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市级部门 > 市发展和改革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10210026874082/2023-126173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市发改局 发文日期: 2023-06-30
公开方式: 公开范围: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文件编号: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信息来源: 市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3-06-30 10:17 浏览次数:

来源:市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3-06-30 10:17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其艰难但极富成效的一年。面对“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以及超预期的多种冲击交织,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稳增长任务尤为艰巨。全局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玉环”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稳进提质的工作主线,坚持不懈抓落实,开足马力促发展,在每个细分赛道上加速加力,在每次擂台比拼中敢闯敢冲,打赢了一场又一场“争先创优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年初制定的30项重点工作交出了一份向难求成、难能可贵、可圈可点的年度答卷。具体表现在六方面:

(一)坚持稳进提质和谋划长远相结合,决策参谋能力实现新提升

一是政策响应“快”。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主动应对经济运行趋势,坚持“全面顶格、能出尽早、精准高效”,结合玉环实际抓紧抓实政策承接响应,第一时间牵头推动出台《精准惠企促发展扩大投资稳增长的若干意见》《玉环市推动经济稳进提质42条》和《服务业纾困帮扶政策50条》等政策。持续加强政策精准落地,实施“容缺受理+直达快享”,以超常规举措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元气,稳住经济大盘。

二是政策赋能“足”。修订完善“美丽经济88条”,优化调整奖补内容,提高条款“干货”水平,并首次新增外贸政策,加快构建起相对完整,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的经济政策体系。作为台州唯一县(市、区)试点,首创服务业人才发展专项政策,填补了我市人才政策在第三产业的空白,共认定首批服务业人才155名;出台《促进玉环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在行业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共认定服务业突出贡献总部企业13家。

三是研究质量“高”。借智借力省内高端智库,研究形成《玉环产业发展研究》《玉环市“十四五”期间集聚80万人口行动方案》《玉环市碳达峰行动方案》《碳均论英雄改革实施意见》等成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推进提供路径指引。完善常态调研机制,围绕“撤县设市五周年”和“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玉环’”,高质量完成两批次40篇调研课题报告,多篇成果在市内理论征文活动中获表彰肯定。

(二)坚持系统推进和示范引领相结合,共同富裕建设开启新篇章

一是话语体系有效搭建。按照“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四位一体”要求,系统搭建全市共同富裕体系架构,发布玉环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系统架构图(1.0版),明确重点工作59项、重大改革39项。每月召开例会协调解决共富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建立共富月报制度,对重要指标、重点项目等进行晾晒比拼、滞后督办,全年交办任务30余项。不断充实政策“工具箱”,会同市级有关单位围绕共同富裕出台专项政策20余项。强化共富氛围营造,成功举办“共富一周年”系列活动和共富标志性成果展示大赛;聚焦“干江模式”“扩中”“提低”,专题召开两期新闻发布会;100余篇共富典型案例和优秀做法被国内各级主流新闻媒体录用。

二是重大改革实现突破。围绕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探索,深化推进农民持股共富模式、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和村级控债化债“两大行动”,成功入选省第二批共同富裕成果展示类试点、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建立乡村联谊会与行政村、骨干企业与低收入群体“结亲帮扶”机制,成立共富基金。围绕“缩小三大差距”,在台州市率先制定实施重点人群“扩中”“提低”行动,相继推出渔业、技术工人等重点人群扩中提低配套方案,出台城镇地区“零门槛”落户政策,全面放开非玉环户籍人口迁移落户限制,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至1.90

三是标志性成果加速形成。聚焦重点领域,扎实推进五大攻坚行动,“农民持股共富模式”获时任省委袁家军书记等多位省领导点赞,入选省第二批共同富裕最佳实践。上栈头村作为全国唯一的共同富裕示范村亮相中国—丹麦共同富裕与共同发展研讨会。省“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深化,市人民医院创成三乙综合医院。好人群众工作“十二法”获台州市委宣传部发文推广。关注一老一小,开展未成年关爱保护工作试点等建设,探索“百村千嫂·共富助老”邻里互助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三)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扩大有效投资再上新台阶

一是有效投资量质齐升。纵深推进优结构、扩投资1357”行动,传承深化扩大有效投资组合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7%,分别高于省均、台州市均7.6个、10.2个百分点,自2021年以来连续24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5个结构性指标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台州唯一,一举扭转了近年来投资结构不佳的颓势。其中,交通投资增长66.5%,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28.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3%,制造业投资增长22.9%,民间项目投资增长21.5%。一季度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合计获土地指标、资金奖励166.7亩、1500万元。成功入选省“有效投资e本账-重大项目推进场景”建设试点。

二是重大项目竞速有力。聚焦“三比三看”,强化专班化推进、清单化管理,接续开展三轮“百日攻百项·项目大竞速”活动,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分别达173.4%153.7%122.5%,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7个台州市季度新开工项目完成入统,全年新增入统5000万以上项目70同比增长18.6%。西沙门大桥、双环产业园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温玉铁路、漩门湾拓浚扩排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228国道清港连接线、南部湾区引水工程等一批项目竣工投用。项目审批再提速,完成项目受理125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322项、招投标核准103项、企业投资项目备案517项,两年内立项项目开工率96.24%。持续强化项目储备,高质量举办重大项目谋划擂台赛,谋划项目63个,总投资达1130亿元。

三是要素争取成果丰硕。抢抓上级政策窗口期、机遇期,主动跑省跑市,努力实现以要素促发展。64个项目列入各类省级项目计划,数量、体量均居台州前列(9个省重点建设项目、4个省“4+1”项目、3个省市县长项目、29个省六个千亿项目、6个省服务业重大项目、13个省海洋强省重大项目);争取到专项债资金30.88亿元,各类中央预算内资金1.13亿元,均为历年最多;2023年省海洋(湾区)经济发展资金1.14亿元,连续12年居台州首位,累计获得13.67亿元;获批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项目11个、资金需求7.9亿元,占全大市比重达31%

(四)坚持转型驱动和融合发展相结合,产业提质升级激发新动能

一是服务业引擎不断升级。打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组合拳”,兑现服务业资金约8000万元,“减、免、退”税费约7亿元,减免国有房屋租金约2000万元,发放惠民消费券约2500万元,拉动消费近4.2亿元。培大育强卓有成效,初步构建服务业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形成首批44家服务业标杆企业,新增“小升规”企业30家。项目推进持续发力,杭钢(玉环)智慧供应链项目即将落地,6个省重大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8.8亿元。全年规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工资总额增速分别达16.8%46.2%

二是平台建设步伐加快。7+7”产业平台成熟度逐步提升,晶科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纷纷招引落地。“两个百亿”深入推进,三条“百亿大道”营业收入分别达67亿元、61亿元、120亿元;时尚家居小镇完成总产值88.52亿元,干江和龙溪两镇完成总产值138.72亿元,完成情况远超年度目标任务。“六大行动”进展顺利,省级智慧供应链服务创新发展示范区实现主导产业营收67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112%;完成供应链数字化平台驾驶仓开发,引导汽摩配等534家企业入驻,累计贸易额达8.26亿元。

三是融合创新提速加码。现代农渔业延链拓展,鸡山岛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省级授牌,创成全省首批示范。两业融合持续深化,浙江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新一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累计3家企业、1个区域入围省级两业融合试点。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玉环全域创成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双环传动新能源汽车传动齿轮工程研究中心获省级认定,实现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四是能源发展持续向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年共节能审查项目23个,审批用能指标8.61万吨标准煤。整治各类高耗能企业16家,腾出用能空间0.81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台州市下达任务。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5%左右。深入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12.32万千瓦,提前完成国家级试点创建期任务;顺利核准玉环2号海上风电、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一期南区)项目。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737.8兆瓦。华能三期、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完成2022年度电力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

五是海洋强市建设大力推进。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海洋强市建设方案》,强化陆海协同、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海洋开放水平,为海洋经济工作提供指引。周阳书记作为唯一县(市、区)代表在全省海洋强省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旺盛动力航天航空产业园、双环传动数智化等临港装备制造项目加快推进,助推“精密制造城”建设;谋划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积极融入“医药健康城”产业链条。

(五)坚持塑造变革和创新突破相结合,改革破题攻坚结出新成果

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2022年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巩固、提升、整改行动,营商环境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形成“纪企直通码、企业歇业制度改革、‘智慧法院’建设和云端开标‘指尖交易’”等多领域改革成果,其中“歇业一件事”成功入选2022年度上半年全省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并在“浙江营商云讲坛”上向全省推介。推进信用应用场景互联互通,全面应用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展信用核查,全年累计查询3397家企业、13361个自然人。台州“10+N”营商环境便利化指标全年考核居台州第1,营商环境省级评价排名连续两年居全省第2

二是数字社会系统迭代升级。聚焦特色应用推广提升,形成健康地图、玉环残联助学、低碳玉环行等一批实战实效的重大应用,其中“健康地图”入选省数字社会系统最佳应用、最优理论和第九批《数字社会最佳案例集》,获评2022年度台州市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并先后获时任省委袁家军书记和王浩省长点赞肯定。完成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等25个省级应用贯通,建立“关键小事”体验员队伍。楚门湖滨未来社区、干江镇上栈头村等5个未来社区(乡村)顺利上架浙里办“我的家园”模块,访问量持续提升。

三是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编制完成时尚家居小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小镇新一轮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小镇客厅改造提升,更新完善小镇数字化展示平台,全力打造时尚家居小镇升级版。首次参与全省命名类特色小镇考核,获2021年度考核良好等次。扎实推进楚门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楚门镇获评2021年度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单位考核优秀单位。启动新型城镇化省级试点申报谋划工作,列入全省“浙里新市民”应用复制推广第一批名单。

四是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牢固树立“绿岛蓝湾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科学编制玉环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统筹推进“6+1”领域低碳转型。新增6个省级低碳试点村(社区),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低碳试点县,获资金补助1000万元,并作为第二批试点代表在全省低碳试点县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华能玉环电厂打造绿色能源基地》入选2022年度全省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创新“碳均、耗均、亩均”“三均合一”,编制完成“碳均论英雄”实施意见。

五是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不断深入。按照全省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逐步实现“主体一网登记、交易一网入口中、信息一网公开”,充分保障好、服务好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降低交易成本,切切实实为企业减负。全年完成工程建设交易项目124个、乡镇和部门交易项目320个,资金节约率分别达10%12%。扎实推进“不见面开标”,单个项目投标家数突破500家,再创新高。

(六)坚持民生保障和服务优享相结合,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是“双80”设计更加完善。坚持“集聚80万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两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会同自规、住建等市级单位,借智省发规院等智库机构,不断深化顶层设计,找准关键切口,以“赛道引航”模式建立跑道图,按照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原则,迭代完善实施方案、工作清单和运行机制,制定全面推动“双80”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逐步搭建起“双80”工作的“四梁八柱”。

二是对口工作、山海协作更加高效。自上而下建立玉环-炉霍交流互访、结对机制,开展高层互访活动2次,组织市妇联、团市委及15家企业与炉霍县17个村达成结对关系,芦浦镇与炉霍县仁达乡签订“镇镇”结对协议。引导4家玉环企业赴四川投资兴业,完成投资4.1亿元;强化消费帮扶,助力销售四川农特产品3000余万元;打响“玉炉环”帮扶品牌,筹集社会帮扶金420万元;选派14名专业技术人员支援炉霍。拨付重庆涪陵、西藏那曲、浙江仙居援建资金361万元。

三是价格服务更加精准。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调度,定期开展价格监测分析预警,确保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经多方听证、评估,顺利完成全市出租车运价调整,有力促进出租行业健康发展。合理调整非居民管道液化天然气价格,有效缓解企业供气压力。贯彻落实“双减”,制定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差别化制定10家停车场收费标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扎实开展涉案物品价格认定,实现案件办结率100%,案件复核率为0

四是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深入开展玉环市漠视侵害群众利益“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专项治理,加快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充电站17座、充电桩188个、换电站1座,提前5个月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着力推进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台职院玉环校区揭牌成立,中等职技校、沙门中学迁建等10个教育项目建成投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加强;市人民医院改扩建进入建设后期,市医疗中心、市公共卫生中心等提上建设日程,优质公共卫生体系加快构建。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玉环“加快建设花园式港口城市,努力成为浙东南地区重要发展极”殷切嘱托20周年,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工作,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全局上下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最高、聚焦最高、锚定最优,围绕花园式港口城市建设,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发展改革新起点上迈出坚定步伐,走深走实1421”工作路径,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发改新篇。“1”就是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主线,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4”就是找准突破抓手,在“四个重大”上下足功夫,持续深化重大政策破题、重大项目竞速、重大平台打造和重大改革赋能;“2”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民生改善”和“绿色发展”两大引领;“1”就是立足固本强基,不断加强机关队伍建设。

具体抓好七方面39项重点工作:

(一)深化重大政策破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1.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修编。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新部署新任务,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修编与方针政策、目标规划、重大任务调整的衔接和承接,全面梳理能够在省市层面争取支持的重大事项,进一步落实目标、任务和举措,形成可落地、可操作的未来三年战略施工路线图,力争打造更多具有玉环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2.统筹推进全域“双80”。充分发挥“双80”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健全“周汇总、月通报、季督查、年考评”推进机制,建立工作动态周报、月报制度,统筹抓好“集聚80万人口”和“建成区面积80万平方公里”两项工作。坚持赛道引航,聚焦“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服务”等3个分跑道,重点实施“生育增人、产业聚人、留企留人、健康养人、文化育人、文明润人、设施载人、环境宜人、政策惠人”等9大行动计划、56项具体任务,强化目标指标监测,建立实施“三色图”晾晒、“红黄绿牌”调度通报等机制,落实“目标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加快市域人口集聚,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3.系统探索海岛现代化。聚焦打造“全域创新之城、海上花园之城、和美善治之城”,探索建立推进海岛现代化的组织架构机制,研究形成海岛现代化先行示范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积极承接海岛县“一县一策”和“一岛一功能”布局体系。

4.科学建立高质量发展监测体系。加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预警研判,动态监测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实施的新进展,分析评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变化,持续加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分析,推动玉环经济社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5.深入开展“三个重大”研究。坚持高起点谋划,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扩大内需、创新驱动发展等热点,借智借力智库外脑,加强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课题研究。积极承接省8+4”政策体系,结合2022年“稳进提质”政策实施情况,打好补丁、迭代创新、系统集成,加快修订新一轮“美丽经济88条”政策,千方百计助企惠企。全面梳理“打造浙东南重要发展极20周年”玉环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效,系统研究下个十年玉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二)深化重大项目竞速,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

6.在扩大有效投资上求突破。制定出台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百项千亿”工程,坚持提质、稳量、优结构相统一,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3大板块8大领域,建立健全“总量+结构+项目+要素”的多维度目标体系,实行年目标、季分解、月晾晒等机制,滚动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50亿元,力争增长10%以上。

7.在重大项目攻坚上加力度。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深入推进“百日攻百项·项目大竞速”擂台活动,建强用好“有效投资e本账”重大项目推进场景,迭代更新“红黄灯”警示、“破五未”、市领导联系等推进机制,实现重大项目促突破、促开工、促推进、促投产“四轮驱动”,争取一批优质项目参加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确保省重大项目中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30%、二季度达60%、三季度达85%,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持续加快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以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项目、产业提质增效项目建设,推动晶科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杭钢(玉环)智慧供应链项目、塘垟社区、中央商务区、台州1号公路玉环段、华能玉环三期扩建(620机型)、玉环海上风电场、城市阳台、市精密制造业实训学校、市医疗中心(一期)等十大项目开工建设。

8.在项目谋划储备上做文章。“重大项目谋划大赛”为抓手,立足新城老城协调发展,围绕空间、交通、产业结构、能源等四个方向,摸清家底、精准补短,聚焦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三个维度,加快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项目,扩充全市重大项目储备库。建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提升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营造“谋项目、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9.在资源要素争取上见实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积极向上争取能耗、土地、资金以及重大项目布局等政策支持。加强金融工具、设备贴息贷款、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项目的储备和前期工作。全力争取入选省重点、省重大产业项目、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现“戴帽”用地指标新突破。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能耗指标单列。紧盯政策导向加强项目常态化滚动储备,推动更多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级盘子,确保入选项目数量、体量始终处于台州第一方阵。

10.在审批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全面落实上级部署的各类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要求,深入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小型低风险项目审批“最多15个工作日”改革,扩大应用“标准地”数字地图。持续开展项目审批代办、代跑服务和重大企业项目组团服务,提升审批效率,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深化重大平台打造,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11.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提速双环传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快推动精密齿轮传动系统的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以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以打造“龙头骨干+专精特新+中小微”梯队式企业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即“人才引育”工程、“企业培育”工程、“平台提升”工程、“双创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探索形成具备推广意义的玉环双创特色发展模式,争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12.强化“7+7”平台压茬推进。按照平台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的原则,系统搭建实施类、谋划类两大跑道,定期开展综合评估、动态调整。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协调机制,打通项目审批、建设、招商过程中的堵点,加快形成“谋划—培育—成熟—实施—落地—投用”的闭环工作链条。力争甬台温临港产业带玉环片区箬笠礁作业区等7个实施类平台开工率100%,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等7个谋划类平台落地率40%

13.强化“两个百亿”提质增效。加快融入“千亩百亿·双五行动”,健全季度、月度清单化推进机制,力争时尚家居小镇完成总产值90亿元以上,干江和龙溪两镇完成总产值160亿元以上;实现供应链服务业大道、玉城泰安大道、大麦屿临港产业大道营收分别达85亿元、75亿元、125亿元。

14.强化海洋强市赋能升级。贯彻落实浙江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会工作要求,以临港产业带建设为抓手,聚焦“精密制造城”主阵地定位,培育建设海洋产业特色功能区块,做大做强清洁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临港产业,积极融入台州全域发展,加速融入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力争全年海洋经济增加值达115亿元以上。对标四条省级生态海岸带,深化玉环市生态海岸带“一心两带四域”空间格局和“五廊合一”的建设方向,争取纳入省级先行段。

15.强化现代服务业引育壮大。构建355”服务业产业新体系,大力培育智慧商圈、夜间经济等多元化消费平台。健全专班推进机制,深化“六大行动”,力争省级创新发展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85亿元,增长20%以上。加快智慧供应链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服务业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大规上服企业招引力度,力争新增服务业“小升规”企业20家以上,打造一批服务业标杆企业。全面实施现代服务业高素质人才认定政策,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力争新认定人才200名。实现杭钢(玉环)智慧供应链项目开工建设。

16.强化“产业融合”深度发展。深入实施“两业融合”三年行动计划,细化配套支撑政策,健全动态跟踪管理机制,推进迈得医疗、业洲供应链、沪龙科技等省级试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试点任务落地落实,以项目融合发展提速全域“两业融合”发展。持续加强重点企业和优质项目培育,力争双环传动列入省级“两业融合”试点。

(四)深化重大改革赋能,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17.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营商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年”行动,依托“三竞三争·服务争优”平台,强化专班联络员机制及督查通报机制,对标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持续加快“跨省通办”“一件事”“一网通兑”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提效增速、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不断探索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全力打造审批环节最少、服务效率最高的最优营商环境标杆市,确保全省评价排名继续跻身第一档前列。

18.打造数字社会“硬成果”。积极谋划培育“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深入提炼理论和制度成果。全力推进新增“关键小事”的落地,配合做好使用“小事”的实效监测,不断扩大“小事体验员”数量。积极承接“浙系列”“邻系列”“享系列”服务品牌,大力宣传“浙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等两大共富单元。

19.勇当新型城镇化“探路者”。实施时尚家居小镇验收命名后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小镇三年创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完成时尚家居小镇客厅改造升级,进一步打造特色小镇2.0版。收官楚门第四轮三年小城市培育行动,力争实现达标验收。全力谋划申报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省级建设试点,争取省支持县城城镇化重大项目建设。

20.筑牢信用建设“压舱石”。高质量推进信用应用场景建设,持续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在政策兑现、财政资金奖补、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场景应用,营造全民诚信的良好氛围。

21.找准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切入点”。按照省、台州市部署,积极响应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以全流程电子化为目标,优化六大交易板块功能,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水平,持续做好交易服务保障,打造更加贴心的交易服务。改革玉环市电子保函(保单)入驻金融服务机构征集方式,规范上线使用。

22.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新门户”。加快谋划大麦屿铁路支线等对外交通大通道,力争温福高铁经玉环方案启动前期工作,主动承接宁波舟山港溢出效应,融入全省一流强港建设,加强港口物流协作和产业联动发展,完善港口航运综合服务平台和物流产业链,常态化开展RCEP进境水果业务,力争2023年大麦屿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充分发挥对台交流合作优势,力争申创海峡两岸(玉环)经贸合作区有新突破。

(五)突出民生改善引领,彰显高质量发展内涵

23.提升共同富裕辨识度。聚焦共富跑道,围绕“三个一批”打造,迭代更新“五张清单”,聚力搭建“五个一”工作架构,着力办好“‘扩中’‘提低’改革、‘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等“十件实事”,全力推进“市医疗中心、市精密制造业实训学校”等“十大标志性项目”,倾力打造“共富工坊新增110个、农民持股共富模式行政村覆盖率达50%”等“十大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海岛共富样板,力争形成具有玉环辨识度的共富经验,争创更多试点和最佳实践。谋划举办共同富裕示范市两周年系列活动,着力营造浓厚氛围。

24.提升公共服务优享度。谋划制定《玉环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加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项目谋划储备力度,跟踪推进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加快更多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突出“一老一小”,发展普惠性社区照护服务体系,开工建设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明确老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推动老龄产业体系建设。

25.提升城乡融合协调度。持续推进鸡山岛链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争创国家级示范园,着力打造乡村振兴试验田。加快“浙里新市民”应用贯通,全力申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试点,探索市民化有效路径。谋划申报城乡融合发展省级县域示范点。

26.提升对口工作实效度。切实落实上级关于对口工作和山海协作等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做好援受双方高层领导互访对接,高质量完成各项考核任务。进一步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发掘社会帮扶力量,增强帮扶合力,推动对口工作和山海协作工作呈现新气象、打开新局面。

27.提升价格管理精准度。密切跟踪生猪、蔬菜、天然气、公墓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变化,及时发布监测信息,进一步做好成本监审和定价工作,确保物价总体稳定。合理制定天然气管输价格,降低天然气运行成本。完善教育收费和托育相关服务政策,加强涉企收费联合检查,将清费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做好涉案物品价格认定,推进价格认定综合平台的应用。

28.提升民生项目建设加速度。加快布局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提速台职院玉环校区、实验学校乌岩校区建设,持续推动特殊教育学校迁建、楚门中学校园改造、清港下湫小学迁建等项目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全力推进市医疗中心、市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建设。

(六)突出绿色发展引领,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29.综合施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对碳达峰工作的全局性部署,统筹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碳排放、居民生活等四个维度,分解落实6+1”领域工作目标,全力实施碳达峰十大任务,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应用GEP核算应用体系,扎实推动沙门工业园区零碳产业建设。

30.持续发力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以省级低碳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加快华能玉环电厂三期、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县县通”玉环支线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推动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积极招引落地国家管网LNG接收站项目,提升能源保供储备能力。大力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开工玉环2号海上风电、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一期南区)项目,探索深远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完成国家级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任务,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31.多措并举推进节能降耗增效。加大节能监察执法力度,推动节能宣传扩面提质。实施重点用能企业用能预算化管理,严控用能审批,优先保障优质低耗项目用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力争单位GDP能耗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坚持民生优先原则,有保有压、按需实施“有序用电”。对全市公共机构、工商业、居民空调负荷开展柔性调控,力争三年实现全域空调负荷柔性调控4万千瓦以上。探索市场化方式配置用能资源。

32.积极稳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宣传力度,编制完成终期验收方案,创成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全力推动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

33.创新应用“三均合一”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亩均、碳均、耗均“三均合一”集成改革综合评价体系,推动相关部门率先在工业企业开展评价工作。制定出台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依法依规推行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实施“碳均效益”领跑者行动,定期发布全市分行业耗均、碳均、亩均指标领跑者名单,加强企业分类精准指导。

34.加快探索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转变政策。以重点排放企业为对象,以碳强度目标和减排任务量为载体,探索开展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完善统计计量监测体系,开展可再生能源消纳等统计,积极探索编制县级能源平衡表,加快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梳理重大产业项目能源消费总量及用能结构,加快一批重大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七)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35.建强建优党建品牌。“强队伍、强服务”为目标,持续开展“三服务”等活动,结合项目推进、价格服务、节能改造、政策帮扶等工作,积极谋划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打造一批发改党建品牌和服务品牌。

36.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打好局内监督管理机制组合拳,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不断深化“清廉发改”建设。

37.抓实抓细作风建设。坚持严的标准,将作风建设“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统一,强化“一把手”主体责任,从严从实管班子、带队伍;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8.严格履行依法行政。及时调整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确保社会风险评估做到应评尽评。严格履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监督。

39.着力激发干部活力。组织开展干部队伍大分析大研判,动态优化科室力量配置。统筹用好编制资源,做好干部战略储备。注重干部实践锻炼,强化干部素质培养。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承接贯通“数字发改”应用,提升干部数字化能力。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