养生养老项目

占地面积150亩。1、东西村、田岙村、塘岙村、北渚社区东门片等区域,建设完成综合养生养老中心;2、应家村、北渚社区余家片,引入工商资本打造楚门镇养生区块。

2022-2027

楚门

65000

35000

前期谋划

待定

实施类


46

玉环第二长者公寓

建设一家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综合体。

2022-2025

开发区

10000

10000

选址调研

市民政局

实施类


47

玉环新城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

规划用地面积188009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117871平方米,体育场20000座,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体育馆3211座,建筑面积14382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建筑面积8226平方米。

2018-2022

开发区

68140

33000

35078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实施类


48

玉环新城体育中心体育休闲公园及游泳馆项目

游泳馆用地面积约15597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657 平方米,主要建设游泳池、戏水池、多功能馆以及展示、服务、办公及辅助用房、室外多功能浅水池等;体育休闲公园用地面积约21361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 平方米,主要包括生态极限坡、室外休闲运动场地、生态停车场以及配套的道路广场、绿化景观、给排水、照明设施等

2018-2022

开发区

18759

12000

5192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实施类


49

玉环市体育中心原址翻建项目

总用地面积64

2022-2025

玉城

30000

20000

前期谋划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实施类


50

玉环市全民健身中心

总用地面积134.96亩,主要建设内容为体育场1座,体育馆1座、游泳馆1座。

2022-2025

玉城

50000

50000

前期谋划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实施类


八、文化服务




581700

61700

0




51

玉环市楚门美丽河湖建设及沿岸文创园项目

项目建设美丽河湖岸线5.45千米,并围绕岸线推进文化产业振兴,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期项目,打造环湖路文化创意街区。

2021-2025

楚门

15000

15000

0

楚门镇

实施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52

坎门沙滩文化旅游项目

1、后沙灯塔沿海道路建设
2、新大街、海港东路、后沙街市政道路建设
3、周边立面改造、山体公园建设。

2021-2023

坎门

46700

46700

开工前准备工作

玉环市坎门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实施类


53

大龙湾文旅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总面积约15.33平方公里,其中地块开发37亿,绿道旅游专线等基础设施5亿,片区文旅综合开发投资10亿)。

待定

坎门、大麦屿

520000

待定

签订意向合同、前期研究

市交投集团

谋划类

台州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九、教育培训




384050

150000

83623




54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玉环校区建设工程

总用地面积831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项目计划分两期,一期用地面积312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计划投资10亿;二期用地面积519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计划投资15亿。

2023-2028

开发区

250000

100000

前期调研

待定

实施类


55

玉环市中等职业学校迁建工程

总用地面积380.88亩,总建筑面积238200平方米,主要建有行政楼、教学楼、图信楼、学生宿舍、教师公寓等

2017-2022

开发区

134050

50000

83623

玉环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实施类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

 20211112日印发

关于印发玉环市“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