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市级部门 > 市卫生健康局 > 工作信息
索引号: 11331021355386184W/2020-95595 主题分类: 医疗保健
发布机构: 市卫生健康局 发文日期: 2020-07-10
公开方式: 公开范围:
组配分类: 工作信息 文件编号:

紧急提醒,小心这种螺!

信息来源: 市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2020-07-10 14:57 浏览次数:
分享:

来源:市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2020-07-10 14:57

烧烤、小龙虾、酱爆螺,可谓是夜宵三大宝。但是,碰到这种螺千万不要尝试——它就是“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尖细,长度约为1—2厘米、宽度约为0.5—1厘米,壳面常具有1至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表面图案看起来就像织布,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

7月7日凌晨,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了两名来自同一家庭、症状均为头晕及四肢麻木的患者。玉环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调查后初步判断两名患者为食用织纹螺中毒,经医院及时对症支持治疗,目前两名患者症状已得到有效缓解。

食用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麻痹性神经毒素,可导致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约4个小时,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是名副其实的“餐桌杀手”。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近年来,各地误食织纹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国家早已明令禁止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市民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玉环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夏秋季节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平时购买或食用螺类时一定要注意辨别,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