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资讯中心 > 玉环要闻

好逛、好看、好吃、好玩!“非遗”市集让非遗文化走向生活、回归烟火

信息来源: 玉环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6-13 09:12 浏览次数:

来源:玉环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6-13 09:12

芦浦镇西塘村大坑片,像大多数的山村一样,常年绿山清水环绕——三面环山,村庄内两条溪流穿过,家家户户沿着溪流两侧、贴着山坡建房居住,一条通村道路从山脚绵延入山林。

6月9日这天下午,这个村庄热闹非凡,不断有人沿着村道蜿蜒而上。玉环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芦浦镇“非遗”市集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吸引了不少玉环当地民众前往游览体验。活动从下午3时30分一直持续到晚上8时30分。

掀开一道写有“风土”二字的布帘,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熙熙攘攘的百米长街,一排排红黄相间的古式灯笼下游人如织。沿街有近30个摊位,既有踢毽子、投壶、做灯笼等传统娱乐项目,又有展示船木刻字、金属雕塑制作、章氏中医肾病疗法等玉环本地非遗文化的展示,还有文旦香薰、糯米排骨等商品销售。

不少人身着古风华服,摇着团扇谈笑风生。两个古装女孩笑着从农家中跑出来,手臂上挽着的竹篮里,一把白色栀子花夹着绿叶探出头来,来自热情淳朴的村民的馈赠。饱经风霜的石头墙上挂着五彩缤纷的纸鸢,古老的拱桥上、飞檐画柱的凉亭里站满了人,腿脚不便的老人忍不住拄着拐杖走到家门口往山下张望。远处的凌霄花下,玉环鼓词传承人悠扬的弹唱伴着咚咚鼓声、铮铮琴声传来。这一切都让这个古朴的村庄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我宣布,玉环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芦浦镇非遗市集正式启动!”

随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群一声令下,在场的领导、嘉宾一起推动轴杆,玉环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卷轴缓缓打开。

芦蒲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岍介绍,芦浦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非遗资源,辖区内有3个传承上百年的非遗项目——红山走马灯、尖山狮子灯和上金鱼灯,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纪恩诗摩崖题记,有历经百年风雨的战斗堡垒——尖山吴氏碉楼,有“深山藏古刹,神怡百丈岩”的百丈岩3A景区,文化资源独具特色。

仪式上,芦浦镇将当地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非遗代表性项目《六哥争山》录制成光盘,赠送给市文广旅体局,并现场安排红山走马灯、尖山狮子灯进行展演,让到场观众一睹非遗文化传承不息的活力。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引导大家讲好非遗故事,传承非遗文化,让传统文化、非遗技艺融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共同营造欢乐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张岍在致辞中说道。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市一直重视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并不断结出硕果。2022年,第八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我市共有7人入选。2023年1月,章氏中医肾病疗法入选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4月,玉环火山茶非遗工坊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

目前,玉环市共拥有各级非遗项目92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35处,可移动文物藏品658件/套;成功创成浙江省民间艺术文化之乡3个,省级非道主题小镇1个、台州市级非遗主题小镇2个,省级非遗工坊1家,合州市级非遗主题旅游线路1条,非遗展示体验点3家。鳌龙鱼灯舞两次获省级非遗最高荣誉“非遗薪传”奖,“玉环火山茶”“玉环鱼面小吃”亮相央视一套《非遗里的中国》,各类文遗项目在各地各类展演与展会中,成为了对外展示的“金名片”。

“我们玉环对非遗是很重视的,非遗项目也是比较多的。”船木刻字传承人黄祥游这几年因为非遗文化的交流去过其他县市区,深有感触。

几块旧船板、几把刻刀、画笔颜料,还有几件代表作品,这就是黄祥游的摊位。“船木刻字是以船上这些旧的木头来做的。像这些是来自船的甲板,像这个就是船的下面的部分。”黄祥游一遍抚摸船板作品,一边介绍,“这些船木有很多自然的纹理,千疮百孔,那我们就相应按这个硬件创作。像这块,我写出一个‘砺’字,就像人生经过的很多磨砺。”

黄祥游告诉记者,船木刻字技艺传承了有100多年,于2017年入选玉环市非遗项目,现在是台州市非遗文化。“我来参加这个市集,就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我们曾有过这样的发展过程,我们的生活曾经有过这么一些内容,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生活里的非遗文化。”

此次“非遗”市集为了充分展示非遗文化,特设四大场景、摊位及项目近40个,以“好逛、好看、好吃、好玩”的理念,让非遗项目接地气、聚人气,让群众充分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

市民张肖林当晚和朋友预约了村里的一家餐厅吃饭,没想到进入了“非遗”市集,她边走边看边拍,目不暇接。“我刚刚仔细看了非遗名录,这里还有现场摊位可以看到非遗文化的作品,非常好玩,超级开心。”张肖林笑着说道。

李慧瑾是芦浦中心小学的教师,当天一身古装带着朋友和学生前来。“很有意思!项目很丰富,NPC(角色)很好玩,我们跟摊主的沟通也富有趣味。”李慧瑾说,这样充满活力的市集让非遗文化寓教于乐,真正地“活”起来。

玉环竹篾编制技艺传承人王春法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前来,非常高兴。王春法作为传承人,深感传承责任之重,因为竹篾编制技艺目前面临失传的困境,只要有人学,他就愿意带:“我想人家跟我学习,所以我把这些竹篮、竹篾画作打起来放在这里展示。”

薪火相传,共享非遗。此次“非遗”市集是当天整个“海韵潮集·西塘雅集”等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希望将其打造成一场全方位、近距离展示玉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宴,也希望借助此次活动进一步激发非遗产品活力、促进文化消费,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

玉环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呈锋介绍,此次活动特地把玉环的众多非遗文化项目梳理了一遍,选择了芦浦当地有代表性的以及新近入选非遗项目的文化进行展示。

“让广大老百姓更多地了解我们非遗文化,更加直观地展示非遗文化,让老百姓直接受益于非遗文化的一些功能跟效果,让非遗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林呈锋说道。

作者:陈晶晶 摄影:陈晶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