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资讯中心 > 玉环要闻

亦说灵门梭子蟹

信息来源: 玉环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11-15 12:43 浏览次数:

来源:玉环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11-15 12:43

  螃蟹确实丑,宋代诗人朱贞白在《咏螃蟹》说:“蝉眼龟形脚似蛛,未尝正面向人趋”。螃蟹长着一对奇特眼睛,和蝉眼差不多,又如一对带把儿的小球,可以自由地转动,而且伸缩自如。身子接近龟,只有胸部与腹部,头胸部顶着盔甲。由于肌肉退化,腹部扁平,紧贴在头胸甲的腹面。前端有一对发达的螯足,后端有四对蜘蛛脚,总是侧身而走,从未正眼儿瞧过人,估计在海龙宫那里也这般“横行霸道”。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咏:“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螃蟹,本来称“旁蟹”,就是指横行。宋陆佃《埤雅.释鱼》中说蟹:“旁行,故今里谓之旁蟹”。是后世文人好事,在“旁”字加上一个虫,才叫螃蟹。看着青灰色的梭子蟹张牙舞爪,不知怎么,我想到了《水浒传》的矮脚虎王英,“天青衲袄锦绣补,形貌狰狞性粗鲁”。

  不过,螃蟹的味道实在鲜,俗话说:“蟹味上桌百味淡”。食蟹在我国历史悠久,西周时蟹已成为御膳。《汲冢周书》就记载周成王时,海阳献蟹入贡的事。历史上赞美螃蟹的诗文太多了,例如:宋苏东坡诗曰:“堪笑吴呈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明代李时珍赞云:“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黄持螯,略赏风味。”清朝李渔更称螃蟹:“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不过这些是淡水蟹。

  螃蟹中最好吃的是梭子蟹,梭子蟹生活在大海里,活的梭子蟹有一种味觉感受,叫做“鲜甜”。梭子蟹,俗称“白蟹”,似织布机上的梭子,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梭子蟹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宋宝庆《四明志》——“象山梭子蟹”。现在,玉环“灵门梭子蟹”名闻遐迩,是沙门镇地标性美食。灵门村位于玉环市沙门镇东侧,面朝东海,临近滨港工业城,境内灵门渔港被列入国家二级渔港,是以捕捞为主的渔业生产专业村。该村有许多流蟹(流刺网)渔船,每年进入秋汛渔业生产后,以捕获梭子蟹为主。灵门海鲜大排档在挡浪坝上,食客们来这里大快朵颐,就是冲着梭子蟹,也是冲着既可品尝美食又可享受滨海风景的惬意。

  公历8月一11月,是梭子蟹最鲜美肥大的季节,梭子蟹可煎、炒、呛、腌,最经典的还是清蒸,清蒸使膏脂不致流入汤中,可最大程度保留蟹的原味与营养。母蟹的黄多膏香,想吃肉就吃公蟹。配上新鲜的姜末和食醋,蟹味更鲜美。螃蟹气味咸、寒,而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散寒解毒之功效。清蒸梭子蟹看似简单,其中也有技巧,灵门几家海鲜大排档做到短时间内将梭子蟹蒸熟,做到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肉汁饱满。不懂个中巧门,清蒸梭子蟹,往往会让蟹脚儿断掉。虽然自个儿吃没啥影响,但蒸出来的外观不完整。清蒸时间控制不准,不是造成未熟,就是过了,蟹肉变老。摆放方式不正确,会锁不住水汁,淌漏白膏。有那么一句诗:“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蟹饮酒菊花天”。梭子蟹也分雄雌,雌蟹长蟹黄,雄蟹长蟹膏。一般农历八、九月间,母蟹产卵的时期,蟹黄肥厚,口感鲜美;到了十月份,母蟹蟹黄减少,而公蟹的脂肪开始堆积,蟹膏饱满肥厚。

  清蒸梭子蟹时不用放盐,蟹内本吸有海水,已存咸味。正确的做法是:将梭子蟹各部位刷洗干净,但不要拿掉绑在梭子蟹上的蒲草。梭子蟹肚皮朝上码放在蒸笼上,接着在每一只梭子蟹的肚皮上,摆放一片生姜,以消除梭子蟹的部分寒气。在锅内加冷水,把蒸笼隔水放在锅上,盖好蒸盖,开火开始清蒸。大火清蒸约10分钟后关火,不要开盖,焖3~5分钟,巩固一下熟透度,然后取出梭子蟹,剪掉蒲草,趁热享用。梭子蟹吃多有一种饱涨感,所以能连续吃两只梭子蟹的人不多。

  “吐光蟹小满含膏,绍酒真堪餍老饕”。螃蟹佐美酒,无论是独酌还是聚饮,自古以来都视为人生的一大快事。朋友,请来玉环这海岛城市吧。当月明星稀,你坐在灵门港人声鼎沸的排档广场,品尝着梭子蟹、饮着美酒,观赏海景、吹着海风,肯定畅快的不知天上人间了。

  作者:张凌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