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街道 > 龙溪镇 > 工作信息
索引号: 11331021002687096E/2025-140986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龙溪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5-04-16
公开方式: 公开范围:
组配分类: 工作信息 文件编号: 龙政〔2025〕11号

关于印发《龙溪镇 2025 年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 龙溪镇 发布时间:2025-04-16 10:06 浏览次数:
分享:

来源:龙溪镇
发布时间:2025-04-16 10:06

关于印发《龙溪镇 2025 年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各行政村、镇属科室站所:

现将《龙溪镇 2025 年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玉环市龙溪镇人民政府2025 年3 月17 日(此件公开发布)- 2 -

龙溪镇 2025 年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方案为充分发挥基层防汛防台体系作用,持续提升台风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和防汛防台救灾整体能力,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关于全面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的通知》(浙防指〔2025〕1 号)要求,结合龙溪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总体目标,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提能升级镇防汛防台组织指挥、风险防控、预警响应、抢险救援、运行保障“五张网”,推动镇防汛防台体系与应急消防治理体系、“141”基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推动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实战实效,更加注重创新创优,形成上下贯通、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防汛工作格局,切实筑牢防汛防台“最后一公里”。二、体系建设

(一)组织指挥提能升级

健全完善组织指挥体系,完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责任落实、平台应用,做到防汛防台体系全面融入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和“141”基层治理体系,镇应急消防管理站全面统筹乡村防汛防台工作,实现组织指挥效能提能升级。- 3 -

1.组织机构。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是防汛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应急消防管理站的常务副镇长具体负责。镇应急消防管理站承担防汛防台统筹协调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村建立村级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应急工作组。村防汛职责按规定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网格,针对专业性强、基层网格员难以承担的防汛职责,在上级行业部门指导下,由镇组织村补充落实巡查、预警等责任人。

2.工作机制。汛前,健全完善应急指挥机制,明确综合协调、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联合救援、联合保障等工作组职责和工作流程,应急响应期间高效运行应急指挥机制,有效承接市级“1833”联合指挥体系任务要求。村明确监测预警、人员转移、抢险救援等应急工作小组分工,协助镇做好防汛防台和抢险救灾工作。

3.责任落实。镇、村汛前明确“市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包保责任人。镇明确乡级防汛责任人并落实责任告知。乡级防汛责任人熟悉预案,了解辖区主要风险,掌握队伍、物资等应急资源。村防汛责任人熟悉“246”等职责(“2”指掌握“卫星电话”和“挖机”,村级防汛责任人要会使用卫星电话,掌握挖机等大型抢险装备资源;

“4”指做到“四讲一会”,村级防汛责任人能讲清本村风险点位和责任体系、能讲清自身职责任务、能讲清预案方案关键要素、能讲清历史灾情险情、会操作使用应急通讯、照明、救援等装备设备;

“6”指反馈“六问六答”抽查,村级防汛责任人及时反馈上级“六问六答”抽查)。- 4 -

4.平台应用。镇有关负责人和应急消防管理站等有关业务人员熟练使用“1833”联合指挥体系乡级指挥平台。应急响应期间,镇、村防汛责任人依托数字化平台,提高组织指挥、人员转移、巡查排险、抢险救援、信息上报等工作效率。

(二)风险防控提能升级

健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规范风险管理、隐患排查、人员转移,采取重点风险区域“一点一策”、隐患排查“一本通”、重点人群“一户一策”等措施,实现镇风险防控能力提能升级。1.风险管理。建立辖区“八个重点领域”风险清单,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组织动态更新。在上级行业部门指导下,编制高风险区和隐患点“一点一策”,并规范设置风险警示标识标牌。村掌握辖区风险底数,主动报告风险变化情况,落实风险管控措施。2.隐患排查。建立日常巡查和应急排查制度,按照市级防指组织行业部门编制的隐患排查“一本通”组织开展巡查排查。镇应急消防管理站统筹各业务条线,动态建立隐患排查“三张清单”,明确整改主体责任、措施、时限,将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录入基层防汛系统。村按照巡查排查制度开展隐患排查整治。3.人员转移。在上级行业部门指导下,定期开展风险区受影响人员排摸复核,编制人员梯次转移方案,包括人员转移清单、极端情况下扩面转移清单和重点人群(孤寡老人、残障人员、困境儿童等)“一户一策”。村掌握辖区受影响人员底数,熟悉人员转移方案,协助落实人员转移避灾和避灾安置场所管理。(三)预警响应提能升级- 5 -

健全完善预警响应体系,完善预案方案、监测预警、自主响应,做到预案修订和演练全覆盖、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全覆盖、预警叫应责任人和受影响人员全覆盖,实现镇预警响应能力提能升级。

1.预案方案。定期修订防汛防台应急预案,编制更新防汛防台工作手册和指挥要素图。每年组织 1 次以险情先期处置、人员转移避灾、群众自救互救为主要内容的防汛应急演练。镇组织村汛前更新村级防汛防台形势图,并在村醒目位置公布。有风险区的村每年组织 1 次以人员转移避灾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汛桌面推演或现场演练。

2.监测预警。建立防汛责任人、高风险区受影响人员两张预警对象清单,健全预警信息分级分类传递机制,明确在不同预警等级下的预警责任人、预警对象、传递方式、时限要求。参照“135”预警叫应,建立直达村的高等级预警叫应叫醒机制,明确叫应对象、叫应内容、反馈要求;有条件的实现监测预警信息通过应急广播自动发布。村共享监测预警信息,建立钉钉、微信群等信息传递渠道,紧急情况下通过手摇报警器、铜锣等方式传递到户到人。

3.自主响应。建立健全乡村预警响应联动工作机制,优化调整为Ⅲ级、Ⅱ级、Ⅰ级响应,细化启动流程,遇短临强降雨等突发情况可通过浙政钉、微信群等快速自主启动应急响应。村明确准备转移(Ⅱ级)和立即转移(Ⅰ级)两个阶段应对措施;群众转移时做到“5 要带、4 必走、3 不回”(“5 要带”指准备转移时,- 6 -

手机、身份证、药品、贵重物品、换洗衣服要带好;“4 必走”是指收到立即转移指令信息必走、干部上门动员转移必走、接到电话必走、听到警报声必走;

“3 不回”是指没有接到返回通知不返回、房屋没有经过巡查确保安全不返回、特殊群体没有落实管护不返回)。

(四)抢险救援提能升级

健全完善抢险救援体系,高水平建设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高标准配备抢险救援装备、高频次开展防汛专项训练,实现基层抢险救援能力提能升级。

1.抢险队伍。镇统一指挥调度综合救援队伍,镇应急消防管理站负责综合救援队伍日常管理。乡镇(镇)综合救援队伍每年开展队伍整组,落实队伍、装备动态编组管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个人安全防护装备,汛前开展 1 次装备点检、人员整组,以及不少于 1 周的专业训练,汛期重点围绕“学理论、练指挥、练协同、练技能、练作风”每月开展 2 次防汛专项训练。镇建立相邻乡镇(镇)互帮互救机制,与社会应急力量签订救援协议。2.物资装备。按照《浙江省应急物资储备参考标准(试行)》要求和辖区实际储备应急物资并做好管理维护;按照《乡镇(镇)应急消防管理站、专职消防队提质升级工作指南》配备卫星电话配套组件、无人机、应急照明平台等必要装备。多灾易灾村在“三大件”“四小件”(“三大件”指卫星电话、发电机、排水泵;“四小件”是指“头盔、电筒、雨衣雨鞋、救生衣”)全覆盖基础上,- 7 -

掌握挖机等大型抢险机械资源;村汛期卫星电话抽查回拨率100%。

(五)运行保障提能升级

健全完善运行保障体系,强化宣传培训、工作激励,做到乡村两级防汛责任人 100%警示教育,高风险区群众100%宣传教育、新任防汛责任人 100%岗前培训,实现镇运行保障能力提能升级。

1.宣传培训。制定宣传培训方案,定期组织开展防汛责任人、风险区群众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和自救互救应知应会宣传;组织开展基层防汛责任人岗位培训,落实新任基层防汛责任人“防汛第一课”。村配合开展防汛防台宣传,将宣传册、明白卡等宣传资料发放到户到人,鼓励将防汛防台宣传纳入“村规民约”。2.激励机制。镇防汛防台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防汛网格责任人报酬和抢险救援人员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对发现重大隐患、提前转移人员避免伤亡、避免重大财产损失等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实战应用

(一)防范应对短临强降雨(山洪地质灾害)针对短临强降雨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防御窗口期短等特点,镇、村以预报预警为令,以快制快,自主决策,聚焦监测预警、叫应叫醒、快速响应、转移避险、安全返回等关键环节,高效落实防范应对措施。- 8 -

1.监测预警。镇值班人员密切关注监测预警信息,收到暴雨、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等预警信息后,及时按照预案通知条线负责人、村主要负责人和网格员,并报告镇有关负责人。村收到预警信息后,及时通知村级防汛责任人和受影响群众。2.叫应叫醒。暴雨、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橙色预警时,镇办事处主任、分管应急消防管理站的常务副主任中有一人坐镇指挥;暴雨、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红色预警时,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中有一人坐镇指挥。发布暴雨、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橙色以上预警时,镇值班人员叫应受影响村主要负责人,督促进岗履职。3.快速响应。镇有关负责人以预报预警为令,遇暴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时,结合实际启动Ⅲ级、Ⅱ级、Ⅰ级应急响应,激活应急指挥机制。收到暴雨预警后,村组织防汛责任人开展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镇易涝点、危旧房等风险区域巡查排查,随时做好人员转移、内涝防范等管控措施;村负责人随身携带卫星电话。

4.转移避险。镇、村根据上级部门发布的人员转移预警信息和现场实况,或上级防指人员转移指令,按照“三必须”(风险隐患点强降雨时必须转移、风险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必须转移、风险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必须转移)要求,及时自主组织风险区受影响人员转移避险,紧急情况下实施“就近就高”避险。

5.安全返回。预警信号解除,镇、村确认住房、周边环境安全,组织已转移人员安全有序返回。- 9 -

(二)防范应对台风

针对台风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防御阶段性明显等特点,镇、村根据防台风“1+N”工作方案体系,全面发动,提前转移,严密防范,聚焦进岗履职、风险管控、人员转移、“五停”落实等关键环节,按照镇三级、村两级响应落实防范应对措施。1.进岗履职。镇激活应急指挥机制,启用相应工作组。Ⅲ级响应启动时,镇分管负责人坐镇指挥;Ⅱ级、Ⅰ级响应启动时,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坐镇指挥,包保责任人下沉到村。村防汛责任人、各类网格员进岗履职。

2.动员部署。Ⅱ级响应启动时,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防台工作部署会,会商研判灾害风险,全面动员部署,督促各村、基层站所全面落实防台各项工作举措。

3.进驻前置。Ⅲ级响应启动时,镇、村做好“三大件”“四小件”调试使用等准备,挖机等大型抢险装备再确认。Ⅱ级、Ⅰ级响应启动时,乡、村两级抢险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备勤待命,必要时提前预置重点影响区域。

4.风险管控。镇、村按照工作方案和“三张单”要求,滚动开展八个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临灾排查,立查立改隐患,难以整改的及时落实临时管控措施。同时,配合做好海塘缺口封堵、薄弱堤段加固等工作。

5.人员转移。Ⅲ级响应启动后,镇、村提前转移高风险区内受影响人员;Ⅱ级、Ⅰ级响应启动后,按照“三必须”(“三必须”指风险隐患点强降雨时必须转移、风险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必- 10 -

须转移、风险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必须转移)和“6 个100%”要求全面转移风险区受影响人员,视情组织扩面转移。同时,做好人员转移全过程管理,落实基层干部和转移群众“同吃、同住、同转移”。

6.五停落实。根据上级防指和行业部门发布的“五停”指令和辖区灾害风险,镇、村配合落实道路封控、景区关停等应急管控措施,做好各项应急保障,视情自主落实其他“五停”措施。7.全时值守。风雨影响重点时段,镇应急工作组24 小时运转,随时掌握防台动态信息,开展“六问六答”抽查,督促防汛责任人履职到位。村落实星夜值守,相关责任人必须随身携带卫星电话,遇到突发情况及时报告镇。

8.抢险救援。发生险情或险情征兆、“五断”极端情况,镇立即启动抢险救援行动方案,协助调度辖区抢险救援力量、大型装备等资源,快速恢复应急指挥通信,组织开展人员疏散、临时安全管控等先期处置,防止次生灾害扩大,必要时申请上级增援。9.安全返回。接到市级防指人员安全返回的相关指令后,镇、村在上级相关部门指导下,评估确认住房、周边环境和海域安全,组织已转移人员有序返回,并及时上报情况。

10.信息报送。按照应急响应等级,向市级防指动态报送信息。村在灾害发生后 1 小时内将本地灾情上报,镇在接到灾情后30 分钟内上报上级防指,后续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做好灾情续报、核报。发生 3 人及以上死亡失踪或遇险- 11 -

被困的,村在灾害发生后 30 分钟内上报,镇在接到灾情后15 分钟内口头报告、30 分钟内书面报告至上级防指。

附件:龙溪镇 2025 年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任务清单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