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1021002687352Y/2022-116463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发文日期: | 2022-06-17 |
公开方式: | 公开范围: |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 | 文件编号: |
玉环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人大第171037号议案答复的函 |
||||
|
||||
|
||||
玉科【2022】15号 A
玉环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人大第171037号议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林海燕代表: 你们在玉环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议案已收悉,由我局主办,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委人才办、市住建局、市金融工作中心协办。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关注,议案客观分析了我市中小企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在创新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结合玉环实际,对我市更好地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策略,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很有意义。我局针对议案内容和建议及时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与协办单位沟通讨论,现就该议案答复如下: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是玉环最大发展根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更是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盘。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委人才办、市住建局、市金融工作中心等相关服务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提升企业主体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我市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我市产业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大力推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全方位优化创新环境,积极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效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时间、空间、要素等创新成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能级、高质量、全要素的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高端引领、专业高效的原则,统筹布局和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创新平台服务能力。内外联动推进科创高地建设,建强创新孵化“主平台”,梯次布局“科创走廊—高新园区—重点产业平台—综合体—孵化器—廊外飞地”的创新发展平台矩阵,加快形成“一园引领、一廊支撑、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创新发展格局。打造“一园一体一廊”,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扩面提效,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孵化基地、人才引育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浙江省玉环水暖阀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浙江省玉环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被省里列入创建, 玉环时尚家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台州市玉环无菌医疗器械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玉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台州市玉环智慧建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四家被列入台州市创建。稳步推进环漩门湾科创走廊、科创园、首建区南湾智谷建设工程。玉环(上海)科创人才飞地的运行良好。加速创新资源集聚,强化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高校院所良性互动,全力打造紧密协作的创新共同体。 二是创新人才引育体系建设。我市逐步优化美丽经济88条和人才新政,以政策奖励和财政资金的鼓励引导,带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搭好创业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生态,为人才成长打造一片优质的沃土。深化“以才引才”、“以情引才”、“以商引才”、“以赛引才”等模式,全方位宣传玉环引才政策,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来玉提供技术支持。针对全市汽摩配、水暖阀门、机床装备、家具家居及医疗器械等主导行业人才需求,采取自主创业、合伙办企、技术入股等直接引进方式引入玉环工作,以及顾问指导、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科研和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人才租赁、校地平台引才、退休返聘等多种柔性方式吸引人才在玉聚集。近年来,全市共引进“500精英”创业创新人才194名,落地创业企业57家,新增 “500精英”创业亿元以上企业1家。瞄准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发挥好省、台州市和玉环市三级科技人才招引政策的叠加效应,科技人才支撑作用进一步得到强化,省万人计划工作在台州市位居前列。自2017年省里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以来,市委人才办和市科技局全力推动省“万人计划”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培育工作,取得较优异的成绩。截至2021年度,共入选6人(台州17人),占台州市35.29%,其中入选创业领军人才4人(台州8人),占台州市“半壁江山”;2021年,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林军华更是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人才,实现玉环零的突破,也成为台州“第三人”。按要求落实相关配套奖励政策,对省海外工程师、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省万人计划、省级引智项目等项目按比例进行配套奖励,2020年以来,共兑付各类配套奖励605.7万元。奖励省级众创空间、台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台州市级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平台合计共300万元。 三是支持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持续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在玉建立创新平台,深入对接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资源,积极拓展与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合作,谋划建设玉环(宁波)科创人才飞地、新材料测试中心和中试基地。积极发挥德国创新孵化中心、澳大利亚人才创新孵化中心作用。推进现有科创人才飞地建设,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创新“科技人才活动周”举办模式。多形式举办校企交流活动,根据企业需求,分行业组织高校院所的专家,为企业开展“点单式”、“定制式”上门服务,努力促成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在科技方面进行更多的合作。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坚持走“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球创新资源协同破题”的创新之路,引导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转化科研成果,探索本市企业和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路径和方式,推进科技创新由“成果供给主导”向“产业需求主导”转变。 四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建设工作。坚持“培大扶中育小”,撬动企业技术创新杠杆,强化规模拉动,全力提升产业能级。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扎实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和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切实深化培大育强和创新主体的增量提质工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数年培育,累计认定有效期内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01家、省级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11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1124家。2021年度,我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53家,均位居台州市第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是加强企业研发创新体系培育。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或自建企业研发机构,着力提升技术赋能产业研发创新、集成创新及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撑能力。经过数年培育,累计认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5家、台州市重点实验室4家和台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71家,为我市主导产业和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支撑。2021年度我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达到17家,创历史新高,位居台州市第一。 六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度启动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垦荒播种增肥”行动,对没有R&D活动的企业开展“垦荒”行动。对未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开展“播种”行动,启动玉环市本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三年全覆盖计划,2020和2021年度共认定玉环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73家,今年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对已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开展“增肥”行动,以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方式进一步鼓励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经费R&D/GDP投入强度2.41%,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实现规上工业企业2021年度科技投入年报30.827亿元,创历史新高,企业创新实力持续增强。 积极配合市税务主管部门做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宣传和扣除落实工作,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2020年度,共落实加计扣除企业474家,总额达14.06亿元,较2019年度315家、10.88亿元分别增长了50.47%和29.23%。研发费加计扣除提前享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根据2021年10月份申报数据,我市共有541户企业享受了2021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提前加计扣除税收政策,提前加计扣除金额17.26亿元。 2021年加快推进创新券推广应用,2021年发放创新券685万元,惠及企业600余家次。 七是实施科技项目攻关。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参与申报承担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浙江双环传动参与研发的《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双环传动申报的《机器人RV减速器》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浙江双友《智能物流货物捆绑系统》项目获国家级专利优秀奖、省技术发明三等奖。截至目前,全市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40项、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9项。另外,海德曼、屹捷、环天、胜友等企业自主研发项目均获得相应行业内最高奖项。浙江环动机器人关节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合作的“协作共融机器人关键技术与整机研发”、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计量大学合作的“血液透析用中空纤维膜智能生产线成套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承担“高速度高精度高刚性车削中心伺服动力刀塔研制项目”均被列入2022年度省级领雁计划项目,获得省财政科技经费支持1024万元,为我市主导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二、下阶段工作计划 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是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例如科创大平台少、科技大项目缺、科技投入低、创新人才缺、创新能力低,科技创新工作如何有效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破题。 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林代表您提出的宝贵建议,以服务企业需求为“第一目标”,把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作为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紧盯目标,铆足干劲,抓紧落实。具体将主抓以下五大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优质服务生态。 紧紧围绕解决企业难题这个中心,持续深入开展“扶工助企”活动,强化科技、产业政策供给,贯彻落实《玉环市新时代美丽经济政策 》政策精神,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政策倾斜扶持,着力引导和鼓励加大科研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提振创新信心,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更好地引导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严格把握各类科技奖补、研发支持配套的投向,集中资金使用到有效的资源上,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确保资金用对用好。继续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垦荒播种增肥”行动,会同市统计、市税务部门,联动镇乡街道,开展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费用归集等指导培训。对未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开展“播种”行动,继续推进玉环市本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三年全覆盖行动,对已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开展“增肥”行动,以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方式进一步鼓励加大研发投入。 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会同市委人才办和市人劳局等部门搭建人才合作交流平台。瞄准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发挥好省、台州和玉环三级科技人才招引政策的叠加效应。加强科技创新重大载体平台建设,吸引和集聚高端创新人才资源,着力打造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建立创新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引进更多高层次的“候鸟型”人才,引进高校院所专家团队进驻我市科创平台。实施企业家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针对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分批次开展特色化、专业化的培训。通过激励政策发挥产业高端人才的作用,以人才创新能力体现人才价值,促进和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更好的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经济发展。 二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传和申报培训。积极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企业参加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百企创强”培育评价。依托在建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载体,着力引进一批与我市主导产业相符合的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产业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链,带动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加速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扩张,进一步充实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2022年,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以上,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 三是提升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进一步整合提升、完善深化我市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在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领域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推进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创建工作,构建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全方位加强政策配套,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严格执行标准地政策,把好入园关。在园区布局打造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等优质科创平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在创业孵化、人才集聚、“两化”融合、互联网创业创新、科技金融结合等方面,形成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科创提升、产创联动发展格局。 推进“环漩门湾”科创走廊建设。打造集科研机构集聚区、研发中试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检验检测区、配套服务区七位一体的高端综合性科技创新园区。提升天津大学玉环数控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500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园,确保更多的优质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落户园区。坚持政府主导开发、企业社会力量两手抓企业孵化成长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台州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结合老旧工业点改造和小微企业园建设,盘活现有的闲置办公楼,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社会化、开放式运作的众创空间;有效整合政府部门现有标准厂房资源,走出低效租赁模式,改造提升为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的孵化、中试、加速平台。 提升省级和台州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功能。推动《玉环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有效落地,全力推进省级和台州市级各类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导入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全力推进二三产融合、产城融合、产村融合。 四是加大企业研发创新激励。健全鼓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机制。加强创新券推广应用,通过以“券”代奖激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 目前我市的《玉环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新时代美丽经济建设的若干意见(修订)》(玉政发〔2021〕21 号)目前正在修订中,我局已经建议将提高创新券政策支持力度纳入到该政策讨论稿中:扩大科技创新券的支持额度和补助范围,按照企业应支付费用最高给予50%补助,单个企业1年内给予最高补助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端及以下层次人才分别给予每年最高25万元、20万元、15万元的创新券额度,人才类别参照《台州人才新政三十条》中的台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预计全年将发放80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约17%,截至目前已经发放2022年度创新券额度200万元。 继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垦荒播种增肥”行动,进一步夯实企业研发体系建设基础,配合税务主管部门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会同市统计局和市税务局做好企业研发投入财务归集和指导工作。力争2022年R&D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或赶超省平均水平。 五是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等技术在缝制设备、机床装备、智能家居、水暖卫浴、医疗器械等装备中的应用。依托天大玉环数控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浙大台州研究院等技术资源优势,推广和应用智能可重构数控系统技术,为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等产业“机器换人”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设备研发、设计、培训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积极谋划加快发展的思路、路径、目标和保障措施,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创新型人才携带科技创新成果来玉环孵化。进一步做足对台文章,尽快吸纳台湾数控机床企业及创新人才来玉环投资创业,特别是针对涉及关键功能部件的企业,建议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提供良好服务。 实施新兴产业引培和成果转化。多方借智借力,主动走出去,打通企业与北京中关村、天津、上海、深圳、杭州等创新资源富集地区的连接渠道,把创新资源引进来、用起来、留下来,实现创新资源互联互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大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与攻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研发攻关类项目。突出“互联网+成果转化”,鼓励企业购买引进先进技术成果,开发转化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新产品,量质并举提升技术交易。2022年,我市技术市场交易额力争达12.96亿元。 我们将以提案办理为契机,整合力量、明确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统筹布局,优化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为推动主导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朝着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玉环”不懈努力。 最后,衷心感谢诸位代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玉环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5月30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