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街道 > 龙溪镇 > 工作信息
索引号: 11331021002687096E/2025-140119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龙溪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5-03-10
公开方式: 公开范围:
组配分类: 工作信息 文件编号:

龙溪金名片再迭代,群众幸福感更足

信息来源: 龙溪镇 发布时间:2025-03-10 08:53 浏览次数:
分享:

来源:龙溪镇
发布时间:2025-03-10 08:53

宽敞明亮的大厅里,科技感与温馨氛围交织。一个智能机器人瞬间吸引了张阿姨的目光,它灵动的“眼神”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访客。“一进门,我就被这个神奇的小家伙吸引住了。轻轻一点屏幕,它就把办理业务要准备的材料说得明明白白。”近日,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社保的龙溪镇山里村村民张阿姨兴奋地说。  

很快就轮到张阿姨办理社保手续。工作人员的热情与专业让整个过程格外顺畅,从提交材料到审核通过,一气呵成。“我家离得远,一直担心排队时间长,材料不齐还得来回跑。现在可好,从进门到办完手续,不到半个小时,效率很高!”张阿姨满意地离开大厅。这次经历,让她对政府的政务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和高度的评价。

张阿姨的办事体验,只是龙溪镇便民服务中心智慧化升级的一个小小缩影。而这背后,是龙溪镇长达二十余年始终坚持的全程为民办事代理制度。
2000年,彼时还是龙溪乡,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了全程为民办事代理制度。这一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带来了极为显著的三大变化:群众办事便捷了、干部办事认真了、政府有了新形象。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1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更是以头条报道了龙溪乡实行这一制度的新闻。这一制度,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将政府与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正是因为这份坚持与努力,让如今的龙溪镇便民服务中心焕然一新。它不仅颜值显著提升,布局更加合理,功能也更加完善。这里,已经成为玉环市首个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台州市五星政务服务大厅,也成为龙溪镇政务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们的升级,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迭代和软件服务的升级,更是对群众需求的深刻理解和贴心回应。”龙溪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姚丹丹介绍,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群众的关怀和尊重:母婴室的设立,让带着孩子的母亲们有了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空间;便民雨伞和轮椅,为雨天出行的群众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应急药箱和共享充电宝,更是为突发状况提供了及时的帮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成了龙溪镇政务服务人性化的生动注脚。
在坚持全程为民办事代理制度的过程中,龙溪镇持续不断探索创新,聚焦打造“马上就办、溪溪相通”的政务服务品牌,为群众多做一点、多想一步。为此,龙溪镇升级了镇、村两级联动便民,不仅在重点村设置便民代办点,还针对企业办事距离远、办件量大等现状,主动靠前服务,在位于龙溪入镇口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创新中心设置了企业服务中心,打通线下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形成“镇村企”联动体系。这一举措不仅缩短了企业办事时间,还降低了办事成本,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在政务服务人性化的道路上,龙溪镇的脚步从未停歇。
为了照顾特殊群体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龙溪镇在各村实施了专职代办员预约办、上门办的服务模式。这些代办员通过电话或上门的方式,为群众提供贴心的代办服务。
不久前,龙溪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公安窗口就接到了一通求助电话,电话来自龙溪镇大密溪村年逾七旬的张大爷。原来,张大爷需要办理身份证,但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前往便民服务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公安窗口的专职代办员立即携带照相机和专业设备上门为张大爷拍照、采集信息。“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上门服务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张大爷紧紧握着代办员的手,连连道谢。
为了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龙溪镇便民服务中心还实施了“好差评”闭环管理制度,通过办事群众对办件全过程满意度评价,对服务不佳的窗口进行督促整改,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仅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整体水平,更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了政务服务的持续改进和良性循环。
二十多年来,龙溪镇初心不变,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坚持全程为民办事代理制度的道路上,逐步构建起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政务服务新生态。这一历程见证了政府对群众需求的积极响应,对服务质量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创新发展的坚定探索。
“我们将继续坚持全程为民办事代理制度,秉承‘全程为民’的首办精神,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将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沟通最为直接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姚丹丹表示,他们将朝着“进一门、取一号、找一人、办成事”的目标不断迈进,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在龙溪镇的政务服务中感受到便捷、高效与温暖,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