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1002687096E/2024-132877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玉环市龙溪镇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2024-02-29 |
公开方式: | 公开范围: | ||
组配分类: | 工作信息 | 文件编号: |
玉环市龙溪镇东港隧道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 |
||||||||||||||||||||||||||||||||||||||||||||||||||||||||
|
||||||||||||||||||||||||||||||||||||||||||||||||||||||||
|
||||||||||||||||||||||||||||||||||||||||||||||||||||||||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玉环市龙溪镇东港隧道及接线工程 项目性质:新建 路线走向:玉环市龙溪镇东港隧道及接线工程位于浙江省玉环市龙溪镇,本项目起点顺接龙翔南路终点,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穿越东港村后,以隧道形式穿越法山头,途经梅岙村,终点延伸至漩栈线。 建设规模:路线全长0.501km。全线设隧道128m/1座,平交2处。项目采用二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标准(道路两侧设置人非混合道),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40km/h,全线路基标准断面24.5米。 (二)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见表1。 表1 本项目附近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占地影响分析 ①永久占地 本工程永久性占地33.59亩,用地所属台州市玉环市龙溪镇,包括路基工程区、隧道工程区。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报批稿),永久占地中农用地21.2亩,其中旱地10.76亩;菜地5.02亩,主要为蔬菜;拆迁安置地5.42亩。永久占用的农用地中植被量较少,主要为常见的杂树、毛竹、蔬菜等。项目建设将会造成植被数量下降,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面积相对于玉环市的总植被面积而言,影响程度有限,公路已尽量通过隧道设置,大幅降低了对区域林地占用和植被破坏。另外评价区内的这些自然次生植被为主,群落生物多样性已经明显降低,且均为常见种,植被群落的结构和植物的繁育演替受到的影响较小。 ②临时占地 临时占地包括施工营地、临时弃土场、预制场等,面积为5000m2,不占用耕地及林地,主要为荒地。根据调查,项目区域均是一些分布广泛的常见种,受影响的物种不仅在评价区内常见,且种群数量较大,在评价区及周边地区均有分布。 (2)对植被影响分析 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配置较好,自然环境稳定,适合植物的生长。永久占地可以通过边坡、公路小区绿化得到一定的补偿,临时占地是临时性的,占用后经植被恢复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补偿。因此,项目建设对评价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不会导致评价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降低,通过公路绿化以及后期对临时用地的植被恢复,可降低公路建设对评价区植被的不利影响。 (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评价 1)施工期 工程施工时的机械噪声以及来往车辆和人群活动的增加,将干扰工程沿线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给它们带来不利影响。公路大部分新建区域主要为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野生动物分布较少。穿越隧道部分仅隧道进出口施工时会对法山头的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范围是有限的,法山头区域内有许多动物的替代生境,动物很容易找到栖息场所。同时随着施工的结束,植被的逐渐恢复,部分种类可回到原处。 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影响只局限在施工区域,范围较小,由于工程整个施工区的环境与施工区以外的环境十分相似,施工区内的野生动物很容易找到新的栖息地。同时,本工程沿线基本上属于经长期改造的人工生态环境,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因此,本公路施工期对沿线动物影响较小。 2)运营期 ①生境丧失及生境片段化对动物的影响 公路的占地伴随着动物生境的丧失,动物被迫寻找新的生活环境,这样便会加剧种间竞争。生境片段化对动物产生的影响是缓慢而严重的。森林中的动物如鼠类等因出现了新的边界,当进入开阔地时,守候在林外的动物就会将它们吃掉。一旦动物的扩散受到限制,依赖动物和昆虫传播种子的植物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由于生境的分割,动物限制在狭窄的区域,不能寻找它们需要的分散的食物资源,使动物产生饥饿。根据设计方案(报批稿),全线公路没有切割山体而建,隧道有1座,因此动物生境丧失及生境片段化对动物的影响不大。 拟建公路评价区及其附近区域河谷平原地貌为主,局部低山缓坡地貌,海拔变化不大,对于爬行动物和小型兽类而言,在低海拔分布的蜥蜴类及蛇类等爬行动物,由于原分布区被部分的破坏,以及公路的运营,会使其向远离评价区的相似生境作水平转移。对于部分在低海拔灌丛、草丛中栖息的鸡形目的鸟类和各种鼠类、食肉目兽类,其栖息地将会被小部分破坏,但它们都具有一定迁移能力,食物来源也呈多样化形式,所以工程不会对它们的栖息造成大的威胁。公路的建设还会导致乡镇居民向路边迁移,将使这些动物原有的活动、觅食范围缩小,其种类和数量将会相对减少或向邻近地区转移。 ②对动物活动的阻隔影响 由于公路的建设对评价区内动物活动形成了一道屏障,增加了动物栖息地的破碎性,使得动物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这对其觅食、交配的潜在影响较大,同时还有可能因交通原因导致穿行的动物死亡。在穿越林区路段,动物的生境比较复杂,工程建设对其影响较大;在其他路段农业生态环境集中的地段,主要对两栖和爬行动物中与人类关系较密切的种类有所影响;工程对鸟类的影响较小。 动物通道是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穿越全封闭公路的唯一可行办法,也是解决全封闭公路阻隔效应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对公路上野生动物种群死亡率和隔离影响的研究表明,一些非专门动物通道如涵洞、水渠以及为农用交通工具通过而修建的地上和地下通道,也同时被小型动物使用,有通道的路段车辆致死动物的比例要低于没有通道的路段。 本项目设置了隧道、涵洞,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为野生动物的穿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涵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动物通道的作用,对生境破碎化有明显的削弱效果,有利于野生动物的觅食和交配。 ③环境污染对动物的影响 公路建成后,车流量和来往人群的增加,车辆行驶时的废气、噪声、振动及路面径流污染物等对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增加了动物的生存压力,迫使动物寻找其他的活动和栖息场所。陆生动物一般对人类活动比较敏感,噪声和灯光对于陆生动物来说是人类活动的直接信号,会直接干扰它们的正常活动,将迫使它们避开道路两侧的噪声和灯光影响带。公路上高速行驶的车辆,营运期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如桥梁附近水体中的两栖类、爬行类、湿地鸟类等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动物活动的惊吓和对其交配、产卵的影响。 从影响范围上看,噪声和灯光干扰只是在道路两侧范围内,同时也不排除这些动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车行噪声和灯光影响的可能。 总之,公路建设将产生较多的干扰因子如噪声污染、视觉污染、污染物的排放等,其中噪声污染影响显著,动物选择生境和建立巢区时通常会回避和远离公路。因此如果公路的边坡防护、隔声等措施做得较好,将减少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2、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施工期 本项目不设桥梁,施工期对水生生物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2)营运期 汽车尾气及路面材料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SS和石油类)可能随天然降雨形成的路域径流而进入河流,进而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工程设计中已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了相应的工程措施,路域径流通过边沟、排水沟汇聚到自然沟渠。由于污染物浓度较低,经过自然水体的自然降解后浓度会进一步降低,不会改变目前的水质现状,因此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很小。 3、大气影响分析结论 (1)施工期 公路施工期对沿线环境空气产生影响的作业环节为:混凝土拌合站和施工场地、临时弃土场等大临工程作业中的扬尘、爆破扬尘、施工车辆尾气及路面铺浇产生的沥青烟气。采取洒水降尘、物料遮盖、避免大风天气施工、设置临时施工屏障、拌合站、堆土场等设置在距离环境敏感点较远等措施后,施工废气对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2)运营期 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公路运营期的废气主要为过往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NOx、CO,影响区域局限在道路两侧区域。随着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要求的提高以及电动汽车的大力发展,汽车尾气的排放影响将逐步减小,因此本项目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和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较小。 4、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施工期 根据预测结果,施工期昼间声环境保护目标东港村噪声超标,最大超标值2dB(A)。大临设施周边敏感点、厂界噪声均达标。因此,东港村路段施工期需要采取声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避免高噪声设备在敏感点处近距离、长时间同时施工的情况。 本工程隧道口距离敏感点较近,因此,隧道施工采用爆破施工时,应设立监测机构加强监视和测试,并根据测得结果调整用药量;采用毫秒延期雷管微差爆破减振降噪技术,选取合理的段间隔时差,严格控制最大的一段炸药量,合理安排起爆顺序,以确保地面设施安全;如果敏感建筑离爆破点位较近,应优化施工方式,如静态爆破(又称冷爆破或无声爆破)等,以确保施工安全。此外,施工期间运输车辆进出也会对隧道口附近居民产生一点的影响,因此在隧道口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时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2)运营期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至运营远期,本道路工程交通噪声贡献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范围在边界线范围内,满足1类标准达标距离为中心线两侧79m。 本评价对项目评价范围内的2处敏感点进行声环境预测,至项目运营中期,东港村夜间噪声超标,最大超标量3.4dB,影响范围约7户/21人,梅岙村噪声能达标。本着提高建筑本身降噪量为出发点,本次评价提出对沿线噪声超标敏感点优先采取设置隔声窗的措施,以保证室内合理的声环境质量。 5、固废影响分析结论 施工期间的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自行收集,由环卫部门清运送生活垃圾焚烧厂或进行其他无害化处理;项目永久弃渣要堆放在指定位置。施工开挖的土石方要堆置在指定的弃土场,夯实压紧,同时采取植被防护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由建设单位统一处置;对于施工期废油、废油泥等危险废物应分类收集、暂存并交由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妥善处置。 6、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本项目为公路项目(不含加油站工程),不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但考虑到公路运营期间可能发生油罐车、危化品车辆事故侧翻,造成破损和油品、危化品泄漏事故,应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将环境风险防范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认真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项目环境风险是可控的。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企业现状采取的主要污染防治措施清单见表2 表2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玉环市龙溪镇东港隧道及接线工程符合《玉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玉环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发展规划》。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工程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符合玉环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要求。 本项目为公路工程,属于基础设施项目,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玉环市交通网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对无法避让的环境保护目标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来减缓影响,项目营运后社会及经济效益明显,在本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环保投资有效落实的情况下,项目的建设和营运不会对沿线环境造成大的不利影响。工程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以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运营的情况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可以接受。因此,本项目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是可行的。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对象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对象为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公众。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采取项目周边公示栏张贴公示、并对距离较近的自然村发放意见调查表的形式。 公众可通过向公示指定地址发送信函、传真、拨打电话等方式,发表对本项目的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 建设单位将对公众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并将公众意见留存备查。 [注]: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 公示及征求公众意见时间:2024年2月29日~3月14日。 (九)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环评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玉环市龙溪镇人民政府 地址:浙江省玉环市龙溪镇龙翔南路12号 电话:13968496116 (2)环评单位:浙江泓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开物创新大厦A幢804室 电话:15925905823 (3) 审批部门:台州市生态环境局玉环分局 地址:玉环市经济开发区南浦路7号环保大楼409 电话:0576-87250796 公告发布单位:玉环市龙溪镇人民政府 公告发布时间:二〇二四年二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