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台州市六届二次党代会、玉环市第十六届二次党代会和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聚焦打造“一极三城”奋进总定位和建设“四个玉环”奋进主基调,聚力花园式港口城市建设,着力补齐玉环城市功能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形象,显著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结合玉环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聚力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玉环”,推动“山海连城、港湾拥城、强产优城、公园绿城、人文润城”“五城联动”,奋力打造“山、海、岛、港、湾、城”相融共济的花园式港口城市升级版。
二、行动目标
践行“高标规划—重点建设—内涵提升—精细治理”现代城市发展路径,通过系统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推动主城区规划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资源配置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城市特色优势更加鲜明,交通互动联系更为紧密,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跃升,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区域竞争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全力彰显玉环花园港城魅力,满足人民对新时代玉环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
三、主要任务
(一)规划引领行动。坚持国际化视野、前瞻性理念,突出精准规划、精致建设,全面提升玉环设计水平。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强化要素保障。按照“三生融合、多规合一”原则,立足花园式港口城市建设目标,优化城市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完成市、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形成“一心两区三带四域”国土空间格局。以城市设计为指引,抓好规划管控。2023年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设计、城市空间建设与风貌管理导则编制,研究形成可实施、可传导、可落实的规划实施和设计管控体系;完成玉环新城(漩门三期)城市设计,打造适应未来发展、秩序清晰、开放共享、特色鲜明的城市新空间;完成坎门街道酷车小镇城市设计,打造产城融合、渔港文旅镇;启动大麦屿街道花园工港城市设计,促进港城融合发展。以专项规划为协同,抓好品质提升。完成玉环市花园港城建设行动计划,全面贯彻“山海连城”建设理念,引领近期城市建设活动;开展城区15分钟生活圈布局规划,以未来社区理念,整合完善政务、商务、服务三大类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植入两级生活圈邻里中心,补足社区生活设施短板;完成“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提升城区公共服务水平;完成玉环学前教育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设施,满足就学需求。以精品设计为抓手,推进精致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特色化发展,加快城中路西侧地块改造,打造玉环特色餐饮街区。邀请国内外顶尖设计师开展玉环医疗中心、台职院玉环校区、前山“城市阳台”文旅项目等方案设计,打造一批兼具现代性和地方性的玉环特色精品建筑。(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花园办、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城市更新与发展中心、市城建集团、玉城街道、坎门街道、大麦屿街道、玉环经济开发区)
(二)城市更新行动。坚持“政府统筹、多方参与,规划引领、系统有序,民生优先、共治共享”的基本原则,紧扣“挥师大城南、跨越分水岭、打造主轴线、盘活空闲地、扮靓老城区”改造思路,将城南作为主城区与漩门三期的连接区块,打好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蝶变”收官战。坚持“留改拆”并举。聚焦空间格局重塑、公共服务配套、宜居环境打造等,稳妥有序开展老城区城市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采取综合整治等方式,通过“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鼓励连片规模化改造运管,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2023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个。明确“留改拆”区块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实行大片区开发,焕发老城新活力。2023年,启动章家B区块、山脚下、汽摩园区西区、环东、坎门水龙等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加快中央商务区片区开发,实施两个公园和前山头城市阳台建设,完善城南交通路网,精建精美“新老城衔接融合区”,圈层式、延伸式推进“大城南”改造。推进农贸市场更新提质。采取“改造提升、关闭拆除、搬迁安置”等方式,开展农贸市场提质更新,推进临时交易点和马路市场专项治理,探索村办市场国有化托管模式。2023年,已有农贸市场的乡镇(街道)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启动五星级文明规范农贸市场培育,争创四星级文明规范农贸市场,提高城乡放心农贸市场覆盖率。(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城市更新与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建集团、玉城街道)
(三)交通畅行行动。深度接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建市域“30分钟交通圈”。推进一批骨干路网建设,重点推进大麦屿街道疏港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台州1号公路玉环示范段工程(鲜叠至环海)、S226(76省道)玉环龙溪至坎门段改建工程(一期)。持续打通“断头路”,集中精力破解群众出行难和交通堵点问题,开展纬二路、广陵南路和经八路延伸段、内环东路、内环西路等“断头路”治理。完善公共停车场配置,启动实施智慧停车试点建设,建设全域停车系统,新增公共停车位600个。落实“清障+抓拍”“整治+巩固”工作措施,加大主次干道及人行道电子执法力度,保持常态化严管态势。健全完善停车泊位数据库,合理利用价格分区,加快车辆流转频率,提高停车场利用率。(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更新与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市发改局、市交警大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建集团、市交投集团)
(四)品质社区行动。把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加快推动未来社区从点上试点走向面上推广。打造全域未来社区。坚持党建统领,优化社区功能布局,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公共服务集成,深化5—15分钟生活圈服务资源配置,塑造片区活力点,加快“三化九场景”等优质公共服务从局域供给向全域覆盖。2023年计划完成县东社区、海港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及数字化改造,重点推进东风未来社区和塘垟未来社区建设。推广全民体育运动。推进小型运动场地和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公园绿地、桥下空间建设惠民、便民运动空间,2023年新建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5个、体育特色口袋公园5个,足球篮球场、门球场11个,努力构建市区“10分钟全民健身圈”,更好满足辖区赛事活动和全民健身需求。(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各乡镇〈街道〉、玉环经济开发区)
(五)景观提升行动。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立足山、海、湾、滩、岛交相辉映的自然优势,亮出榴岛山海锦绣、叠翠繁华的“颜值”和“气质”。清理“空中飞线”。进一步推进“飞线清网”行动,聚焦城区和乡村主次干道、景区、住宅小区等区域,多管齐下加强管线综合整治,全面解决城市空中“蜘蛛网”密布问题,消除视觉污染。清理拆除主城区废弃线缆杆、标志杆、通信杆、信号杆及桩基并恢复好路面市政设施。清理“观海障碍”。对影响观海视线的绿化进行清理,去除一批阻挡观海看景的视线障碍。以打造城市阳台为契机,做好山体周边的“移林透海”工作,同步跟进去除一批临港临海交通道路和游步道两侧的“密厚绿化带”和“茂密大树冠”,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海、显得出滨海风情。着力加强城市门户、城市道路、城市公园、街景立面等重要区域和节点的提升,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一步一景”的城市画卷。升级道路景观品质。结合城乡风貌整治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实施品质道路建设导则,积极提升主干道路和重要节点的景观绿化品质,推进公园绿地复合功能,完善带状公园廊道建设,均衡布点社区公园,建设口袋公园,按照“300米见绿、500米建园”要求,推动三合潭城市公园、城南核心区中央公园、城市阳台、玉环公园改造等建设,2023年建成口袋公园8个;加快坎门街道解放塘河游步道、坎门中心渔港东港区护岸游步道、海山乡南滩路等慢行绿道10公里建设,搭建人与自然共生、成环联网的绿道游憩网。到2023年底,成功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评,各乡镇(街道)、玉环经济开发区至少开工建设1个“公园绿城”标志性项目,基本实现“一镇(街、乡)一廊道、一村一公园”。升级改造街巷品质。整合海韵渔乡、柚乡风情,打造具有玉环辨识度的城市标识。对主城区交通指示牌、公交站台、书报亭、交通隔离栏、垃圾箱等基础市政设施和城市家具进行统一设计,全面纳入一体化管控提升范畴,系统推进城市形象工程。(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玉环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街道〉、玉环经济开发区)
(六)精细管养行动。下足“绣花”功夫,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紧扣影响城市面貌、城市形象的显见性市容秩序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实现显见性市容违法行为“动态清零”,显著提升并长期保持城市全域有序面貌。全面推进道路街巷更新治理项目全覆盖、长效化,落实市政基础设施日常管理维护责任,及时修复破损路面、道板及绿化,保持道路硬化平整,无明显坑洼积水,花坛绿化无缺失、沿口无缺损,亮化设施外观完好、无功能缺失,围墙、雕塑、街景小品等载体与周边环境协调,维护到位、管理到位。到2023年底,实现“不让每一寸土地裸露,不让每一块土地闲置”,建成20个三角梅特色村,10个三角梅特色小区。规范占道经营。推进市容市貌整治提升,落实市容秩序常态化管理,到2023年底实现显见性市容违法行为“动态清零”。坚持“疏堵结合”,利用闲置地块、废旧厂房等,合理设置便民疏导点、摊贩中心等经营疏导场所,实行定点、定时、定保洁、限经营范围的规范管理。整治夜间亮化设施,建立健全“即查即改、修复到位”的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现亮化缺损、破残、脏污及存在安全隐患的亮化设施和店招标牌。规范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管理。对工地围挡样式进行统一设置,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及出入口要做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必须设置车辆冲洗设备并正常使用,禁止车辆带泥上路。强化渣土车、运输车全过程监管,保持车容车貌干净整洁,密闭运输,严肃查处带泥上路、抛洒滴漏、乱偷倒乱排放等违法行为,渣土运输车辆密闭运输率达到100%。开展物业住宅小区管理服务提质行动。推进城市小区“五好双强”达标创建,再创建一批“红色物业”小区和省级红色物业示范项目。规范业委会运行,努力实现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动态成立率保持在90%以上。加快“智慧物业”推广应用,实现“智慧物业”推广覆盖率100%。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高品质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执法保障。(牵头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花园办;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建集团、市交投集团、各乡镇〈街道〉、玉环经济开发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玉环市品质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乡镇(街道)以及玉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国有企业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长定期召开督评会,副组长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保障行动有序推进。
(二)统筹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拆建管衔接一体机制,推进基础设施融合、运行机制融合,推动城市监管运营体制优化改革。建立城市总规划师总体参谋、区域总设计师全程把关、专项总设计师专业咨询的“两级+专项总师”制度,推行规划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系统引领主城区品质提升。
(三)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要求,压实项目落实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协调、做好配合、形成合力,将城市品质提升重点项目纳入市对各乡镇(街道)和市级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督查。
(四)加强要素保障。加强规划空间和土地指标保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引导要素资源向主要平台及重大项目集聚配置。加大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保障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建设资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提供财力保障。
(五)做好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体作用,系统宣传城市品质提升的理念和重要意义,及时准确解读实施规划和政策措施,全程跟进、全力挖掘、全面报道重点项目工作进展、成绩成效、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等内容,广泛采用“互联网+”、交互式、体验式等多种形式,有效收集社情民意,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附件:1.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项目清单(规划引领行动)
2.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项目清单(城市更新行动)
3.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项目清单(交通畅行行动)
4.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项目清单(品质社区行动)
5.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项目清单(景观提升行动)
6.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项目清单(精细管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