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1002687360R/2022-00501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市司法局 | 发文日期: | 2022-01-20 |
公开方式: | 公开范围: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号: |
玉环市司法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打算 |
||||
|
||||
|
||||
玉环市司法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打算2021年,玉环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统揽,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法治建设职能,深化数字法治改革,勇担当、勤作为,不断开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一、2021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聚焦“核心”,筑牢司法行政队伍忠魂。全面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制定《玉环市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实施方案》等方案计划。今年以来,共梳理干警“六大顽瘴痼疾”和其他方面突出问题416个,1名干警和1名律师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完善涉及正风肃纪、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政法干部交流轮岗和干警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机制制度5个。同时,在全局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截至日前,局有关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信息已有5则在“玉环机关党建”上被推送,局机关支部荣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二)聚焦“发展”,服务企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召开“公共法律携手商(协)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专项活动部署会议,通过有计划、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法治体检和走访,完成线上线下体检企业数1004家,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208个,为企业解决问题或困难530个,化解各类设企纠纷606起。深入推进“以案释法”工作,开展讲座36场,服务企业近6400家,覆盖群众数3万余人次。同时,积极打造“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今年累计发布微信160期381条,抖音177条,刊印《玉环法制》报12期15万份。 (三)聚焦“智慧”,积极培育“精品项目”建设。指导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培育工作,并向台州市申报市卫健局“中小医疗机构数字化监管玉环模式”项目。聚焦“数字法治、智慧司法”,斥资410余万元打造全功能部级“智慧矫正”中心,今年12月玉环市社区矫正中心获评首批部级“智慧矫正中心”创建达标单位。同时,引入天宜等社会组织培育开展“心启源”心理矫治帮扶精品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获评省矫正办组织评选的“省级社区矫正社会化精品项目”,截至目前,已进行心理风险评估近400人次,覆盖率100%。 (四)聚焦“基层”,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无死角”。整合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资源,通过全市1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和88名村居(社区)法律援助联络员(村级法律顾问)构建“半小时服务圈”,有效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今年,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49件,其中民事案件174件,刑事375件,开展上门服务2次,挽回经济损失330.5万余元,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受受援人赠送锦旗4面。 (五)聚焦“治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四纵五联”大调解网络,并探索“多调衔接”工作机制,完善纠纷预警机制。今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78件,调处纠纷1378件,调处成功1378件,成功率100%,涉及赔付金额1.22亿元,其中调处非正常死亡案件98件,涉及死亡人数112人。 二、2022年工作打算 (一)以统筹规范为原则,提升法治玉环建设新水平 一是着力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一个大脑”管统筹,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上级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全面检视。二是着力推进依法决策水平。推进全市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与备案审查工作向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方向开展,加强对乡镇、街道在行政权力赋权后合法性审核与备案审查工作的沟通与指导。三是着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加强基层执法改革的指导协调,确保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落地见效,进一步推广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四是着力处理好行政争议。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委员会长效工作机制,建立疑难重大案件研讨机制,处理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办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升行政争议化解实效。 (二)以服务中心为重点,营造法治营商优环境 一是推动企业法律服务中心高效运转。实行法律援助咨询、申请、受理、审批、指派、承办、监督、归档、评估等阶段实行数字化管理,全面推进法律援助网上办、掌上办机制。二是精准对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深化“法企同行”“法律体检”以及律企“一对一”走访、法律体检等服务,积极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工业园区”活动,确保企业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三是助力企业化解矛盾纠纷。发挥“网格+调解”工作模式,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深度排摸工作,对排查出的纠纷登记造册,分析研判、主动介入、有效控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困扰。 (三)以实践创新为动力,打造普法宣传教育新体系 一是高位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同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单位)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争取一季度完成数字普法项目建设与上线运行。二是切实抓好法治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进乡村社区“一村两顾问”工作,持续开展全国和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争取建设一个双普基地。三是启动数字化改革普法工作。结合浙政钉、浙里办等应用程序开展数字化普法工作,探索建设“数字普法”项目,构建“需求、研判、反馈、供给”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闭环。 (四)以普惠共享为基石,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新发展 一是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市块链+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完善远程服务网络。二是提档非诉讼调解平台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标准的要求,建立矛盾纠纷“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的高效纠纷化解模式。三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网格”运作。将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行政复议等司法行政职能全部融入网格,依托网格平台推动法律服务事项网格申请、网格办理,提升工作质效。 (五)以安全可控为红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新局面 一是大力建设“枫桥式”司法所。借鉴“枫桥经验”,推动司法所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司法所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作用。二是提升社区矫正服务质效。通过新创建的司法部级“智慧矫正中心”进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细化执法标准,严格执法程序,确保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一体推进。三是建立扫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方案,以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法治审核、社区矫正等,为扫黑除恶斗争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