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花园式港口城市建设的议案 |
|||||
|
|||||
|
|||||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花园式港口城市建设,朝着“一极三城”“四个玉环”目标奋进。未来新城蓬勃发展,城市更新持续推进,产业集群强化建设,温玉高铁建设按下“快进键”,城乡功能持续完善,城乡面貌加速蝶变。但据调研,发现仍然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老城更新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城区存在功能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医疗、教育、养老、绿化、商业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分布差异较大,部分区域居民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地下管网陈旧,在雨季时排水能力明显不足,内涝现象频繁发生;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一些老旧小区周边缺乏足够的停车位,车辆乱停放现象突出;老旧小区生活基础设施亟待更新,更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个别老旧小区周边道路存在严重破损,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二、新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玉环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医院、商业等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居民所需。未来新城的医疗中心、市民培训中心等项目虽已开工,主干道路沿线绿化美化已成为打卡地,但是未来新城的道路、水电、通信设施尚未全面启动,整体推进亟待加快,以更好助推人口集聚。 三、城乡精细管理需进一步提高。城乡整体建设品质和精细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城区和城镇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景观打造、交通畅行等方面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后续维护仍然存在短板。部分景区、公园等的休闲绿地维护管理存在漏洞,如玉城南山公园、楚门南山公园、清港大雷山景区等地出现杂草疯长情况,影响了市民和游客的体验。 一、 推进“ 山海连城” 空间建设 我们聚焦规划引领、要素保障、生态保护与空间重塑,坚持 以系统、开放、融合、承接、一体的全局视野谋划城市空间,扎 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精心塑造城市空间 。我们以《玉环市国 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为引领,编制完成了《玉环 市花园城市环境( 山海连城)建设行动计划》《玉环市国土空间 总体设计》《城市空间建设与风貌管理导则》“ 三合一”花园港 城规划体系,高起点高标准对今后城市建设方向提出规划建设指 引。为进一步加强片区整体管控,今年我们专题研究“ 四网联动”, 开展“ 蓝、绿线”和竖向标高专项规划编制 ,完善并出台了城市 退让地管理办法,通过进一步明确建筑限高、公共空间、建筑退 让、建筑色彩等管控要求,逐步完善“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 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景观风貌管控体系。今年,我们还 将完成老城区控规修编、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不断优化产城融 合布局。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全方位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强化 全域土地要素保障,服务城乡发展大局。坚持“全市域统筹、全 领域覆盖、全项目保障”,去年以来,累计向上争取各类用地指 标 4286.2 亩,累计供应各类土地 6820亩,其中保障工业用地2619亩,保障未来新城建设 597.3 亩 ,用于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 各类公共民生项 目 1630 亩。今年,我们继续重点推进跨区域组 团成片拆改、产业升级、民生工程的用地保障,统筹支持农业设 施、生态修复、农村路网等用地需求。截至 6 月底,全市已累计 供应土地 2299.5 亩(含工业用地 743.8 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1024.4 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 655 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 677 亩,楚门至龙溪山外张隧道及接线工程、国际农博城、未来新城 创新中心等共计 79 个项目成功落地,实现了“地等项 目、地促 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拓宽多元资金渠道,激活全域发 展动能。为保障项目建设高效推进,我们积极谋划城市更新、农 业农村现代化、成片拆改、水利工程等领域的上级资金支持,今 年“城市地下管网有机更新工程”争取到超长期特别国债 6000 万元 ,2025 年玉城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 金 4581 万元;与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争取到首批 借款授信 4.65 亿元;城中路美食街项目获批土储债 1.2 亿元;中 央商务区入选省首批金融服务重点片区,争取资金超 70 亿元。 资金保障范围从自规、住建拓展至农业、水利、交通、文旅等领 域,确保山海共富、城乡融合项目落地无忧,实现要素保障全域 覆盖。 三是推进生态修复,擦亮山海自然本底 。强化湿地生态保护 修复工程,推动山体林相提质,全面涵养自然生态格局之美。推 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完成两个生态岛和生态鸟岛地形整理, 修复栖息地光滩区面积 4.73 公顷,治理湿地河道水系 4.88 公里,着手开展漩门湾湿地公园申报“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工作。高标 准推进国土绿化美化,今年已完成美丽林相建设 5125 亩,其中 退化林修复 1319 亩,有效提升了森林质量和景观效果;拔除乡 镇级松材线虫疫点 1 个,清理除治 5.6 万亩,清理枯死松树 0.45 万株,实现疫点数量、疫情发生面积、病死树数量“ 三下降”。 推进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已完成 6 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自然恢复 验收。聚焦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上半年共完成投资 5.59 亿元 ; “ 多 田”套合率提升至 84.34%,排名居台州市前列。 二、 打造“港湾拥城”城市格局 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项目载体的抓手效用,捋清项目名 录、把握实时进度,加速未来新城建设与老城更新,紧盯基础配 套建设和大麦屿港开发,大力推进 19 个谋划项目和 23 个建设项 目,助力打造“港湾拥城”城市发展形态。 一是聚焦通山达海,完善城市路网体系 。以高标准完善现代 化公路网,拉开城市高品质发展框架,打造“人悦其行、货优其 流”的新格局。谋划项目高位推进。玉城至坎门公路工程已完成 “工可”批复,取得初步设计批复;楚门至龙溪山外张隧道及接 线工程(二期) 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咨询工作; 228 国道至开发区连接线工程已完成勘察设计招标,正在开展方 案设计工作;东港隧道及接线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 制,正在开展施工招投标工作。建设项目高效实施。楚门至龙溪 山外张隧道及接线工程(一期)、鄞州至玉环公路玉环沙门至干 江段工程实现开工入统;新城连接线二期已完成施工图批复和施工监理招投标工作 ,正式进入项目建设阶段;1 号公路玉环段坎 鲜线入选浙江省“美丽农村路”主题案例名单,成为交旅融合建 设样板。 二是激发三期活力,推进未来新城建设。基础设施加速成型, 落实好漩门三期城市设计成果,快速拉开未来新城三纵九横“路 网”和一纵六横“水网”框架,5 条外联道路、16 条内畅道路建 设全面启动。2024 年完成投资超 17 亿元,医疗中心、台职院玉 环校区等 19 个牵引性项目全面启动建设。今年,未来新城还将 新开工未来新城至坎门连接线工程、绕城东一路、人民塘路等道 路 10 条,收尾漩门湾拓浚扩排工程,贯通二、三期水网框架 ; 谋划建设漩门大道综合管线工程,统筹规划并同步推进排水、电 力、通讯等管网建设。现代产业加速集聚,今年我们全面启动未 来城市创新中心两侧 174 亩商业用地的开发建设,积极谋划超级 生活中心、水上文旅体产业集群等项 目。截至 6 月底,累计签约 亿元以上项 目 21 个,新开工 国际农博城、总部经济大楼、城市 创新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 目,新签约寄希咖啡、新生代企业家大 厦,“挺进三期、十年立城” 已成为全市人民共识。 三是攻坚城市更新,提速城南片区开发 。更新方面,我们严 格按照既定的时间计划,整块连片推进第三轮城市更新 4 大区 块,环东 、后蛟区块两个月内完成 963 户 的签约, 签约率达 99.28%,6 月份两个区块已全面启动腾空搬迁工作 ;山脚下 B 区 块实现 100%拆除 ,章家 B 区块完成签约超 90% 。建设方面,中 央商务区片区开发 5 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完成整体进度的 68%;城区 7 号地块、后塘垟安置房、前塘垟安置房竣工验收正式交付; 三合潭城市公园完成总进度的 60%,中央商务区城市公园完成桩 基工程。今年还将竣工车站南路、广陵南路西段、龙门东路、龙 门西路等“ 断头路”,进一步完善城南交通体系,打通新老城融 合的“瓶颈”。 四是做优港 口资源,挖掘港区发展潜能。在去年集装箱吞吐 量突破 55 万标箱的基础上,我们锚定打造“ 百万集装箱枢纽港” 和“ 百亿级农水产品特色港” 目标 ,努力实现港 口规模增大,港 口功能增强,港 口服务提升。今年新开通 RCEP泰国和日本关东 航线,建成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两类指定监管场地,成为台 州境内唯一具有进境水果及食用水生动物监管资质的 口岸,其中 佳沛华东低碳智能物流中心揭牌运营,国际生鲜冷链中心正式投 用;累计引进帝王蟹、雪蟹共 211.37 吨,货值约 8400 万元,实 现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常态化运营;累计进境新西兰猕猴桃、智利 车厘子共 27 个航次,货值超 36 亿元。下阶段,我们还将进一步 加密外贸内支线航班,争取更多的外贸企业从大麦屿港“弃陆走 水”,力争实现服务外贸企业超过 700 家;同时 ,完善港口配套 服务功能,引进船代、货代、理货等服务企业,探索试点外贸拼 箱业务,推动港 口拖车运输服务企业整合,培育规模化、专业化 本土港 口物流企业。 三、构建“ 强产优城”产业体系 工业是玉环的家底,是玉环经济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当前 ,我们正以“ 强产优城”为抓手,聚焦产业集群培育、数智赋能、土地要素优化等核心领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 积极谋划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 今年出台《加快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支持 12 条政策》,引 进落地翼菲、思哲睿等 4 个超 8 亿元的机器人项 目。举办省“十 链百场万企”智能机器人供需对接专场活动,吸引 160 余家省内 外机器人企业参加,助力构建“链主”型产业聚集。上半年,我 市的智能卫浴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 家企 业拟入围国家重点小巨人、9 家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9 家初步入围“ 浙江制造精品”,一季度规上工业亩均税收 13.1 万元/亩列台州市第一,连续 6 年位居台州第一。 二是数智创新深入 实施。以深化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为 核心抓手,实现 1048 家企业 1.0 版本全覆盖升级,环智云创的 柔性生产与协同制造项目入选工信部第二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 试点项目名单。5 个项目入选省级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激励 , 包括设备更新方向 4 个(双环传动、正裕工业、万得凯流体、海 昌药业),数字化方向 1 个(海德曼); 晶科能源 MES 智能驾 驶舱项目入选省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16 家企业成功入选 2025 年台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迈得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 双环传动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今年 1-5 月,全 市完成规上企业研发费用 14.8 亿元, 同比增长 16.2%。 三是土地要素正向流动 。 举全市之力打好成片拆改攻坚战。 在去年拆除 59 万平方米,完成报批 1100 余亩的基础上,加快老 片区建设和新片区谋划步伐,截至 6 月底, 已完成新谋划片区15 个,总用地面积 22784 亩; 已开工建设项 目 35 个,上半年累 计拆除建筑面积 43.41 万平方米, 占今年年度目标的 66.8%,其 中楚门东部片区成片拆改全面启动,楚门—龙溪跨乡镇成片拆改 模式成为全市跨乡镇组团试点。深化“千亩百亿 ·双五行动”, 今年累计完成 309.4 亩新增工业用地,100.16 亩低效用地再开发, 59.1 亩零地技改,第一至第三批列入“五化一提升”改造的工业 园区产值达 289.44 亿元,超额达成预期目标。有效破解企业用 地难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支撑。 四是共富链条全面串联。我们深度围绕“强城、兴村、融合”, 对标“一中心两区”城市发展规划,绘制“县城+ 中心镇+ 重点村” “Y 型”发展轴,并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村共富。 打造“ 鲜玉奇缘 ”农产品 区域品牌, 大力实施文旦全链发展 “ 1310X”培育计划。2024 年成功入选全省“ 三位一体”改革重 点县 ,打造中国海捕虾海上加工中心,实现“捕捞+加工+储运+ 销售”一条龙,相关做法获评省“供富大篷车”最佳实践创新案 例。 四、 塑造“公园绿城” 生态风貌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努力打造 “公园绿城” 多彩城市美景。 一是城乡风貌加速蝶变。今年,我们重点打造干江—鸡山“共 富渔家”县域风貌、大麦屿“花园工港”特色产业、玉城“榴岛 源点 ·多彩三潭”城市新区等 3 大风貌区,截至 6 月底完成投资 3.2 亿元,投资额完成率达 60.37% 。加速 5 个镇街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力争 1 个以上省级样板,截至 6 月底已完成投资 9.82 亿元,投资额完成率达 55.54% 。推出美丽乡村创建“九个一” 标准,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8 个、省级精品村 24 个、省 级未来乡村 7 个,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建成 85 个,达标创建率 45.9%。 二是城市品质提档升级。一方面,加快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改 造。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近两年共完成蓝天小区、城中小区等 11 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改造建筑面积 35.87 万平方米,惠及居 民 2833 户;完成东城路改造提升 ,城中路改造提上议事 日程。 新谋划建设综合管廊 12 公里,总投资额约 26 亿元;开展城市污 水提质增效,今年计划完成隐患排查面积占城镇建成区比例 100%,实施修复改造面积占城镇建成区比例 70%,改造涉及面 积预计约 100 平方公里。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高效盘活楚门 世贸酒店地块、开发区城市广场地块;妥善处置化解金麟府、万 达悦海湾(二期)、中德未来城和观屿华府等一批房地产项 目的 “保交楼”问题;龙溪首府实现分区验收办证,十多年的信访问 题得以全面化解;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依法 依规解决建设银行玉环支行房改房住户办证、大麦屿红宝石酒店 业主住户办证等群众急难愁盼工作,完成烈士陵园、公安看守所 的不动产权办理,目前正在积极化解清港小商品市场业主办证难 问题。持续加强对建筑工地、城镇燃气、 自建房和市政道桥安全 生产监管,守牢城市运行的安全底线。另一方面,全面优化升级 城市公园及绿化布局。今年我们继续布局玉坎河—三合潭河流域文化廊道等生态廊道,二期完成总工程量的 55%,三合潭城市公 园完成总工程量的 85%, 中央商务区公园完成总工程量的 40%; 新增人民湖公园游步道、解放北河游步道等绿道 10.62 公里 ,新 增未来新城城市阳台景观绿化工程、滨江南线绿化提升工程等绿 地 13.62 公顷;完成三潭路、绕城大道等6 公里慢行道建设。坚 持见缝“插绿” ,2024 年以来共完成玉环公园、榴岛公园改造 提升,完成步行街、县东等 18 个主城区 口袋公园建设 ,城市生 态景观系统和慢行系统初具雏形,全市绿地率达 40.47% 、绿化 覆盖率 44.92%,达到台州市中上游水平。 三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深 化主城区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加强城市扬尘管控,推进飞线 清网和废弃杆线专项整治,完成文旦大道、三潭路等 7 条 11.8 公里道路地下通信管道工程建设和“上改下”工作,拆除废弃杆 2000 余根 ,规整线路超 50 公里。今年重点对城区裸露地、拆后 地、退让地进行滚动排查,建立动态项目库,推进塘里河两侧、 山脚下地块、双港路、车站南路等 21 处裸露地专项整治。发布 《玉环市城市道路两侧退让地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退让 地的规划、建设、管理,以玉城的华鸿小区为试点,开展周边退 让地整治和人行道改造。加紧研究住宅小区违建管控方案,重点 治理小区装修乱象,通过遏增量去存量,大力营造“有违必究、 有违必拆” 的社会氛围,力争扭转我市新增违建居高不下现象。 以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和“机(非)乱停放”“ 占道经营”等城市 乱象治理为切入点,完成城区道路两侧 2969 个停车位升级改造,划定 10 个综合管养片区,选取玉城、坎门、大麦屿三个街道 25 条重点道路作为严管路段,查处整治各类城市乱象 6000 余起 , 抄告处罚机动车人行道违法停车超 700辆,主干道乱停乱放现象 初步得到遏制。全市城市治理系统综合评价连续 3 个月位列台州 市前三,城市治理系统平台案件处置率达 99.7% 。持续美化农村 人居环境。印发《玉环市“我爱我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两提 一促”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年)》 ,2024 年建设完成精 品村 20 个,完成投资额 5229 万元;完成 35 个人居环境整治提 升村的整治验收。今年计划再创建 20 个精品村,计划总投资 3300 余万元, 目前已完成投资额 1500 余万元,完成率 45% 。计划通 过三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 90 个,建成 “微改精提”精品村 60 个以上。 同步推进农村道路、 闲置地划 定停车位工作,2024 年完成新增停车位 3400 个,今年计划再新 增 3900 个, 目前已完成全年目标的 56%。 五、厚植“人文润城”精神底蕴 围绕“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共筑大美全城”,开展文化重 大项目建设、文化惠民、素质提升等核心任务,成效显著。 一是深化文化惠民供给。高效推进重点文化工程管理,玉环 博物馆开馆,推出“跟着文物游玉环”研学线路、“深海学堂” 课程;结合文化强市规划,推进 20 余项文旅项 目,打造城市人 文地标。实施乡村文化赋能行动,制定《玉环市文艺轻骑兵工作 实施方案》,建成市、镇两级“ 1+11”文化特派员队伍及“ 1+3 ” 特派员之家,开展文艺巡演 280 余场,“我中意的村戏”获省级媒体报道,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肯定,并 在台州市做经验交流。深化特派员机制,打造“语润鲜叠”等宣 讲品牌及“ 尚书桃”农产品品牌,建成香薰博物馆等文旅地标, 开展乡村艺校等公益培训 45 场,孵化文艺队伍 14 支,组织戏曲 联欢、研学直播等活动 63 场,吸引 30 余万人次参与,带动农渔 产品热销。 二是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 举办 2025“垦读台州”全民阅读 活动暨“ 中国著名作家看台州—海屿岛 ·玉环行”,获央视《文 化十分》专题报道,推出作家文章 10 余篇;深化“会唱歌的海 岛” 品牌,举办省大学生歌手大赛等活动。推进农家书屋改革, 构建“ 1+20+N”体系,打造悬崖书吧等特色阅读空间 13 家,创 新“ 屿读书集”活动 30 余场。 三是强化城市品牌与对外宣传。全面打响“ 海屿岛”生活旅 游 目的地 IP ,依托海陆空“ 1 号公路”,串联跳岛游、机车营地 等 8 大“ 快进慢游”项 目,持续放大省体育大会、“ 浙 BA”影 响力,紧锣密鼓举办 7 场省级以上赛事,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 百强榜排名跃升至第 51 位,较 2023 年大幅跃升了 28 位,半年 度接待游客量增长近 30%。 四是深化文明实践与全域创建。加强“榴岛怀玉 ·好人之城” 品牌建设,开展“玉环好人”选树,入选浙江好人 1 例、台州好 人 4 例、选树玉环好人 20例。深化“ 浙江有礼 · 玉见浙礼”实 践,打造“ 一镇一品”有礼品牌。推进群众性文明创建,获评全 国文明村镇 3 个、文明单位 2 家、文明校园 1 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