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市级部门 > 市文广旅体局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1021002687723M/2023-126156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体局 发文日期: 2023-06-30
公开方式: 公开范围: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文件编号:

玉环市文广旅体局2023年工作思路

信息来源: 市文广旅体局 发布时间:2023-06-30 09:08 浏览次数:

来源:市文广旅体局
发布时间:2023-06-30 09:08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八八战略”实施和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玉环发展殷切嘱托2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事关长远。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力“人文润城”,聚焦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打造更多标志性文化成果,大踏步朝着建设花园式港口城市奋进为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玉环”提供有力文化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要在提质增效促发展上实现新跨越激活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力”

1.聚焦红色领航强品牌。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抓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习方式上,要用活玉环本土的“红色资源”,注重“实践成色”进一步挖掘“红艺先锋”党建品牌内涵与外延,开展“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等党建品牌提升行动,力争图书馆支部创成台州市先锋党支部;文化馆支部、图书馆支部完成“五规四强”党支部认证。充分利用图书馆新馆台州市级机关党建示范点的阵地优势,开展理论学习、交流分享、志愿服务等活动,打造图书馆党建工坊扩大党建示范点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聚焦清廉建设强作风。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以争创玉环市“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建设先进集体为抓手,深化“五廉润心”进机关服务品牌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三张责任清单”,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领导班子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3.聚焦人才培养强基础。通过“青年阅读分享会”“青年论坛”等载体为系统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挖掘一批系统内“后浪”人才。以“学、干、写、讲”四字为核心,通过多元化培训模式,激励性奖惩制度,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口才能力,锻造一支“全能型”文化干部队伍。调研干部职工文化需求,利用文化部门内在能量,开展“一人一艺”特色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二)要在文化惠民促民生上争取新发展,提升高质量文化活动“吸引力”

1.打好“特色牌”,丰富产品供给。实施“文艺赋美”工程,不断深化文化嘉年华“百千万”艺课堂、“玉图开卷”“越音飞扬”等特色文化品牌,持续开展草地音乐会、公益培训、阅读推广送戏下乡系列活动,让文艺像星星之火遍布城市、融入农村、美化全社会促进群众精神富有。全年计划开展“文艺赋美”演出900文化嘉年华“百千万”艺课堂2000课时、“四千工程”活动225次,“越剧五进”活动80次。汇聚“天南地北玉环文化人”的庞大力量鼓励和引导各领域文艺人才积极创作文艺精品今年计划创编越剧小戏1折,创作舞蹈音乐具有省域影响力的文艺作品若干个同时广泛开展产业工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为群众奉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2.打好“人才牌”,配强人才队伍。以精神共富结亲”工程为抓手,建设32支“乡村艺共体”,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围绕玉环鼓词、渔民号子、越剧等民间艺术形式,发动民间艺人组建各类文化团体,大力培养民间文化骨干。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并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领域社会组织,进一步激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春水”。

3.打好“数字牌”,创新实践项目。谋划开展全省首家“技艺与记忆”地方特色全民艺术普及专题数字资源库试点建设,与省文化馆联合建设“鳌龙鱼灯”和“坎门花龙”等项目专题资源库,探索特色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数字化呈现与服务推广新模式,为基层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建设工作提供实践案例。高标准完成精神富有试点工作打造“三个一批”标志性成果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文旅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精准化供给标准,全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精神生活共富体系,力争形成“玉环模式”。

(三)要在文化设施促提升上拓展新路径,厚植高质量城市发展“承载力”

1.积极谋划重点项目工程。近期,要加快博物馆展陈工程建设,争取早日投用;“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投用玉环非遗馆、创造条件开工建设玉环美术馆和港南片全民阅读中心、谋划漩门三期文化艺术中心,形成“多点开花、辐射全域”的市级重点文化设施体系。

2.持续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加快启动图书馆广陵路馆改造提升工程,以小而美、小而精为原则,保留借阅区,增设展览展示区、数字体验区、休闲茶水吧等区域,打造集文献收藏、社会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客厅。选取部分有特色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提升改造,嵌入式打造“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3.大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6个、和合书吧2家、文化驿站2家,乡村博物馆2家,进一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强圈内文化供给,通过鼓励艺培机构参与公益性培训等模式,探索多渠道、内生型供给机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要在保护传承促活化上取得新突破,激发高质量文化遗产“新活力”

1.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以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为契机,进一步摸清文物家底,实现“三普”文物挂牌率100%。探索落实“先考古后出让”的考古制度实现实施率100%积极挖掘玉环宋韵文化,加快前塘垟宋代盐业遗址发掘成果的整理和研究利用。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与藏品征集,出台文物征集通告和经费管理办法,同时做好现有古籍书画等文物修复,为博物馆开馆做好准备。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健全“一库一图一池一清单”档案,以最严最实最细的举措持续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分级分色管理和文物建筑消防整治。

2.抓好非遗保护传承。修订《玉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规范非遗考核和奖励标准,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出版《玉环小食》图书,大力推动玉环传统小吃类非遗项目传承推广解锁“舌尖上的玉环”。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节庆,开展非遗走亲、非遗“三进”等展示交流活动,不断加大玉环非遗宣传普及力度,让非遗走进群众生活。

3.促进非遗活化利用。以文化基因解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鸡山海洋风情、玉环船模等转化利用项目落地打造一批以非遗项目串点成线的主题旅游线路。实施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挖掘各非遗项目促共富潜力不断提升非遗产品的销售额和吸纳就业人人数扩宽农户增收渠道今年计划新增省市级非遗工坊1

(五)要在融合赋能促发展上彰显新成效,锻造高质量文化产业“竞争力”

1.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牵头开展市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吃住游购娱”等领域实施“百县千集·海韵潮集”“百县千艺·艺young榴岛”五大工程致力打造一批具有玉环辨识度的文旅融合产品聚焦品牌培育,培育越剧、非遗、排舞等各类主题性文旅市集,打造“一镇一品”,助燃城市文旅“烟火气”,持续促进文旅市场复苏

2.推进“文化+”赋能发展。着手策划玉环市首届城市伴手礼大赛创作龙额火山茶、莫争文创产品等具有辨识度的“玉”系列城市伴手礼,推动文旅IP产品转化和推广应用打造“浙派好礼”文创作品1-2件。充分利用东海渔俗文化、海错文化等文化底蕴,打造鸡山打八将、清港八蛮灯舞等特色传统节会风俗,推动玉环农渔业等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文化优势转化。

3.推进文化企业梯度培育。走访排摸全市文化企业指导做好企业小升规前期工作挖掘一批有潜力的规上文化企业,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2培育骨干型或新锐型企业1-2,文旅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修订《玉环市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施细则》,优化扶持资金奖励补助范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予更强劲动力。

(六)要在压实责任促长效上迈上新台阶,增强高质量安全管理“应对力”

 1.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省级广电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智慧广电+融合服务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开展违禁歌曲、非法出版物、地面卫星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工作,力争再创省级以上示范点1个。持续丰富“鼓词说法”法治文化标识内涵,打造法治文化标识阵地2个,创作“鼓词说法”系列作品2个以上,力争形成法治文化“玉环样板”。

2.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工作。继续以常态化、标准化、制度化、数字化等“四化”安全监管措施,压紧压实经营业主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投用“文旅安全码”,着力破解安全监管底数不清、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等痛点难点问题。结合护航亚运”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文化经营场所、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履行部门安全监管职责,净化市场环境。

3.加强新业态行业领域监管工作。加强对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和侵犯未成人合法权益等行为。联合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建立电竞酒店、电竞小站等未成年人保护协同监管机制,加强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执法联动等工作,规范行业秩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