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市级部门 > 市统计局 > 工作信息 > 统计信息
索引号: 11331021002687184W/2021-110178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市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21-07-27
公开方式: 公开范围:
组配分类: 统计信息 文件编号:

玉环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7-27 16:52 浏览次数: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7-27 16:52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玉环经济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向好的态势,叠加春节就地过年、企业开工时间早、同期低基数效应等利好因素,GDP、工业、投资、消费等各项经济指标表现突出,顺利实现“开门红”,扣除基数影响,两年平均增速也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运行步入正轨。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玉环实现生产总值168.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28.3%,增速高出台州市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居台州市首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2亿元,增长5.7%,居第二;第二产业增加值89.42亿元,增长40.2%,居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70.27亿元,增长18.3%,居第一。

(一)三大产业全线飘红

农业结构持续优化。我市第一产业以渔业为主,一季度水产品产量6.08万吨,增长10.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提升速度明显快于海洋捕捞。一季度海水养殖产量2.52万吨,增长16.3%,海洋捕捞产量3.41万吨,增长7.0%,渔业发展已经基本走出疫情的影响。一季度生猪出栏6986头,是去年同期的4倍,猪肉产量664吨,存栏8474头,生猪行情逐步向好。

工业生产强势复苏。得益于就地过年、低基数等利好因素,一季度我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4.17亿元,增长39.9%,增速高于台州市7.6个百分点,居首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6%,居第一,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40.3%,居第二。我市工业共28个行业,有27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有12个行业增速超过50%,两大主导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62.2%57.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1.72亿元,增长49.9%;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6.63亿元,增长6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人工智能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6%64.2%46.6%,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服务业恢复性增长。一季度,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0.27亿元,增长18.3%,增速高于台州市5.8个百分点,居台州市首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5.5%。其中,批零住餐在去年同期基本全面关停的基础上,今年实现了大翻盘,增加值分别增长37.8%23.8%25.1%56.7%;水运交通经过4年的连续下降,今年终于引来回转,一季度水上运输总周转量增长50.1%,促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2.4%;金融业延续去年以来的平稳良好发展态势,一季度增加值增长7.5%;房地产市场在万达、中梁壹号院、玉澜府等一批楼盘带动下,呈现欣欣向荣趋势,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72.9%,遥遥领先于台州其他县市,推动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25.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5%,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

(二)三大需求全盘拉动

有效投资稳步扩容。一季度,我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7%,高于台州市5.5个百分点,居首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9.3%。其中,工业性投资与工业性技改投资快速扩大,分别增长71.1%52.8%,居首位和第二。从五项投资结构看,交通投资增长14.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5%,制造业投资增长46.7%,民间投资增长27.0%,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7.1%,实现全线正增长。目前全市共有100个重点项目,完成一季度投资任务的154.4%,有44个列入台州市重点项目库,8个列入省重点,均已超计划完成一季度任务数。

消费市场活力重现。一季度,玉环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65亿元,增长38.8%,增速高于台州市16.8个百分点,居首位,比2019年增长16.2%,两年平均增长7.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13.91亿元,增长107.6%,居首位,两年平均增长20.8%。从商品类别看,两大重点商品汽车和石油均表现较好,特别是汽车销售,一季度增长198.9%,直接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个百分点。随着今年油价5次上调,结合去年底4次上浮,9连涨之后今年一季度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也实现了增长34.3%。另外,由于碧捷电商的拉动,日用品类零售额也爆发式的增长16.8倍,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7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暂显回升。一季度,玉环进出口额77.43亿元,增长70.0%,其中自营出口额75.24亿元,增长72.0%,居第二,两年平均增长13.5%。按行业类别分,阀门出口38.11亿元,增长62.0%;汽摩配出口22.55亿元,增长59.1%;家具出口0.66亿元,增长25.2%;炊具出口6.05亿元,增长164.1%。按出口市场分,亚洲市场14.12亿元,增长76.2%,其中东盟增长109.7%;欧洲市场28.33亿元,增长59.9%,其中欧盟增长72.5%;北美洲市场18.99亿元,增长85.2%,其中美国增长87.3%

(三)三项收入全面提升

财政收支合理增长。一季度,玉环实现财政总收入30.20亿元,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5.3%,地方财政收入17.51亿元,增长17.3%,两年平均增长1.5%。增值税的快速增长是财政收入较快的重要保障,一季度增值税入库16.99亿元,增长33.1%。另外,企业所得税增长47.3%,个人所得税增长27.1%。一季度,全市地方财政支出18.56亿元,增长27.7%,教育、社保、卫生等民生支出13.34亿元,增长39.5%。其中,教育支出增长57.2%,科技支出增长316.3%,社保支出增长10.6%,卫生支出增长109.5%

企业效益增长明显。一季度,全市8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83亿元,增长97.1%,若剔除4家国企影响,剩余877家实现利润增长147.9%。其中亏损企业130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24万元/人,高于台州市平均水平(5.12万元/人)。

居民收入弹性回升。一季度,玉环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23元,增长18.8%,高于台州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居第二,两年平均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18元,增长21.3%,高于台州市1.2个百分点,居第一。

二、经济运行亮点纷呈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经济生产人民生活逐步回归正轨,各项经济指标在去年全年已经基本趋于正常水平,在今年一季度持续发力。

复工复产精准实施。早在去年12月份,玉环市委市政府就发出了“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经济发展动员令,在全省率先开展“我在玉环过春节”活动,成功留住22.4万名新玉环人。春节假期尚未结束,市领导马不停蹄带领6个“驻点招工”组奔赴贵州、四川、云南、安徽、湖北、福建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开展为期8天的跨省招工,共计招引接返新老员工7000多人,受到省级以上媒体关注点赞,打响了玉环知名度的同时,为经济复苏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强的用工保障。

高质量发展综合显现。工业用电快速拉升,1-3月实现工业用电量增长83.2%,较2019年同期增长29.0%,从侧面反应出我市工业复苏态势强劲。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5.4%,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长13.0%,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剔除投资收益与国有企业影响,一季度全市87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57.5%,企业收益明显好转。

乡镇街道均衡发展。一季度,除了没有工业活动的2个乡以外,剩余9个乡镇、街道规上工业增加值均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增速最慢的芦浦镇也有41.6个百分点的增长,最快的大麦屿街道实现增长68.2%;限上社零主要集中在玉城街道和芦浦镇,分别增长183.6%156.4%;外贸出口增速超过100%的有4个镇街道,其余5个镇街道增速均在40%上下波动。各乡镇街道上下一心,共同发力,为玉环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作出了不凡的贡献。

三、复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一季度由于各种有利因素叠加影响,导致我市各个经济指标增势迅猛,但从两年平均来看又合情合理,在企业调研过程中也逐步的暴露出一些在恢复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要素稀缺、经济结构限制等,下阶段需格外关注。

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随着疫情常态化,国内外需求逐步恢复,工业生产如火如荼,原材料市场供不应求,推动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类原材料普遍上涨30%以上,个别涨幅超过50%,比如我市两大主导行业的重要原材料铜、钢、铝、橡胶等,与年初相比也上涨了15%左右,我市中小企业议价能力不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中承受了较大压力,原本微薄的利润不断受到挤压,进而影响议价接单。

生产要素资源短缺。一是土地资源稀缺。玉环做为一个海岛县市,土地资源一直是我市一大短板,从调研的几家大型企业来看,随着疫情稳定市场需求的回升,扩张的欲望愈发强烈,企业外迁的风险不断增大。二是人力资源稀缺。受制于地理区块限制,我市引才留才方面较周边县市一直较为薄弱,虽然近几年国道、高速相继贯通,高铁正在投建,人才优惠政策不断加大,但是长久积累的思想习惯转变需要时间。三是海运资源稀缺。自经济恢复以来,外贸订单持续增多,集装箱短缺和港口拥堵现象开始出现,大麦屿港“一位难求”,海运周期拉长,海运费用攀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交货延期,影响出口和收款。

经济结构有待优化。一方面三大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纵观台州九个县市区,仅玉环市第三产业占比低于第二产业,而且第二产业占比高于三产10个百分点以上,这离以三产为主的现代化海湾城市目标存在着较大差距,工业基本上扼住了我市经济的命脉。通过此次疫情的检验,虽然多数工业企业能够顽强生存,但是服务业通过其灵活性,复苏速度明显更快,网购、电商、快递、物流等行业的兴起,有效带动了城市的活力,这正是目前我市需要弥补的短板。另一方面产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主要以渔业为主,目前正从以海洋捕捞为主向海水养殖转型,转型力度尚需加大。工业目前还是以传统行业阀门和汽摩配为主,缺乏终端产品的龙头企业、能逆势突围的新兴产业,总体产业层次不高,企业科创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市场话语权弱,有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难以抓住此次危机中带来的新机遇。服务业目前还是以传统的批发零售业为主,电商、物流等行业在我市发展较慢,服务业转型势在必行。

四、下阶段对策建议

总的来看,在大环境好转、基数效应、政策推动的共同作用下,玉环一季度经济表现亮眼,全面实现“开门红”,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但是也不能忽略挑战,下阶段外部环境依然波动难测,基数将逐步提高,利好因素逐步减弱,对此要尽早谋划,居安思危,优化服务,扬长补短,推动我市经济实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政策落地走细走实。各项惠企政策继续落实落细,已承诺的补贴及时兑现,申领条件放宽简化,注重政策的普惠性,同时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增强企业获得感。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人力资源招引工作,扩充教育资源整合,推进异地就医,规范租房市场等多方面着手,稳住经济基本盘。统筹谋划县域土地,一老一小加快推进建设,盘活各地块闲置用地,同时尽量争取用地指标,尽力满足各大中小企业用地需求。

二是科技创新走强走尖。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一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作用,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院协同合作创新的桥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吸引高层次的生产技术、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人才,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项目招引走精走心。想方设法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一些终端产品的制造行业、服务玉环阀门汽配的生产性服务业、类似碧捷电商的大型商贸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助推玉环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