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1002687205D/2025-141036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楚门镇 | 发文日期: | 2025-04-18 |
公开方式: | 公开范围: | ||
组配分类: | 工作信息 | 文件编号: |
乡镇风采|看楚门镇如何向存量要空间 向低效要效益 |
|||||
|
|||||
|
|||||
春日的楚门镇处处跃动着发展的脉搏,一场“向存量要空间 、向低效要效益”的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港城汽修、台州鑫和卫浴、博特阀门三个地块的打桩机同时作业,此起彼伏的轰鸣声奏响了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奋进曲。这些同步推进的“零地技改”项目,正在用创新实践破解土地要素制约,探索楚门镇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新路径。 近年来,楚门镇借力市“零地技改”系列优惠政策,对工业园区内70家容积率低于1.2的企业进行全面改造,预计新增厂房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2亿元。今年,该镇再开工15个“零地技改”项目,预计总投资9亿元,为这个工业重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权破局:12.8亩低效地的“涅槃重生” 4月10日上午,站在楚门镇红照路北侧的港城汽修地块零地技改项目现场,眼前繁忙的施工场景让人难以想象,不久前这里还是一个布局混乱、安全隐患突出的老旧厂区。港城汽修地块占地12.8亩,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这片土地虽然同属一个持有人郑桂旺,却拥有不同的土地证——一块出让,两块划拨。该地块上散布着一层、两层及三层半的建筑,被分割出租给汽修厂、二手车商、早餐店等租户,郑桂旺一家也居住其中。 “这里以前就像个‘大杂院’,不仅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而且土地利用率极低,年收益仅三四十万元。”郑桂旺回忆道。事实上,这样的低效用地在楚门镇并非个例。随着城镇发展和产业升级,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土地资源,成为镇政府工作的重点。 楚门镇工作人员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郑桂旺的改造意愿,立即成立工作专班。“这个案例的复杂性在于土地性质不一,常规改造面临诸多政策障碍。”楚门镇党委副书记顾毅介绍。为此,工作专班积极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等多个部门,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最终将2块划拨土地转为出让性质,再将3块土地合并为单一宗地进行联合改造。 “如果分开改造,两宗土地之间必须留出5米的安全距离,现在我们帮他们联合改造,节省了数百平方米的用地面积。”专班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更让郑桂旺惊喜的是,专班加班加点,在去年10月前拿下了工程规划许可证,赶上了市里减免配套费的政策末班车,节约了70余万元的费用。与此同时,楚门镇还向郑桂旺承诺,竣工后,地块的招商工作将由楚门镇包办,会通过严格的企业筛选流程,引入行业内发展前景好、信誉佳的优秀企业入驻,助力地块实现最大效益。 改造方案同样体现了“寸土必争”的智慧。由于地块紧邻楚门镇主干道——红照路,按规划需退让22米,但通过提升容积率至2.0,新建4层标准化厂房后,实际建筑面积反而增加了。“预计年租金不止翻番了!”郑桂旺兴奋地说。 空间重构:4800平方米厂区的“垂直革命” 距离港城汽修地块不远处,台州鑫和卫浴器材有限公司的工地同样热火朝天,公司负责人金曦光戴着安全帽,正在查看打桩进度。 这片4800平方米的厂区曾是个“建筑矛盾体”——九层办公楼像根孤独的立柱矗立在低矮厂房群中,斑驳的外墙诉说着空间错配的故事。“这幢办公楼虽然有9层,但是很多楼层都空置,利用率不高,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还是更需要厂房。”企业负责人介绍,原来单层老厂房里,铜阀门生产线局促地挤在一起,恰似被过度压缩的弹簧,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 楚门镇“零地技改”工作组的到来带来了转机。规划图纸上,那个象征旧产能的“9”字被果断划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务实的“4”。“别看层数少了,这可是场精心设计的空间重构的‘垂直革命’。”楚门镇工作人员周天奇介绍,按照规划,该公司将拆除所有旧建筑,新建一栋四层现代化标准厂房。届时,建筑面积将从原有的7160平方米大幅跃升至13402平方米,容积率也由1.49提升至2.79。 公司负责人满怀期待地望着正在打桩的机器,眼中满是憧憬,仿佛已经看到智能机械臂在宽敞明亮的现代化车间里灵活挥舞,划出一道道闪亮的银色弧线。“改造完成后,我们的年产能将提升至5000吨铜阀门。”这场“垂直革命”要革新的不仅是建筑形态,更是一个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跃迁的雄心。 腾笼换鸟:22.8亩工业用地的“华丽转身” 如果说港城汽修和鑫和卫浴地块是“原地升级”的典范,那么博特阀门与赫佳塑业的联合改造项目则展现了“零地技改”的另一种可能——通过“腾笼换鸟”,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个位于楚门镇工业园区的地块占地22.8亩,原属两家经营困难的企业,虽然业主有改造意愿,但受限于资金短缺,地块长期处于低效利用状态。楚门镇政府在充分调研后,决定引入“腾笼换鸟”机制,通过土地转让的方式,将地块交由成长型企业博特阀门和赫佳塑业进行联合开发。 “这个项目最大的挑战在于规划退线问题。”赫佳塑业负责人陈江回忆道。由于地块邻近楚门镇主干道,按规范需退让22米,这意味着将损失近1500平方米的可用面积。“就在我们犯难时,镇政府主动帮我们对接资源,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将周边的边角地块整合进来,基本抵消了退线的面积损失。” 这种创新做法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困难,更实现了多方共赢:原业主通过土地转让获得了资金回报;新入驻企业获得了发展空间;政府则盘活了低效用地,提升了土地效益。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达7200万元,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35893平方米,预计新增工业产值2亿元。 如今,行走在楚门镇的工业园区,几乎每个角落都在上演“空间革命”。从港城汽修的“产权整合”,到鑫和卫浴的“垂直升级”,再到博特阀门的“腾笼换鸟”,三种模式共同构成了“零地技改”的完整拼图。“‘零地技改’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要通过规划调整、产权整合、政策叠加,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顾毅表示,为此,楚门镇建立了“一企一档”动态清单,专班下沉提供从审批到建设的全周期“一对一”精准服务。同时,严把产业导向关,确保改造项目符合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发展方向,避免低端重复建设。 正如一位企业主所说:“土地还是那块土地,但思维变了,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或许就是对“向存量要空间、向低效要效益”最生动的诠释。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一个产业更强、效益更好、质量更高的新楚门正在崛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