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10026874082/2024-136593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市发改局 | 发文日期: | 2024-07-26 |
公开方式: | 公开范围: |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 | 文件编号: |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玉环市第十六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31号提案答复的函 |
||||
|
||||
|
||||
玉发改〔2024〕42号 A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玉环市第十六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第31号提案答复的函
应君彪等代表: 你们在玉环市第十六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提交的《关于加强谋划高铁经济的提案》(提案号:31)已交由我局主办,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体局、玉环经济开发区、市委人才办、玉环未来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协办。衷心感谢您对我市高铁经济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所提建议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会同协办单位与提案代表面商会谈,并开展专题研讨。经认真研究,现就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温玉高铁项目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于2025年底建成通车,我市即将跨入“高铁时代”,这对方便我市居民出行、促进沿线城市交流、带动全域资源共享,意义极为深远。 一、建设发展现状 (一)坚持规划引领。 高铁新区谋划之初,委托了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公司对高铁站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充分研究、统筹规划,已编制《玉环市高铁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北至芦北大道,南至小塘村、隔岭村,西至南浦南路,东至蛇屿南侧,总面积2.4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区域功能布局、道路交通、配套设施等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合理规划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中小学校、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等)和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绿地)资源。高铁新区首期安置房项目已开工建设,总用地面积约104亩,设计套房1127户,以解决高铁站及站前广场项目拆迁安置工作。 (二)坚持人才引育。 着眼高质量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与杭州拱墅区共建玉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采取“政策引导+政府搭台+运营外包”模式,赋能企业落地成长,吸引人才和优质项目。举办玉环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大会,与杭州、宁波等地知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专家、机构代表洽谈合作。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纳入“人才新政3.0”,配套制定《玉环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补助实施细则》,强化政策扶持。深化“人才项目+民资民企”合作模式,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大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对接。2023年引进台州市“500精英”人才25人;新落地台州市“500精英”创业企业10家。 (三)坚持基础设施配备。 玉环站前公共综合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主要建设社会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场、公交站等公共配套设施,并按照无风雨换乘的理念,设计了旅客专用换乘通廊。区域内还预留了发展用地,作为公交站及社会停车等交通配套设施用地。同时,充分发挥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空间开发模式集聚效应,谋划推进新塘路、芦楚大桥等高铁站周边道路交通项目,积极推动多层次区域交通网络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区域融合发展。 结合成片拆改等平台建设,充分衔接经济开发区与楚门镇、芦浦镇、龙溪镇等周边乡镇,在区域规划建设中实现同向发力、有机融合,推动高铁新区及周边区域建设能级提升。以高铁新区建设为平台,延伸玉环湖绿道建设,实现玉环湖绿道全线贯通,提升区域环境品质。积极推进漩门湾公园建设,打造漩门湾城市阳台。加强农村环境综合工作,提升高铁沿线整体环境。加快推进新塘路、芦楚大桥等交通项目立项,不断加强港南港北新城老城的交通联系。 (二)深化人力资源服务。 实施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行动,聚焦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强化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打造统一开放、赋能百业的人力资源大市场。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集成改革,依托“用才宝”平台,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云店”建设,打通人力资源市场化开发、引进、流动、配置全链条。与高校、知名人力资源机构或协会(学会)等签订人才工作站合作协议,开展长期合作,并给予经费支持。鼓励顾问咨询、特定技术服务、技术合作开发、“揭榜挂帅”等柔性引才方式。深化落实《台州市柔性引才实施办法》(台人才领(2023)31号)要求,对新柔性引进的相关人才,经认定后给予用人单位每个项目最高300万元补助或5年内给予每人每年最高50万元补助。 (三)强化商业资源配套。 高铁商业随人流量聚集,但却无法共享,因此对于县城高铁商业来说,以凝聚人气为目标,注重引流业态,通过商业新引擎带来项目发展,以此来弥补高铁商业客流不能共享的问题。高铁站附近已建有玉环会展中心、万达广场等场所,玉环会展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三个及以上的大型展会;成熟的商业广场加上高铁站的建成将进一步方便参展、观展人员的往来,带动周边经济。推进高铁站附近“15分钟便民生活圈”社区模块建设,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满足周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需求。 (四)加大文旅品质提升。 深入挖掘以高铁站为中心分散的“浙江·台州1号公路”玉环先行示范段、大麦屿“山海诗画”文旅共富、海山生态旅游岛等旅游项目和线路的开发。聚焦城市交通主干道沿线旅游资源,充分用好城乡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游客集散中心等优质服务资源和游客资源需求,提高旅游驿站服务质量。推动50多款当地特色伴手礼入驻玉环(海山)旅游集散中心、玉环(港南)旅游集散中心、民宿、特色餐饮店等,逐步打造独具玉环特色的文旅消费品牌。加大文旅项目和主题集市路演活动举办力度,鼓励乡镇(街道)谋划一批、建设一批、落地一批;整合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旅游点,兼顾考虑老渡口遗址等历史遗存,形成更为丰富的经典乡村旅游线路,提升沿线文化品位,吸引游客高铁出行前来打卡。 以上答复,敬请指正,以便我们积极推进,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并再次感谢几位委员对我市谋划发展高铁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6月20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