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1002687184W/2022-121141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22-11-30 |
公开方式: | 公开范围: | ||
组配分类: | 统计信息 | 文件编号: |
新入库项目规模偏小 投资后劲凸显不足 |
|||||||||||||||||||||||||||||||||||||||||||||||||||||||||||||||||||||||||||||||||||||||||||||||||||||||||||||||||||||||||||||||||||||||||||||||||||||||||||
|
|||||||||||||||||||||||||||||||||||||||||||||||||||||||||||||||||||||||||||||||||||||||||||||||||||||||||||||||||||||||||||||||||||||||||||||||||||||||||||
|
|||||||||||||||||||||||||||||||||||||||||||||||||||||||||||||||||||||||||||||||||||||||||||||||||||||||||||||||||||||||||||||||||||||||||||||||||||||||||||
项目入统是投资数据申报的前提。作为投资先行指标,抓好项目入统,对促进玉环投资持续向好至关重要。在玉环市委市政府“三竞三争.项目竞速”行动指引下,2022年1-11月玉环市新入库项目404个,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同比增速为67%。但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仅154.6亿元,同比增速-22.2%。由此可见,2022年新入库项目个数虽大量增加,但项目整体规模偏小,对扩大投资体量无明显助力,投资后劲凸显不足,亟待引起重视。 一、2022年1-11月新入库项目基本情况 2022年1-11月玉环市新入库投资项目个数共403个,房地产新入库项目1个。投资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151.8亿元,房地产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2.9亿元。2022年玉环市新入库投资项目总数和增速都居台州市首位,但新入库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速,都位列台州市各县市排名中后位。房地产项目新入库数和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速都处于台州市末位。(表1)
纵向对比玉环市近三年新入库项目数据,我们不难发现: 一是2022年新入库项目数明显增多。2020年受疫情影响,5000万以上新入库项目同比增速下降39.1%,但总体新入库项目与2019年差别不大。2021年新入库项目数同比略微减少。2022年项目除房地产外,无论是5000万以上还是5000万以下新入库项目个数同比增速都大幅度上升,同比增速均超50%。(表2) 表2 近三年1-11月新增项目情况表
二是2022年新入库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减少。2021年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和项目数趋势一致,同比都小幅度下降。但2022年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却和项目数不成正比。在项目数大比例增加的同时,计划总投资同比却下降22.2个百分点,主要是2022年房地产新入库项目数太少,仅1个项目入库,计划总投资2.88亿元,同比下降97.2个百分点。(图1)
三是制造业项目占新入库项目比重较高。2020-2022年新入库制造业项目数占全部新入库项目数的比重呈现平滑增长趋势,占比均在74%以上。2022年新入库制造业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占全部新入库项目的计划总投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占比高达48.3%。(图2) 二、新入库项目规模偏小的原因分析 从结构上看,新入库项目呈现以5000万以下项目居多,且制造业投资项目占比较高的特点。2022年,新入库项目数量多规模小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大项目储备量少,入统进度缓慢。2022年新入库项目中5000万以下项目占比86%。一方面近两年筹划的大项目不多,项目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体量都不大。2022年共有5个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超5亿元。房地产项目仅1个入统,房地产计划总投资规模同比骤减;另一方面现有未申请入库的大项目因前期手续繁琐、土地限制、设计规划反复修改、拆迁改造进程缓慢等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入统准备时间拉长,迟迟未能入库。 (二)项目谋划不到位,政府专项债项目被拆分。2022年财政部共审批通过37个玉环政府专项债项目,仅19个专项债项目完成入统,其中9个项目是以子项目入统。由于此类项目备案时谋划不充足,盲目将不同性质和不同进度的项目合并备案,导致项目开工时,主体合同签订的金额达不到项目立项计划总投资10%以上的入统要求而无法申请入库。为了项目开工后及时入统,只能将项目拆分,把符合入统条件的子项目先立项申报入库。这样一来,原本一个计划总投资较大的政府专项债项目被拆分成好几个,项目数是增加了,但是计划总投资同时也减少了。 (三)新入库制造业项目规模小,对投资拉动作用减弱。2022年制造业新入库项目有331个,占全部新入库项目数的82%。331个项目中5000万以下项目数有308个,占比高达93.1%。目前,玉环制造业投资仍以粗放型投资为主,主要依靠土地扩张的粗放型模式发展,今年玉环工业供地面积842亩,受供地指标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受抑制。制造业新入库项目大多以零增地技改项目为主,项目分散且计划总投资小,对投资贡献率低。 三、加大新入库项目投资规模的建议 (一)加强攻坚能力,扩充新增项目储备库。 一是加大招引力度,力求火力全开。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加强与大城市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对接沟通,亮出玉环的优势和优惠政策,坚持将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相结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与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积极争取引进更多“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技术”的好项目大项目落户玉环。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共促项目入库。相关部门要建立动态调整的拟入统项目库,全面梳理辖区内投资新项目,开展摸排工作,重点关注省市重点项目、省市县长项目、省“六个千亿”项目、省“4+1”项目、央企合作重大项目,尤其紧盯和掌握房地产项目和政府专项债项目进展情况,将准备工作前移,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共商共议解决企业在入统前的各类难题,联合推进项目入统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突破要素制约,消除外因影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敢闯敢拼的工作热情,啃下前期制约项目顺利入统的“硬骨头”。一方面挂图作战,列明项目开工所需审批手续的时间节点,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准备充分的申报资料通过审批。另一方面针对拆迁难、土地指标限制等问题,成立专攻小组抓落实,做好政策应对方案,取得拆迁户的配合和土地指标的奖励。 (二)提升谋划能力,扩大新增项目投资额。加强项目包装,提升入库质量。乡镇(街道)在谋划政府专项债前,要联同招商办、城建办、经济办共同协调。涉及省市级的重点项目,发改局要针对项目各个环节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商共策,保障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被拆分的同时,又满足入统合同签订金额的要求。建议将同性质或共同招标,由同个施工方共同实施工程的项目合并为一个项目入统。此外,发改局要分批次监测政府专项债资金到位情况,争取“到位一批,开工一批”。及时加强上级沟通,了解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未审批通过部分政府专项债的原因,督促项目主体单位及时调整重新上报。 (三)强化创新能力,优化新增项目分类项。近三年新入库 项目中制造业项目数占比最高。这与玉环的产业特色息息相关,玉环主要依靠民营经济发展,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而民间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占主导,比重分别为48.1%和34.8%。要想加大新入库项目规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要加大政府类项目的投入。政府投资项目不同于一般投资项目,政府在项目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类项目的规模非常大,资金的投资额从几千万到几十亿不等,通常需要一年或几年才能完成,这就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深入谋划和挖掘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教育、卫生、体育设施等政府类项目能带动相关产业的进步,对投资增速和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二是要增加房地产新入库项目数量。房地产项目一般由私人控股,计划总投资较高,对投资的贡献率较大。增加投资者意愿,促进房地产项目开发,需三方共同努力:1、政府一方面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对开发能力较强、信用资质较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争取金融机构支持,满足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对这些企业采取优惠利率放款或缩短项目贷款审批周期等方式,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切实优化住宅用地结构布局,合理确定房产市场土地供应规模,在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增加中心区块商品房用地规模的同时,着力加强土地的供应力度。2、银行要根据信贷原则和监管要求,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结合公积金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个人住房信贷的支持,增加信贷规模,提高放款效率,支持购房者的合理购房需求,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放贷门槛,为房产投资提供友好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3、房地产企业自身要熟悉各种融资方式,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优化财务结构,做足融资准备工作,提升外部融资能力。 三是要扩大制造业的体量。首先,要抓好量大面广的企业技改项目的实施。建议企业以长远眼光考虑,按生产线更新升级的整体投资概算立项,不要新增项目计划总投资超500万就立马立项申请入统,避免后续实际投资额超过计划总投资又频繁进行计划总投资调整,这样即分散了项目,又削减了投资规模。其次,要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先进制造业投资,如阀门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产生产业带动效应,实现集聚发展。最后,要优化制造业投资环境。不仅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出台惠企政策和推出助企平台,强化服务保障。而且要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突出抓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努力盘活工业用地的同时着力突破“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的瓶颈,合理优化配置资源,优先将资源倾向“低能耗,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创新发展,稳定投资持续向好的态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