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信息 > “十二五”及以前【已归档】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玉政发〔2007〕40号玉环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 市府办 发布时间:2022-04-07 11:32 浏览次数:

来源:市府办
发布时间:2022-04-07 11:32

各镇、乡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已经县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月二十八日    

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按照“合理定位、突出重点、利于操作”的原则,本方案主要对《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以下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属于政府履行基本职能、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领域的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和谐社会等战略重点方面的目标任务;主要指标、重大举措、重大改革事项等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利于评价和考核的目标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如下:

一、主要发展指标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到2010年达到2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4000元(约8000美元)。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6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3.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8亿元。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统计局、县财政局、县国税局

(二)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到0.057吨标煤,下降15%以上。

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统计局

二、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到2010年工业总量达到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50亿元,年均递增12%。进一步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功能区,构筑“两城一廊”的工业布局,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簇群化发展态势,增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依托楚门镇、清港镇、芦浦镇的城镇设施,以整合科技、医药包装工业功能区和开发漩门工业城为重点,构筑港北工业城;依托城关办事处、坎门办事处、龙溪乡的城镇设施,以整合汽摩、机电等工业功能区为重点,构筑港南工业城;以开发滨港工业城为重点,建设沿76省道复线工业长廊。重点抓好滨港工业城、漩门工业城和机电工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落实全程办事代理制、服务承诺制等服务措施,为企业的科研、生产和销售做好配套服务,到2010年,工业园区率达到60%。全面实施“101”培大育强工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打响“玉环制造”品牌。到2010年,产值上千万元企业达到1000家、上亿元100家、上十亿元10家、上50亿元1家、上百亿元1家,上市企业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强化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创中国名牌、驰名商标10个,创省级名牌、著名商标100个。着力推进中国汽摩配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汽摩配部件专业生产制造基地和销售基地,到2010年,全县100家以上汽摩配生产企业进入全球采购体系。加大对汽车尤其是小型轿车生产企业的招商力度,引进大品牌、大企业。着力建设“中国阀门之都”和中国五金建材(阀门)出口基地,真正成为国际级水暖阀门产销基地。打造“玉环家具”品牌,培育34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扩大眼镜及其配件行业的规模实力,形成眼镜成品制造群体,打造产业品牌和企业品牌,构筑专业配套协作带,成为全球重要的眼镜品牌OEM基地。以医药包装工业功能区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名牌企业(产品)、行业研发检测中心为支撑,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次性医疗用品先进生产基地。提高其它行业发展层次水平。金属制品业:加速引进国际先进的片材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快消化吸收国外同类产品生产开发技术。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进行跨行业多元化扩张,创建世界知名品牌。电器机械行业:着重发展工业缝纫机、高低压电器、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四大门类产品,重点扶持12家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品牌知名度的龙头企业。鼓励发展汽车和摩托车仪表电器、智能防盗报警系统、验钞系统、计算机附件等新品种。海洋食品加工及其衍生物行业:积极推进甲壳素产品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价值链;加大科技投入,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实行产学研联合协作,建立面向行业、区域的甲壳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贸局、县科技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各有关镇乡

(四)大力实施“三产活县”战略,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3亿元,年均增长16%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先进制造业的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工贸型产业、工业科技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咨询服务业、工业原辅材料流通业、特色产业会展业、房地产业、餐饮娱乐业等,健全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在金融、能源、交通、产权交易、技术市场、信用担保等方面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城市商贸设施建设,搞好城乡商业网点布局。以现代商贸流通业规划为基础,合理布局,组建大型超市、高档次星级酒楼、汽车交易中心以及农贸市场等一批商贸设施,新建五星级酒店和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推进楼宇经济的发展。以会展为载体,加快建设家具、阀门、汽摩配等特色制造业的展销体系。到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年均增长16%,使商贸流通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人均商贸设施达到1平方米以上。加快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海洋和渔业的特色文化内涵,通过以大鹿岛海岛海洋旅游区和环漩门湾金色旅游区为核心的旅游区的开发,打造“中国休闲渔都”,开发大鹿岛观光旅游、乐清湾海上娱乐休闲旅游等集渔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海洋旅游业。完成大鹿岛森林公园续建工程,新建欧美观光渔村和江岩旅游区。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建设规划局、县经贸局、县工商局、县旅游局、县统计局、县旅游局、县供销总社、各有关镇乡

(五)坚持科技兴农,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到201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亿元。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出口产值占农业主导产业产值30%以上。以乐清湾生态农牧化示范区、中鹿岛深水网箱示范基地、五门海珍品养殖示范园区、小青岛水产品加工基地、坎门虾米加工基地等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业和休闲渔业。调整海洋捕捞结构,发展外海捕捞和远洋捕捞。加快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推动水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加大休闲食品、活性物质提取、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的开发力度。以苔山塘、楚北塘、楚南塘文旦示范园区和干江、清港葡萄园区建设为依托,加强文旦、葡萄、玉橙等具有我县特色的优势产品基地建设。实施对文旦黄龙病侵害的抢救性保护措施,搞好早熟优质文旦和不裂果芽变单株的选育,做好防裂果试验和应用技术的推广。重点发展大棚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培育有机蔬菜、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以干江和楚门盘菜、陈屿与鲜迭剪豆等标准化蔬菜商品基地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扩大传统蔬菜种植规模,发展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保健蔬菜等高附加值产业。加强农业品牌培育和流通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玉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创建省级农业品牌11个以上,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认证7个以上,培育12家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经济水平和生产规模进入全省50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加强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坎门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楚门文旦果品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为中心,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各地农贸市场为节点的市场体系。大力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运销组织和各类农产品销售中介机构的发展,到2010年,全县建成50个规范化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建立各种农产品直销点,加强农产品以及加工品出口基地的建设。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突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与消费。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逐步扩大保险种类,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林特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县质监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建设规划局

(六)培育临港型产业,推进大麦屿港开发开放,建设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增强远洋、沿海大宗散货中转和外贸集装箱运输能力。积极引进县外大型船舶修造企业,大力发展大中型船舶修造业。积极引进国家级以上大型油气储运企业,发展石油加工、储运石油化工等临港型工业。到2010年,初步形成浙东南能源基地、新型船舶工业功能区。提高水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扩大加工规模,建立综合型海产品加工园区,培育海产品小包装、旅游方便食品生产、海洋药物提取、海洋保健食品生产等加工企业。

责任单位:大麦屿港口开发指挥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贸局、玉环港航分局

(七)继续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加大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开创对外贸易新局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扶持骨干出口产品和龙头出口企业集团,培育和形成我县产品出口的新优势。到2010年,使自营出口总额达到33亿美元,年均增长30%。加快培育外贸龙头企业,到“十一五”期末,年自营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50家,积极争取设立海关、商检等绿色通道,加快通关速度。加大引进和利用外资的力度,“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亿美元。

责任单位:县外经贸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全岛城市化

(八)顺应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趋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增强农民发展能力为目标,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十一五”期间,开展农民职业技能素质培训10万人次,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万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到86%。设立山区移民专项基金,“十一五”期间,争取20个行政村搬迁下山。通过土地整理等方式,努力解决下山农民的土地问题。积极引导库区、海岛居民向城镇聚集,异地致富。建设农村新社区。完善城乡一体的交通、水利、能源、环卫等基础设施体系,加速农村与城市对接。到2010年,农村客车通车率达到8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全面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创建16个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基本完成所有行政村整治。实施农民饮用水安全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程,行政村实行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构建城乡联动的农村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合理布局农村商业网点,完善消费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十一五”期末,力争每村拥有一个基层医疗服务网点和一位全科医生,85%的村拥有文化俱乐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 逐步建立以国家投资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完善农民收入补贴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权量化。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元的户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到2010年,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办、县经贸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民政局、县建设规划局、县国土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卫生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人劳社保局、县文广新局、县体育局、县供销总社、各有关镇乡

(九)全力推进全岛城市化进程,拉大城区总体框架,推动中心城市由“三位一体”向“五位一体”发展,逐步跨入“环漩门湾时代”。到2010年,县域城镇体系得到初步完善和优化,各增长极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以76省道为轴线的城镇带逐步强化,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65%严格实施县域总体规划,做好环漩门湾沿线的规划控制,促进五大集镇竞相率先发展,构建起以中心城区(包括楚门、清港等集镇)为核心,干江、芦浦、龙溪等镇乡为腹地,交通互连、要素共享、功能互补的城镇网络群,推进各集镇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发展与各镇乡定位相适应的产业,珠港镇定位为全县的经济、行政、文化、信息中心,发展科教文卫等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型企业;楚门镇、清港镇重点发展工业、商业、旅游业;其他镇乡在现有基础上,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重点发展农业、工业、商贸、海洋产业、旅游业等。启动“一区三线”建设,将县科技文化中心周边区块打造成商贸中心和城市新亮点,对玉坎线、玉陈线和黄泥坎至迎宾门三线两侧实施道路沿线改造和街景立面建设,打造城市景观走廊。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时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完成城区“清水工程”和县垃圾处理中心建设,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秩序。到2010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全县城镇居民住房成套率达到80%

责任单位:县建设规划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交通局、各有关镇乡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保障

(十)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滩涂围垦优势,加快漩门二期开发和漩门三期围垦工程建设,力争“十一五”期末新增用地10万亩。继续建设沿海标准塘坝与配套工程,完成大麦屿海堤工程建设,搞好河道疏浚,设立调洪区,全面提高防洪、抗潮、抗台、排涝能力。通过战略调水、中水回用、海水利用等方法,缓解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积极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扩建和改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城镇节水技术。积极开展海水利用工作,推进漩门二期亚海水淡化工作。在新建工业功能区和居民小区推行双管供水,为逐步实施淡水、海水和饮用水、生活用水分离供水做好前期准备。抓好《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实施,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监管体系,扎实推进农村改水工程,到2010年,使自来水厂的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水质满足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完成台州市二期供水玉环配水工程建设,新增日供水能力6万吨。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加快推进农村(海岛)饮用水工程的建设。

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境外引水玉环段工程指挥部

(十一)能源供应。一手抓电源、电网建设,一手抓电力调度与管理。全力推进华能玉环电厂主体工程建设,到2010年,确保4×100万超超临界机组并网供电,并完成与其配套的一座5万吨级、吞吐能力380万吨和一座5万吨级、吞吐能力600万吨的煤炭码头建设。加大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建设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所,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积极参与东海油气开发,努力提高民用燃气普及率,稳步发展管道燃气,远期逐步以天然气取代煤制气和液化石油气。继续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有计划地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逐步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供电局

(十二)交通体系建设。对外交通紧抓跨乐清湾大桥建设,对内交通主抓各集镇之间快速通道的建设。以76省道及其复线为主骨架,环岛南路和环岛北路为主干线,大麦屿港口开发、浙江沿海高速公路玉环段(包括乐清湾大桥)、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为突破口,着重抓好对外运输干线、县域重要通道和重点港区的建设。在各集镇、尤其是作为中心城市港南主中心(城关、陈屿、坎门)和港北副中心(楚门、清港)之间构建快捷的交通干线,建成漩门工业城至文旦大道连接线,形成城市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框架。加强城区停车场建设,提高静态交通管理能力。

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大麦屿港口开发指挥部、玉环港航分局

(十三)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以城关—坎门为中心发展县域电信网,设立电信通信中心,并分设城关、坎门、陈屿、漩门三期和楚门、清港、沙门、干江(含二期南区)市话分局。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产业化进程,逐步推进全县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1万户以上。

责任单位:县府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电信局、县广播电视台

五、社会事业

(十四)优先发展教育,到2010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9.5%,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段教育比例达到98%,高中段优质教育资源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完善“校校通”工程,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生信息化素养。完成楚门中学扩建和玉城中学迁建工程。进一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广播电视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构筑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名师名校建设,深入实施“名师造就”工程,形成名校效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紧缺人才,加强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引导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十五)繁荣文化事业,到2010年,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19%。依托中国海岛文化节、“东海明珠”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重点建设县图书馆、博物馆、购书中心和中心文化广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确立珠港镇、楚门镇作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重点镇的地位,认真抓好乡镇文化俱乐部创建工作。到2010年,“东海明珠”乡镇覆盖率达到90%,全县至少有20个乡镇文化俱乐部达到市级一类标准,60个俱乐部达到二类标准。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

(十六)促进科技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到“十一五”期末,科技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2%。继续完善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十一五”期间,争创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省级20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比例达到25%。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劳动者科技素质,争取每万人口人才资源数达到1250人。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经贸局、县人劳社保局

(十七)创建体育强县,重点抓好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村居体育,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全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45%以上,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70%以上,社区和乡镇健身苑(中心)覆盖率达到90%,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力争在年度市级、省级及以上比赛中列同类县(市、区)中上水平。

责任单位:县体育局

(十八)改善医疗卫生,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每千人医生数达到1.7人。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完成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所、县卫生监督所大楼和各乡镇卫生监督所的建设,争取动工县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和陈屿中心卫生院搬迁。完善各镇、乡、村(社区)的卫生院、卫生室和卫生服务站建设,将“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工作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到位、基本覆盖城乡的多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和疾病预防、城乡医疗保障、卫生监督体系。

责任单位: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十九)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城乡人民健康水平。新建市游泳馆等一批重点设施,完善基层体育设施。积极参与承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办体育的产业格局。

责任单位:县体育局

六、社会管理

(二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实施五大保险为重点,力争“十一五”期末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75%。建立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的机制,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到“十一五”期末,覆盖面扩大到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健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县卫生局

(二十一)扩大社会就业渠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通过发展新型第三产业,构建扩大就业的新平台。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县民政局、各有关镇乡

(二十二)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全面推行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综合治理。形成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发挥我县民间资本发达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个人投资于老龄事业,建立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资机制。

责任单位:县人口和计生局、县民政局、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

(二十三)完善外来人员管理,推行人性化、市民化、同城化的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积极落实流动人口在子女教育、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政治生活、户口迁移等各方面的市民待遇。大力推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外来人口本地化和市民化。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授课、手册等形式,开展以法制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流动人口教育培训,帮助其提高法治意识和就业能力。通过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途径,及时调解劳资纠纷。完善流动人口动态管理体系,依靠暂住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旅馆业住宿人员登记信息系统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动态管理水平,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实施“新民小区”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

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人劳社保局、县司法局、县法院、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

(二十四)积极打造平安玉环,切实做好重大建设工程质量事故、重大社会冲突、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重大工程项目和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各种应急预案与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警力配备,力争实现每万人公安民警数达15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区域、社区(村)、单位内部三大综治网络建设,大力推进综治组织向民营企业、外来人员聚居地等领域拓展。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完善各种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对群体事件的处理能力,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处理的各种预案与机制。完成县中心粮库建设,完善粮食应急预案。提高自然灾害的预防水平,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体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重视全民国防教育,落实双重领导制度,健全国防动员体制。加强边海防基础建设,增强管边控边能力。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安监局、县卫生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人武部、县民政局

(二十五)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

责任单位:县司法局

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二十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循环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生态城市和生态镇建设、推行绿色消费、健全政策法规等领域,组织实施相关重大项目。大力推广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全面禁止生产黏土制品。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贸局、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林特局

(二十七)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全力建设六个区域。即海洋生态功能区、港口生态功能区、淡水水域生态功能保护区、丘陵和森林生态功能区、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和城乡建设生态功能区。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完成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加强漩门二期上游污染源控制管理,完成港北截污管网建设和城区清水工程,建设天开河疏竣泄洪排涝工程。到2010年,全县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工业三废治理率达到95%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环保局、县建设规划局

(二十八)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着重加强水库及其集雨区域内的生态保护,完成芳杜水库、牛栏水库治污工程,整治、清理河道和近海海域。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70%的水体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海上环境管理,严格控制陆域污染物入海排放总量。严格执行港口规划,保护深水岸线。建立海洋生物特别保护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加快建设坎门中心渔港(一期),积极发展海洋旅游业,扶持海洋医药、海洋功能食品、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等海洋产业。优化供地结构,向重大项目倾斜,充分考虑民营企业扩充用地的需要。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储备制度,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力度,利用价格杠杆,根据发展需要和投资密度实行弹性地价。鼓励企业建造多层厂房,扩大单位用地的厂房面积;集约开发工业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每年计划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解决小企业生产用房困难。建立矿产资源分类开采、分区集中开采和保护性开采制度。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矿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 重点建设好一批主要矿业开发基地。加强对矿山“三废”的治理。积极调整树种结构,到2010年,将树种结构由以马尾松林为主调整为以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为主;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到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由47%提高到50%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环保局、县建设规划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林特局、各有关镇乡

八、体制改革

(二十九)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完善政府管理体系,完善集体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法治型公共服务政府。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完善规划体系、规划综合协调管理、规范实施和评估等机制。深化市场改革,加快建立以要素市场为主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推进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调整股权结构,积极推行生产要素股份化。完成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居民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土地使用法制化建设步伐,全面推行集体资产经营责任制。完善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实现主要福利项目和实物分配货币化,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调节县内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提高对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水平。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人劳社保局、县工商局、县公安局、县法制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