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1355386184W/2022-119389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 | 发文日期: | 2022-09-26 |
公开方式: | 公开范围: | ||
组配分类: | 工作信息 | 文件编号: |
市人民医院:八旬老人便秘10年栽了个大跟头 医生提醒:长期反复便秘要引起重视 |
||||
|
||||
|
||||
根据人体正常的指标来看,正常的成年人一天一便,或者是一天到两天大便一次算作正常的,如果三天及三天以上一便就是便秘了。日前,浙江玉环83岁的潘阿公(化名)便秘5天后,突然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差点遇到生命危险…… 便秘十余年,突发腹痛紧急求医 潘阿公便秘已有十余年,连日来5天未解大便,肚子也随之稍有胀痛,考虑到可能长期的便秘又犯了。为了“润滑”肠道,潘阿公掏出家里珍藏多年的菜油,炒了一盘菜油包鸡蛋吃下。 当晚,潘阿公开始出现一阵阵腹部绞痛,有便意,但就是没有排便排气,肚子胀得难受,还伴有恶心,呕吐。一开始,呕吐后腹痛能有所缓解,但是紧接着潘阿公的腹痛、腹胀越来越明显,渐渐地变成了持续性绞痛。 挨了一晚上,好不容易等到天亮,家人带着潘阿公来到玉环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入院时,潘阿公面容痛苦,捂着肚子坐立不安。急诊科救治团队立即为潘阿公紧急处理后马上安排了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乙状结肠及降结肠多发内容物、降结肠周边多发炎性渗出伴上方横结肠及升结肠扩张、积液。 经胃肠外科值班医生郑超会诊,考虑潘阿公既往无手术史而突发肠梗阻,不排除肠肿瘤梗阻破裂可能,需马上手术,防止后续毒素吸收导致感染性休克。会诊后,立即为潘阿公转住我院普外一科。 巨大粪便卡肠,切掉坏死肠70厘米 经过前期的术前准备,普外一科副主任陈勇锋、主治医师郑超、潘罗峰立即为潘阿公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潘阿公的结肠存在大范围发黑坏死,部分肠壁已经薄如蝉翼,存在随时破裂可能,肠道内积满了大便,手术需争分夺秒。 郑超介绍,“因为病变的范围比较大,我们跟家属沟通后采用了分期手术的方式,先切除坏死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部分乙状结肠)及回肠进行人工造口排便,等潘阿公病情好转了,再择期将回肠与乙状结肠吻合,恢复正常的排便通道。”术中,潘阿公切除的坏死肠约有70cm,重量达10斤,还伴有阵阵恶臭。 据了解,潘阿平时不爱吃蔬菜水果,今年夏季天气炎热,时常将啤酒当开水喝,尤爱喝白酒。自6月份开始,潘阿公喝完了家里自酿的杨梅酒,喝酒过程中,吃进去的杨梅从不吐籽,一整缸酒里面约有近200粒杨梅籽,全都吞进肚子里,平时也未关注有无排出体外。 “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堆积,也是导致潘阿公此次突发急性腹痛的主要原因。”术后,普外一科医护团队帮助潘阿公顺利度过 “感染关”“营养关 ”, 潘阿公转危为安。 医生提醒:长期反复便秘要引起重视 便秘是身体出现的一类症状,它是指排便的次数有所减少、粪便量的减少、排便时大多很费力、且粪便表现出干结的特点。 如若便秘的症状长期持续下去,则可能会导致直肠疾病,例如,肛裂、痔疮、直肠炎、肠梗阻、肠坏死等。此外,还可能会导致人产生焦虑、焦躁、失眠等精神方面的失调。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便秘是由食物太精细、缺少果蔬、憋便、久坐、缺乏运动等等“恶习”引起的功能性便秘。 对于病程小于6个月、排便困难等相关症状影响较小的轻度便秘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调整,就能有效改善便秘的情况: 1.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是防治慢性便秘的基础,因此,平时可多吃一些富含可溶性纤维、维生素和水分的新鲜果蔬(如白菜、芹菜、萝卜、火龙果、猕猴桃等)。 2.摄入足够的水分。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在感到口渴时才喝水。每天饮水量以1500~1700 ml为宜,每次50~100 ml,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 3.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利用生理规律建立排便条件反射。结肠活动在晨醒餐后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4.合理运动。适当合理的运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肠道排便,尤其对久病卧床或运动量少的老年人更有益。以安全、不感觉劳累为原则,散步、慢跑、做体操等形式可自行选择。 此外,在经过生活调理后,如果便秘的情况仍旧没有改善,病程超过6个月,较大的重症便秘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排除其他疾病可能。特别提醒,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滥用药物,反而可能加重便秘的症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