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确保“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
||||
|
||||
|
||||
4月11日下午 全市防汛备汛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戴金勇,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防汛防旱事务中心主任王令聪,市气象局气象台台长陈华忠出席发布会介绍防汛备汛有关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进一步修订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防台抗旱工作责任制,推进防汛指挥机制有效运转。目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的常务副指挥均由负责常务线的副乡镇长(副主任)担任,应急办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全面校核更新了水利工程、乡镇防汛责任人、村居网格责任人和应转移人员等信息,并将在《今日玉环》向社会公布乡镇(街道)、村及水库(山塘)防汛行政责任人。 自2月3日省防指发布关于防汛备汛大检查通知文件后,市防指立即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防汛大检查。在乡镇(街道)、部门自查的基础上,3月上旬在乡镇(街道)、部门自查的基础上,市防指组建五个工作组,由市应急管理局领导带队,到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开展防汛备汛督查。共出动450人次,排摸八类风险隐患,共检查点位260处,发现隐患41处,已完成整改32处,剩余9处隐患目前正加速整改中,已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按照“县乡统筹、分级分行业自储”的原则,市防指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村居(社区)已参照《浙江省应急物资储备参考标准(试行)》,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据统计,全市共储备卫星电话294台、柴油发电机255台、汽油发电机29台、排水泵245台、冲锋舟24艘、橡皮艇36艘等各类防汛应急物资。此外,我市共设有避灾安置场所170个(其中县级1个,乡级16个),总面积13.5万㎡,可安置人员4.9万人。 ![]() 问我市今年汛期的天气气候情况如何?从气象的角度来说,对于我市的防汛备汛有哪些建议? 答:根据目前气象资料综合分析研判,预计2023年汛期(4月15日至10月15日)我市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偏重,旱涝台并存,总降水接近常年或略偏多,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气温总体偏高,二是降水分布不均,三是灾害性天气事件较为频繁。 ■梅汛期降水(6月前后)较常年略偏多,入梅时间较常年(6月10日)略偏早。 ■盛夏有阶段性高温热浪,梅汛期结束后将有阶段性高温少雨期,高温天数较常年偏多,但高温热浪影响较去年偏轻。 ■春夏季局地强对流灾害多发,易发生短时强降水、强雷电、雷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台风影响偏重。预计2023年汛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略偏强、位置偏北略偏西,台风西北行或北上可能性大。将有3~5个台风影响我市,接近常年或略偏多,其中1~2个台风可能对我市造成严重影响,台风影响重于去年,同时也要警惕登陆福建的台风对我市的不利影响。 一、重点防御台风和东风波暴雨灾害。需加强防范台风带来的暴雨、大风和风暴潮灾害。做好对台风暴雨可能引发的内涝、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防御准备。另外,夏秋季节东风波暴雨影响概率较大,且降雨强度不亚于台风,也需高度警惕。 二、高度警惕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强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具有局地性、突发性、致灾性强的特点,极易引发突发性事故及灾害(如3.22冰雹天气过程)。同时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时效短,防御难度大,需加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应急防御能力。 三、注意防范涝、旱的阶段性转折。今年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的可能性较大。如梅汛期雨量较丰,之后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降水偏少,旱情发展严重时又出现较严重台风灾害,需密切关注涝、旱的阶段性转折,在做好阶段性防汛工作的同时,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 在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汛期出现极端天气事件和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近一步增加,下一步玉环市气象部门将严密监测、分析研判影响气候的关键系统和天气气候特征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问防汛备汛的目标是“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具体将怎么做? 答:将通过三方面举措,提早谋划、周密准备、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达成这一目标。 一、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防汛防台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县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规范工作程序和内容,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责任落实到乡镇、村一级,把防台防汛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实到最基层、最前线、最实处。 二、加快隐患治理。加快对汛前排查隐患点的治理,排出任务表、责任表、时间表,做到任务明确、时间明确、责任到人。加强地质灾害点监测和易塌方路段的监测治理。并强化防汛督查督办,确保限期整改、挂牌销号。 三、严格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汛情预警预报,完善值班记录。及时掌握汛情、工情、险情、灾情,密切关注舆情动态,主动发布台风防御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和互动,确保信息畅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