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 精提升丨芦浦红山:打造家门口的“健身房” |
||||
|
||||
|
||||
健身公园作为村民群众的休憩活动场所,也是绿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深入实施“微改造·精提升”过程中,芦浦镇红山村坚持以“小投入、大提升”为改造原则,精心推进锦绣家园、红井苑小区体育场地改造,用“绣花功夫”打造出布局明朗、富有韵味的现代化新农村。 改造前 改造后 “这个小公园的改造,虽然不算什么大事,却是让我们最满意的贴心事。”说起最近位于红井苑小区旁的健身公园,红山村村民王阿姨给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赞。 红井苑小区前原来是一片荒草地,环境不佳,路边的河道也没有保护措施,存在安全隐患。今年,红山村倾听村民意见,将此处纳入“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建设河道驳岸,增设护栏,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档,将约300平方米的荒地改造成可休憩、可活动的“袖珍公园”及停车场,为村民们搭建了一个舒心的交流空间。如今,“袖珍公园”里三三两两拉家常聊里短、锻炼健身的村民成了小区一道风景线,小区“大家庭”氛围日益浓厚。 改造前 改造后 从井分线进入红山村,在村口不远处的锦绣家园,就能看到一处乡村健身点,单双杠、扭腰器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眼前这片小广场原本是一片闲置土地,夏天杂草丛生、蚊虫孳生。今年3月,经过村集体、党员、村民代表等多方商议后,决定对这处空地进行“微改造·精提升”。他们投入了20万元的资金,对土地进行了平整、硬化和绿化,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这样一来,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的运动场所。 据悉,自“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开展以来,红山村已完成了8处“微改造”项目,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现在的红山村,休闲公园、健身跑道、运动场等应有尽有,进村道路平坦宽阔,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运动自由。”红山村党支部书记范新建自豪地说,“我们注重每一个‘微改造’项目,力求在保持村庄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功能和环境的双重提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