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市级部门 > 市发展和改革局 > 规划计划 > 规划信息
索引号: 113310210026874082/2021-109662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市发改局 发文日期: 2021-07-15
公开方式: 公开范围: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文件编号:

玉环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信息来源: 市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07-15 09:48 浏览次数:

来源:市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07-15 09:48

玉政发〔201613

 

 

玉环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玉环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玉环县人民政府

2016411

(此件公开发布)

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玉环县人民政府

2016年3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及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回顾    

(二)发展环境    

二、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坚持创新发展,打造玉环经济升级版    

(一)推进工业强县建设    

(二)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    

(三)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四)聚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四、坚持协调发展,建设港湾型海岛城市    

(一)优化县域空间格局    

(二)做特做优海岛中心城区    

(三)促进乡镇特色化发展    

(四)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五)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六)大力推进城乡综合改革    

五、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园    

(一)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积极建设低碳城市    

(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六、坚持开放发展,激发区域活力    

(一)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    

(二)提升对外开放和合作水平    

(三)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七、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一)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    

(二)健全高效率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治理体系    

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二)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九、落实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实施项目带动    

(三)加强要素保障    

(四)营造发展环境    

(五)创新实施机制    

《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玉环县委关于制定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订,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打造“海上都市、美丽玉环”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及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玉环发展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县紧扣深化改革主题,把握转型升级主线,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服务业兴县、依法治县”,全面实施全岛新型城市化战略,全力打造“海上都市、美丽玉环”,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1.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全县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从2010年的309.33亿元、74160元增加到2015年的438.67亿元、101961元,年均分别增长7.24%、6.57%。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从2010的年40.14亿元、18.2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2.3亿元、34.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49%、13.58%。2015年我县位居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16位、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28位。

2.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从2010年的6.4:63.09:30.51调整到2015年的6.8:55.6:37.6。农业方面,农业园区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等“两区”建设稳步推进。工业方面,《关于调整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有关政策的意见》等一批政策出台;工业集聚和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汽摩、阀门等支柱行业加快发展和升级,电镀中心、清港医疗器械自动化装备制造基地投用,龙溪阀门园区梅岙区块启动建设;“四换三名”工程、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不断推进。服务业方面,社会资本投向医疗、教育、港口等领域发展的一系列新政策制定出台;亿联·玉环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浙江文旦小镇电子商务创业园等电商平台正式运营,跻身“全国电商百佳县”第43位;经济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列入交通运输部试点项目,方林汽车城投用,大润发超市主体完工,中国玉环国际阀门城一期交付使用,中国玉环国际阀门城二期、玉环国际家具精品城等项目主体结顶,新城城市广场商业综合体、总部经济基地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

3.基础设施顺利推进

“十二五”期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82亿元,年均增长22.17%。垃圾焚烧发电、大麦屿渔港、鸡山渔港扩建等工程建成投用。玉大线公路改建(大麦屿兴港路)、西青岭隧道及接线、双港路延伸线路、清港垟根隧道及接线、沙门环沙北路实现通车。“一关三检”、500千伏玉环至乐清输电线路(玉环段)等项目完工,漩门三期围垦项目基本完工,76省道复线南延玉环楚门至大麦屿疏港公路建成通车,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旅检大楼)主体工程完工。乐清湾大桥及接线、S226温岭岙环至玉环龙溪段改建(玉环段)等工程全线动工,温岭泽国至大麦屿疏港公路(玉环段)工程开工,玉环县楠溪江引水等工程前期进展顺利。“十二五”规划安排的63个实施类项目28个完工或基本完工,20个项目在实施,15个项目未实施。

4.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我县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浙江省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十二五”期间,我县深入实施《浙江玉环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规划》,全盘谋划涉海基础设施、“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海洋清洁能源、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洋科教创新和生态保护等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沙门滨港工业城二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开发,干江滨港工业城小微企业创业园实现供地。大麦屿港区通过一类口岸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大麦屿至丹东港集装箱新航线开辟,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095万吨,同比增长2.28%。台州港大麦屿港区对台直航客货滚装码头加快推进,对台货运直航试运行启动,对台客运直航进一步巩固,两岸车渡基地建设积极谋划,对台经贸合作区深入建设。

5.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十二五”以来,全力推进全岛新型城市化。老城改造稳步推进,60号地块华鸿房产项目开工,后沙旧区一期拆迁全面完成。新城建设再上台阶,功能设施逐步完善,商气人气加速集聚。楚门小城市培育考核连续四年荣获全省优秀,跻身省内最具吸引力小城市十佳行列,时尚家居小镇列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沙门省级中心镇培育工作有力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扎实推进,105个治水项目全部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龙溪镇山里村列入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沙门镇墩头村、清港镇前路村、芦浦镇大坑村、干江镇白马岙村等4个村列入省级试点。龙溪动漫花谷、鸡山岛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6.生态环境显著优化

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文明示范城市成功创建,省“无违建县”创建获得先进,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七大河系重金属污染、黑臭河基本消除,治水、治气初显成效,环境质量有效提升。玉环经济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编制完成,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保护示范、大麦屿风电场等14个项目列入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深入实施,PM2.5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投运。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增至9个,列入全国“一事一议”转型升级试点县,海山海湾生态修复红树林移植项目二期圆满完成。

7.民生社会更趋和谐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0年的32930元、14161元增加到2015年的51586元、25171元,年均分别增长9.39%、12.19%,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教育振兴计划圆满完成,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通过,高考重点率从五年前全市末位跃升到全市首位,玉环中学跻身全市先进学校行列。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成功,影城、书城建设基本完工,桃花岭文化广场建设推进顺利,第十五届省运会金牌数居全市第一。我县2014年被列为省级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县行列,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县老年活动中心项目启动,居家养老服务业照料中心建成224家。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环西经济适用房、海都花园安置房分配投用。汽摩区块一期保障房建设完工,汽摩区块二期、三期和坎门一期、龙溪一期、沙门一期保障房建设基本完成,楚门一期保障房推进顺利。法治玉环建设纵深推进,连续10年被评为省平安县,成功夺得“平安银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8.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全面实施,中介机构清理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扎实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势推进,市民卡工程系统投入运行,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推进,永和流体获上市批准,3家企业登陆“新三板”,31家企业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双环传动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2亿元,县交通投资集团共发行20亿元企业债券,苏泊尔发行3亿元企业债券,PPP融资模式建立,县污水处理中心项目完成招标。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启动。县第二人民医院去行政化改革试点启动,民营医院新批5家。户籍制度改革试点被誉为“玉环样本”。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实现全覆盖,村级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流转试点启动,“小产权房”清理试点走在全国前列。撤县设市顺利推进。全县首个保税仓库投入运行。自营出口额从2010年的27.39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34.09亿美元。

表1:我县“十二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类别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10年

基   数

“十二五”规划目标

“十二五”完成情况

2015年

规划目标

年均预期增速(%)

2015年

实绩

年均实际增速(%)

完成

与否

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

309.33

474.22

9左右

438.67

7.24

未完成

人均生产总值

74160

111108.2

8.5

101961

6.57

未完成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87.39

9

139.62

未完成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30.51

35

[5.25]

37.62

[7.11]

已完成

财政总收入

亿元

40.14

64.65

10以上

72.3

12.49

已完成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8.25

29.39

10以上

34.5

13.58

已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0.09

198.53

27

163.55

22.17

未完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5.66

173.09

18

154.14

15.29

未完成

自营进出口额

亿美元

29.59

47.66

10

35.14

3.5

未完成

自营出口额

亿美元

27.39

45

10

34.09

4.47

未完成

常住人口城市化率

%

58.76

62

[3.24]

61

[2.24]

未完成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

1.41

3

[1.59]

1.78

[0.37]

未完成

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1.72

4

[2.28]

1.96

[0.24]

未完成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12.2

13.8

[1.6]

13.8

[1.6]

已完成

耕地保有量

万亩

14.16

15.56

已完成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0.5383

0.4468

[-0.0915]

0.42(预计)

[-0.1183](预计)

已完成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30

17.07

已完成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万元

6.84

上级下达

4.43(2014年)

已完成

主要

污染物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

%

[-12.1]

[-14.72]

已完成

氨氮排放量

%

[-13.7]

[-13.7]

已完成

二氧化硫排放量

%

[-11.0]

[-13.43]

已完成

氮氧化物排放量

%

[-5.0]

[-6.52]

已完成

林木蓄积量

万立方米

28.5

30

[1.5]

32

[3.5]

已完成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5243

[25000]

[35000]

已完成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4

<4

2

已完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930

48385

8

51586

9.39

已完成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61

21788

9

25171

12.19

已完成

城乡居民收入比

2.3:1

2.22:1

2.05:1

已完成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万平方米

上级下达

[15.93]

已完成

人口自然增长率

6

≦6

3.27

已完成

人均预期寿命

76

78

[2]

77.02

[1.02]

未完成

职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21.7

25.8

[4.1]

30.15

[8.45]

已完成

城镇职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38.6

41

[2.4]

45.43

[6.83]

已完成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0.23

0.13

0.124

[-0.106]

已完成

注:(1)全县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2)从2015年开始,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包含地方基金收入,如剔除这一收入,“十二五”年均增速分别为11.72%、11.94%;(3)规上工业增加值2010年统计口径为500万元以上,2010年之后统计口径为2000万元以上;(4)[]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

(二)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转型时代,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全球治理体系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美欧再工业化战略以及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和互联网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发展进入以“中高速、中高端、新动力、新矛盾”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改革、创新、新型城镇化“三大红利”逐步释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深入实施。

从省市看,浙江提出要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以“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总要求,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省发展树立更高的坐标;台州提出了建设“一都三城”的战略目标和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实现升级版的互联互通、不遗余力补齐短板等“三大历史使命”,力争在新一轮大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

在上述背景下,我县面临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挑战:一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旧增长动力逐步衰减,县域经济缺乏新增长点支撑,面临增速下滑的严峻挑战;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创新驱动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海洋经济发展滞后,面临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弱化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的挑战;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面临结构严重失衡的挑战;四是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构成缺位,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空间布局不尽合理,面临城市服务功能支撑我县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力度不足的挑战;五是开放水平不高,大麦屿港开发开放整体进展还不快,对台和港口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同时面临着“南北夹击”严峻形势,港口面临被边缘化的挑战。

同时更应看到我县面临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浙江省“四换三名”工程加快推进、台州市“一都三城”目标提出,都为我县产业转型升级和发挥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优势,奠定了扎实基础和提供了良好机遇;二是乐清湾跨海大桥及接线工程竣工通车、玉环新城全速建设为我县发展拓展新空间、奠定新优势,有利于我县在更大平台上配置资源、推动发展,真正迎来“跨海大桥时代”和“环漩门湾时代”;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县推进,为我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我县重塑制度优势、营造公平环境,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面对新常态、新形势和新任务,“十三五”时期我县将进入经济换档升级期、交通区位蜕变期、全面改革深化期、开放合作黄金期、统筹发展提升期“五期并存”的关键阶段,是我县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只有化解挑战,把握机遇,坚定改革创新不动摇,全面对接国家战略,牢牢抓住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全方位、大力度、实质性推进率先转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

二、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积极融入台州“一都三城”建设,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依法治县、文化振兴、民生至上、从严治党,统筹推进全岛新型城市化和全岛景区化,全力开创“跨海大桥时代”和“环漩门湾时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打造“海上都市、美丽玉环”。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立足自身优势,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县域经济向多元驱动、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以创新引领转型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协调作为发展的关键方法,注重协调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海洋与陆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正确处理开发保护、两个文明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全岛新型城市化进程,推进全岛景区化建设,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为本,绿色发展。把生态作为立县之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发展。把开放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积极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加强环乐清湾地区的分工协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企业“走出去”步伐,以开放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把共享作为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坚持“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全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彰显社会公平正义,让全县人民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县发展的总体目标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海上都市、美丽玉环”。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以上,自营进出口额、自营出口额年均增长4%左右。

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把创新转型作为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自主创新型能力显著增强,经济转型取得实质进展。到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比达到2.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0万元/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城乡统筹开创新局面。城乡统筹的全岛新型城市化加快推进,玉环新城功能明显完善,老城改造稳步推进,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楚门小城市基本建成,特色乡镇实现创新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县域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5%。

海岛生态实现新优化。城乡生态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海岛风貌特质充分呈现,以水、大气、土壤和绿化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系统初步实现良性循环。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达到省、市下达目标要求;地表水劣V类水质全面消除,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品质稳步提升,多元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逐步形成。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平安玉环”、“法治玉环”建设全面深化,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益完善。

表2:我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规划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基  数

2020年

目  标

年均增速(%)

属性

经济发

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

438.67

615

7左右

预期性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39.62

182.5

5.5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37.62

42.62

[5]

预期性

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5(2014年)

20

[5]

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

亿元

72.3

101

7左右

预期性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34.5

48.39

7左右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63.55

329

15以上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54.14

237.2

9以上

预期性

自营进出口额

亿美元

35.14

42.8

4左右

预期性

自营出口额

亿美元

34.09

41.5

4左右

预期性

城市化率

常住人口城市化率

%

61

65

[4]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市化率

%

53.88

56

[2.12]

约束性

创新驱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

的比重

%

1.78

2.8

[1.02]

预期性

互联网普及率

%

[20]

预期性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万人

13.27

15

[1.73]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12.75(2014年)

20

8

预期性

民生福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1586

72352

7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171

36984.5

8

预期性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13.8

14

[0.2]

约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7869

[25000]

预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万平方米

[15.93]

[36.95]

约束性

人均预期寿命

77.02

78.2

[1.18]

预期性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2.46

3

[0.54]

预期性

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

33.8

40

[6.2]

预期性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0.124

0.08

[-0.044]

约束性

资源环境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2.0(预计)

上级下达

上级下达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上级下达

上级下达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

%

上级下达

上级下达

约束性

万元生产总值耗地量

平方米

上级下达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18.11(2014年)

上级下达

上级下达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化学需氧量

%

[-14.72]

上级下达

上级下达

约束性

氨氮排放量

%

[-13.7]

上级下达

上级下达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量

%

[-13.43

上级下达

上级下达

约束性

氮氧化物排放量

%

[-6.52]

上级下达

上级下达

约束性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53.3

70

[16.7]

约束性

耕地保有量

万亩

15.56

15.56

约束性

空气质量

PM2.5浓度

微克/立方米

35

35

约束性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比率

%

94.4

95

[0.6]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

38

41

[3]

约束性

林木蓄积量

万立方米

32

50

[18]

约束性

注:(1)全县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按2015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3)不含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区块,全县土地面积50多万亩,加入后达到70万亩左右,测算森林覆盖率时含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区块。

三、坚持创新发展,打造玉环经济升级版

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机遇,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强化民营经济特色优势,推进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打造玉环经济升级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推进工业强县建设

1.促进工业转型发展,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

(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培育区域创新主体和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阶梯式培育机制,加快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研究院、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引导中小型企业联合设立产业技术联盟。继续发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玉环成果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分院、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汽摩配研究所、高校(院所)玉环联合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深入谋划我县重要产业技术创新路径,推进重大科技联合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健全多元化科技金融合作机制,积极发展科技众筹和众扶平台,大力推广创新券,鼓励银行发放科技贷款,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专利保险,探索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建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联动推进质量强县、标准强县和品牌强县建设。争取到2020年,全县累计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8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8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

培育区域创新发展人才,打造精英人才孵化器。围绕强化智力支撑,突出需求导向,紧盯国千、省千和市“500精英”计划等平台,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和本土创新团队培养力度。积极构建“领军人才+项目”引进模式,全面推进项目落地、企业服务等工作。扎实推进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创业创新基地等载体建设,有效集聚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高端创业创新人才;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业教育培训,着重培养具有玉环特色的创业创新型人才。打造民营企业家队伍,搭建民营企业家成长平台,设立“创二代”培育基金,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激情,打造勇于拓业善于创新的民营企业家队伍。

(2)深入实施“互联网+”专项行动

深入实施“互联网+”专项行动,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快推进水暖阀门、汽摩配、数控机床等特色优势企业开展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生产性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大力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推动企业从加工零部件向生产组件、模块化提升,加快智能管网、智能卫浴、可穿戴医疗器械等一批智能产品开发,实现由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变。广泛普及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营销方式,依托亿联·玉环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楚洲人才梦工场、浙江文旦小镇电子商务创业园等电商平台,引进一批实力电商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传统销售向新型商业模式转型。整合政府部门资源,建立电商工作协调机制,筹建县级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加强对电商企业服务管理。

(3)深入实施品牌培育工程

深入实施“浙江制造”品牌企业培育工程,以我县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为主体,梯次选择一批企业为培育对象,加大对商标品牌注册的指导服务,促进企业加大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力度,实现企业无牌到有牌、有牌到名牌转变。引导水暖阀门、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等传统优势企业参与国内行业标准制定,建设行业重要的生产采购和展销中心,积极争取举办全国性的产业论坛,多渠道推广玉环产业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市场认可、国际接轨的“拳头品牌”。

(4)不断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做大做强大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培育上市公司带动转型路径,加大上市企业培育力度,大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上市及在新三板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区域性场外市场挂牌,壮大资本市场“玉环板块”。通过对接资本市场,推动兼并重组上下游企业,构建企业组织新生态,形成一批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新产业集群。到2020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60家。

扶持发展中小微企业,完善产业链。组织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完善银企沟通合作机制和信用担保机制,加快科技金融发展,建立科技创新风险补偿机制;搭建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终结式服务;继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在滨港工业城、漩门三期海洋经济转型示范区设置若干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小微企业创业园、小企业孵化基地,引导我县民营资本创业和家庭工厂向产业园区整合集聚。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参与大企业的产业链配套,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有效运转的产业生态。

(5)逐步完善产业倒逼机制

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及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完善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征收使用制度,探索工业地产开发,健全城镇低效用地“腾笼换鸟”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配置机制和价格改革,建立阶梯式水电价、污水处理复合计价等市场化调节机制,搭建区域性要素交易综合平台,推行用能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建立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促进财政奖惩与企业排污权税收贡献值挂钩、财政生态补偿与出境水质挂钩。

同时,建立以空间准入、行业准入和项目准入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项目投资准入制度,促进产业向主平台集中、项目向重点产业集中、要素向优质项目集中。建立以“四换三名”为核心的企业分类指导制度,实施企业分类指导、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联动机制,激励和倒逼产业结构调整。

2.明确工业发展导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制定实施《玉环智造2025发展规划》,坚持中高端发展导向,围绕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强化供应链,加快升级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智能制造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巩固发展家具制造、药械包装、眼镜配件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实现“玉环制造”向“玉环智造”升级。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引导企业树立“工匠”精神,推动制造业向专注、精制、可持续发展转型,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到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18亿元,年均增长5.5%左右,实现“五个一”工作目标,即新增1家产值100亿企业、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0家、工业性年投资达到100亿元、规上企业1000家(其中:1-5亿元企业150家,5-10亿元企业10家,10亿元企业5家,50亿元企业1家)、规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专栏:我县“十三五”工业发展导向

一、升级装备制造业

汽车零部件。广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企业管理与工艺创新,重点推进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升级,加速产品制造向专精强方向转变、产品结构向关键零部件及总成品转变,启动建设“双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强资源整合与集成,引导对外模块化供货,塑造产业集群品牌,争取进入主流配套体系,积极发展汽车电子系统领域,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打造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到2020年,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475亿元,年均增长6%。

水暖阀门。推进水暖阀门产品升级,重点支持太阳能厨卫系统、家庭水处理系统、家庭供暖系统、无铅水暖阀门等产品的发展,加快向不锈钢制阀门、工业阀门、军工阀门领域拓展;加快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智能家居等智能管网集成领域,推进产品向高端舒适节能环保的温控、采暖、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延伸,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暖阀门产销基地。到2020年,水暖阀门产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6%。

智能制造装备。提升数控机床发展水平,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高端加工中心等箱体类工作母机,以及中高端传统/特种加工数控系统。加强产业间协作,积极推进在本地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应用。加快工业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应用,推进高精密减速器等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到2020年,智能装备制造产值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25%。

二、巩固特色优势产业

家具。以时尚家居小镇为依托,提升行业研发设计能力,积极开发可拆装、时尚化、现代化的板式家具,推广个性化引导定制新业务,把握国内外市场需求,培育一批营销网络健全、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家具集团,强化“玉环流派”在国内外家具市场中的影响力,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家具生产销售和出口基地。到2020年,家具产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9%。

药械包装。以“中国无菌医疗器械自动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精密度安全注射泵、高精密度安全自毁式无菌医疗器械,重点推进无菌医疗器械自动化装备、医疗器械配套仪器、诊疗器械制造和新型药包材。到2020年,药械包装产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5%。

眼镜配件。提高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开发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中高档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密集型和新材料产品,打造集眼镜配件、镜片、镜架的生产、加工、表面处理到眼镜装配的完整生产配套体系。健全国际国内营销网络,打造我国重要的眼镜配件产销基地。到2020年,眼镜配件行业产值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1%。

三、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海洋产业。积极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食品、海洋装备零部件制造等海洋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打造浙东南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

新能源。大力发展清洁火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重点推进港北风电场、漩门三期农风光互补光伏电站及红旗水闸潮汐能发电项目,打造全国重要新能源示范区。

(二)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以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等重大平台为载体,加大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集聚,鼓励探索发展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和标准化,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到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2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62%。

1.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适应制造业升级和港口开发开放需要,引导工业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商务总部、科教培训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集成升级,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产业链高端延伸,实现与制造业发展良性互动。

专栏:我县生产性服务业“十三五”发展导向

现代物流。以大麦屿港区为核心,大力发展港航物流,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引进、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船代、货代、陆上运输等配套功能,探索发展保税物流。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节点建设,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供应链物流、电商物流。重点推进大麦屿港区对台直航和商品交易物流中心、浙江玉柴裕龙润滑油物流交易中心和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一期建设项目建设。

电子商务。以玉环汽摩配、水暖阀门等传统产业及农副产品、水产海鲜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园。加快专业市场的电商化改造,实现线下线上市场的无缝对接;加快电商村的培育,普及发展农村电商,构建农副产品营销网络。

现代金融。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构建由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租赁、典当等多业有序竞争的区域格局。推动金融与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交易等模式结合,大力发展私募金融、股权众筹、P2P等新金融业态,规范发展草根金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商务总部。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公证、评估、广告、策划、调查、知识产权服务等商务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玉环新城为主战场规划建设总部经济产业园,创造条件吸引外迁企业总部回归。

科教培训。积极发展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以产品工艺设计、外观设计、包装设计等为表现形式的研发设计产业;加强咨询、检验检测、标准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鼓励发展企业培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2.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顺应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居民消费升级新趋势,加快发展以休闲旅游、商贸市场、房地产、健康养生、家庭服务等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创新服务业态模式,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提升服务业质量效益,推进生活型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专栏:我县服务业“十三五”发展导向

休闲旅游:以全岛景区化为目标,充分利用海岛旅游资源和对台贸易优势,大力发展海岛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着力建设省内一流的海岛旅游城市。以漩门湾二期和三期为核心,争创国家5A级综合型旅游景区。积极推进以鸡山岛、大鹿岛、中鹿岛、洋屿岛、披山岛为核心的东部岛群开发,申报创建国家海洋公园。大力推进以茅埏岛、大横床岛、茅坦岛、大青岛、江岩岛为核心的西部岛群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海山国际度假区。打造以白马岙为核心的渔海风光带。引导一批无居民海岛按照“一岛一特色”模式进行深度整岛开发,推出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端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精品。

商贸市场。以新城城市综合体及城市广场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引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进驻,加快发展大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特色连锁等新型业态。做大做强中国玉环国际阀门城特色专业市场,探索发展“电子商务”+“展贸经济”+“现代物流”的智慧市场提升路径。完善城市功能,构建合理的农贸市场服务体系。

房地产。以玉环新城建设为契机,推进住宅产业化,积极引进著名房地产企业,精心打造房产品牌,提升房地产档次,创新发展商业、工业、旅游、养老等地产,深化互联网在房地产各环节的应用,构建全产业链模式。

健康养生。以提升我县全民健康质量和水平为立足点,依托海岛、海洋等养生资源,大力拓展康复疗养、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切实增强健康产品供给。加强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协同发展,打响健康养生的区域品牌,建设康复疗养服务基地。

家庭服务。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社区为重要依托,培育发展家政、养老服务、社区照料、病患陪护、家庭教育、家庭理财等新兴特色家庭服务。

(三)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1.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强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牢牢守住5.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3万吨粮食总产量两条红线,全面完成2万亩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确保主要农产品自给率稳定。推广节水、安全、高效的绿色生态农业,巩固发展文旦、盘菜等优势产业,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和工厂化农业,构建农业全生产链和价值链。高标准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到“十三五”末,把产业园区基本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明显的园区。

2.引导发展海洋渔业

以坎门国家级中心渔港、鸡山一级渔港、大麦屿二级渔港和灵门渔港等为依托,建设集生产生活、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调整捕捞结构,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建设较高水平的海洋捕捞和外海渔业基地。以鸡山、海山及漩门三期围垦待开发等海域为重点,推进一批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完善养殖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发展滩涂特色养殖、浅海生态渔业和深水网箱养殖,积极探索工业化养殖新模式。拓展水产品加工深度和广度,积极发展水产贸易,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把海洋渔业与观光、休闲渔业结合起来,以渔家乐为主打品牌,建设温台区域海岛型休闲渔业基地。

3.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多途径引进工商资本,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相结合的高效都市型农业。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推进农业领域“电商换市”,用互联网思维创造农业经济线下体验。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依托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积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化经营主体,全面建成“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层次,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和品牌经营转变。

4.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农村金融扶持力度,完善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及农业补贴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科学养殖技术、循环农业技术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深入实施好渔业种苗工程,推进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体系、重大动植物防疫体系和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形成横向集中、纵向一体、联合发展的集生产、供销、信用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组织体系,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上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

(四)聚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1.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

玉环经济开发区。提升发展汽摩配、能源、机床、家具、智慧管网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临港装备、港航物流、滨海休闲旅游、高端商贸商务和生态观光农业。进一步明晰各区块功能定位与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推进大麦屿港区、漩门二期、三期区块建设,改造提升汽摩产业园,完善观光农业园建设。以提高空间集聚度、加快产业集群化、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推进开发区平台转型和产业转型。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一批重大项目、重大企业。

专栏:玉环经济开发区发展导向

区块

发展导向

屿

临港产业区

依托乐清湾岸线积极发展海洋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

电力能源区

作为华能玉环电厂厂区及配套码头作业区、LNG接收站

港区中心区

包括大麦屿、连屿、普竹、大岩头四大作业区,打造成为港口依托型综合物流中心、对台往来的台贸港

中心功能区

加快完善新城公建基础设施,做优做美玉环经济开发区城市环境,形成城市风貌形象。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漩门工业城

提升发展智慧管网、汽摩配等产业,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湿地游憩区

集湿地保护、科研宣教、生态体验和文化传承为一体,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

环湖景观区

以观光游览、休闲娱乐、水上运动等功能为主

海洋经济

转型升级

示范区

重点发展汽摩配、机床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海洋清洁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引领玉环海洋经济发展

现代农业

园区

以高效农业、海洋生物农业为主要功能

城市片区

县域行政文化及公共服务中心、高端商务商贸服务中心和生活居住中心

休闲片区

集观光游览、运动健身、公共集会、水上运动等为一体的休闲游乐功能,主要有休闲水廊、生态绿廊、体育公园、水上运动中心、城市内湾、人工岛等

汽摩园区

改造提升现有汽摩配产业,建立特色汽摩配产业集群区

漩门湾观光农业园

由管理服务中心区、农耕文化游览区、休闲康体游憩区、生态农业种养殖区、世界名柚园区、渔乡风情区和生态果园观光区七大功能区组成,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观光融为一体

滨港工业城。位于我县东部滨海区块,包括沙门产业园区、干江产业园区和龙溪工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水暖阀门、汽摩配、机床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海洋生物、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设立若干个小微企业创业园,打造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同时,配套物流、银行、中介、餐饮等服务性功能,加强园镇联动和环境整治。

临港工业集聚区。位于大麦屿港区和玉城、芦浦乐清湾沿岸,着力发展临港工业、现代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打造临港型产业集聚区。

海山旅游休闲集聚区。以茅埏岛为核心,涵盖大横床岛、茅坦岛、大青岛,加快推进核心景区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集商务休闲、休闲娱乐、健康养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度假岛。

芦浦西塘现代物流园区。加快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货运中转、产品仓储、电子商务、餐饮购物、旅游集散、新型服务业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

2.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对接省7大万亿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结合我县产业发展重点,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争创1个省级特色小镇,1—2个市级特色小镇,培育若干个支撑有力、具有独特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动产业集聚、产业融合、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十三五”期间,全县特色小镇投资累计达240亿元。

专栏:我县特色小镇培育及发展方向

楚门时尚

家居小镇

整合水暖阀门、家具核心产业优势,以“云上家居新都、生态滨海小镇”为形象定位,打造多重功能为一体的家居产业服务平台、研产销一体化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泛长三角地区的欧美家居采购基地和产城融合的生态宜居魅力家园

漩门湾养生

健康小镇

利用自身鲜明的生态环境特色,以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依托乐清湾独特的海洋景观,打造集特色疗养、滨海旅游、休闲设施、低密度产权式酒店、别墅等为一体的健康养生小镇

坎门非遗小镇

以坎门花龙、鳌龙渔灯、渔工号子、船模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以国家级综合渔港开发为契机,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落东沙渔村为品牌,以后沙城区滨海沙滩为特色,借助国字号汽摩配产业基地优势,推进文化传承、海岛旅游和产城港融合发展,打造浙江尤具渔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非遗小镇

大麦屿自由

台贸小镇

以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核心发展区块为基础,以对台贸易为核心,以商业、农业、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为载体,打造成对台经贸合作的最佳平台、对台客货两运的综合枢纽港、两岸便捷互通的旅游集聚地及大陆集约高效的台资集聚区

清港文旦特色小镇

以文旦产业为特色支撑,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同步提升生产、生活、生态质量,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功能的叠加,打造中国首个“文旦健康小镇”

芦浦药包小镇

以省级医药包装特色基地为依托,以包装产业功能区与西塘物流园区为两翼,重点发展新型药包装、无菌药械包装自动化装备、高端医疗器械与医疗用品等产业,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商创新、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打造国内最大的无菌药械包装产业智慧制造与创新集聚区

干江新能源小镇

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产业,培育发展与新能源相关的创新孵化、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配套产业,打造成为台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龙溪文创小镇

以龙溪动漫花谷产业为核心,利用山水田园的环境优势,着力引进一批文化创意人才常驻,聚焦信息、环保、时尚等创意产业,打造我县乃至台州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鸡山风电小镇

以风电、旅游为依托,通过风电建设与发展,带动渔业生产、渔民生活、渔岛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打造特色风电小镇

3.积极促进创业创新基地建设

按照拓展创业空间、发展创新平台、提升创业服务的基本原则,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合理安排用地,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生产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生产经营场地。同时,鼓励和支持利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存量房产以及其他闲置厂房建设创业创新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县规划新增各类创业创新基地12个(其中众创空间6个、小微企业创业基地3个、科技孵化器3个)。

   


   

四、坚持协调发展,建设港湾型海岛城市

“十三五”期间,以推进撤县设市为契机,围绕推进全岛新型城市化和全岛景区化战略,开创“跨海大桥时代”和“环漩门湾时代”,优化县域空间格局,突出山海的自然元素,强调自然、人文与城市的融合,走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发展之路,为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海岛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一)优化县域空间格局

根据省主体功能区要求和我县区位条件、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坚持陆海互动、港城联动、因岛制宜,加强空间布局优化整合,形成“一心、两翼、两岛群”空间架构。

1.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根据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县是重点开发区域,“十三五”时期,按照全岛新型城市化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潜力,进一步明确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推进多规融合,实施分类引导发展。

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城镇建设规划控制区、港口和工业功能区、滩涂围垦规划控制区。将漩门二期、漩门三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滨港工业城、大麦屿港区列入重点建设空间,作为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展现空间建设形象的重要平台。将玉城、坎门、大麦屿、楚门、清港列入重点优化空间,通过产业“退二进三”和多元化的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服务功能。将漩门三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外区域)和芦浦作为“十三五”期间主要的弹性发展空间。

生态经济地区:主要包括玉环本岛西南部低山丘陵地带、楚门半岛低山丘陵地带、漩门湾观光农业园、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沿海岛屿。要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方针,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建设成为生态安全网络的重要组成区域和旅游休闲的重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芳杜水库、里墩—横培里—玉潭水库、龙溪水库、小闾水库、双庙水库、里岙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维护生态系统和功能的完整性。

2.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根据我县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发展实际,坚持空间集聚、合理布局、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构建“一心、两翼、两岛群”的空间布局。

“一心”指由老城板块(玉城街道、坎门街道、大麦屿街道)、新城板块(漩门二期、漩门三期和芦浦镇)、小城市板块(楚门镇、清港镇)构成的中心城区。按照“加快建设新城、改造提升老城、培育发展小城市”的思路,聚力推进三大板块的相向融合发展,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水平和产业的发展层次,促进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联动发展。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人口、经济要素集聚,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挖掘海洋文化底蕴,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和能级。

“两翼”指位于沙门、干江、龙溪的滨海产业带和依托大麦屿港区形成的港口产业带。东翼(滨海产业带):通过高质量打造沙门滨港工业城、干江滨港工业城和龙溪工业功能区三个功能片区,加快龙溪至干江连接线、环岛快速路(干江至沙门互通)建设,建设西沙门围垦项目,使之成为我县集中的工业产业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我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及新兴产业孵化培育的主平台。西翼(港口产业带):以大麦屿港为依托,加快推进码头泊位、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配套设施等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临港产业,大力发展物流、能源、贸易、船舶修造等,推进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加强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人文交流,重构海陆联动的贸易链和产业链,逐步建设成为长三角对台综合枢纽港、浙东南集装箱转运中心、矿石和原油及煤炭等大宗货物集散的中转港。

“两岛群”指东部岛群和西部岛群。东部岛群:由鸡山岛、大鹿岛、中鹿岛、洋屿岛、披山岛等构成,以申报创建国家海洋公园为契机,以生态环境保护、现代渔业、滨海观光度假为重点,推进东部岛群组团发展。西部岛群:由茅埏岛、大横床岛、茅坦岛、大青岛、小青岛、江岩岛、小乌岛等构成,以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通车为契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旅游功能培育为基础,突出生态度假休闲旅游主题,推进西部岛群组团发展。

   


   

(二)做特做优海岛中心城区

按照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进“小县大城”建设,做大做强县域中心城区。同时,根据我县土地分布和山脉、水系走向等自然条件,以玉环新城建设、老城区改造、小城市培育为重点,构建城市空间开敞体系,融入海洋自然风光和人文元素,充分展现海岛城市特色。

充分依托海岛优势,打造“海、山、港、城”相融新形象。依托大麦屿深水良港、漩门湾大桥工程的开发建设,做好临港型城市的规划设计。开展县域景观特色风貌研究,启动县域总体城市设计,重塑城乡空间肌理,着力打造“山在城中,海环城周”的特色岛城景观,凸显“山的灵气、海的韵味和渔家风情”。保护和开发岸线景观资源,以环岛公路为纽带,结合绿道建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岸线景观风情带。明确城市发展理念和形象标识,以人文为纽带,增强“海、山、港、城”为整体的和谐之美。

1.科学规划建设新城板块

以漩门二期和三期围垦区为核心区域,联动芦浦镇一体化发展,明确生态环境、都市服务、产业平台、社会管理四大核心功能,使玉环新城成为全县人口集聚的新家园、城市产业布局的新高地、环境提升的新平台,把玉环新城建设作为“生态宜居、休闲度假、创业创新”的城市新板块。

科学规划建设新城,实施二期城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单体建筑形态设计编制,完成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促进漩门二期和三期的统筹开发,充分利用漩门二期特有的湿地资源和漩门三期的滨海特色,着力形成整体协调、自然融合的美丽新城,打造海岛特色城市新坐标。打通漩门一期大坝架设大桥,促进二期、三期水系的贯通。考虑新城综合功能与海岛特色景观相结合,在特色商务区、海洋公园、海洋广场建设中,以及在海洋科技馆、海洋文化馆、海洋博物馆等公共建筑中,融入海洋特色元素,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结合滨海岸线,精心规划设计,着力突出海岛城市个性,整体推进新城建设,真正实现从“本岛时代”向“环漩门湾时代”迈进。

漩门二期区块。功能定位为浙东南富有海洋特色的生态旅游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和县域服务业主平台。“十三五”期间,二期区块主要是加强城市功能的培育和完善,增强商气和人气。南区主要是聚人气、促繁荣。积极推进商贸市场、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速完善新城形象;加大清退部分不符合发展方向的工业用地项目,实施“退二进三”或对接楚门、清港、芦浦的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打造专注于价值链的产业集群,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北区主要是拉框架、促形象。重点围绕滨江北线两侧进行开发建设,加强与楚门、清港的互动发展。进一步完善内部道路、供水、环卫、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滨江大道北线、泗水港桥、供水管网、污水泵站、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农业观光、健康养生、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加快建设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绿岛蓝湾度假区、海洋文化主题公园,推动旅游由观光向休闲娱乐转变。

漩门三期区块。功能定位为县域行政及公共服务中心、高端商贸核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生态农业区和城市休闲游乐区。“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生态农业区和主干路网、电网、水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适时启动行政、商贸区块和休闲区块建设,加速玉环新城整体形象塑造。

芦浦镇。加快推动芦浦撤镇设街,融入新城板块一体化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品质。以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芦浦互通即将建成、温岭泽国至大麦屿疏港公路工程(玉环段)建设为契机,重拾交通枢纽地位,全力打造“一轴两翼”空间架构,以新城连接线为轴,大力发展东塘制造业,提升药械包装与高端机电制造产业;大力发展西塘服务业,发挥乐清湾资源优势,发展湾区经济。

2.改造提升老城板块

积极推进老城板块总体城市设计,明确老城城市空间架构和景观组织体系,加强对新增建筑物的规划控制,改造老城区整体风貌。在满足老城区金融、商贸、居住、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逐步把部分城市功能转移到玉环新城。

玉城街道。加快玉城60号地块开发建设,推动下陡门工业区的整体改造,引导商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南山、西山旧村改造,打造商务广场。对西青街老街进行改造,恢复西青古街原来风貌。利用泽坎线、双港路、珠港大道和绕城公路等主轴,以环城、李家、上段、塘垟等为重点区域,向南拓展与坎门街道相向融合发展力度;以文旦大道、狮城线、即将建成的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玉环互通为重点区域,向北实施城北和黄坭坎等区域开发,把现有的行政、商业、文化等部分城市功能进行疏解。启动环田螺基风光带建设,逐步发展成为以居住、商业、文化为主的老城板块城市综合区,将玉城打造成为“繁荣活力的特色商业休闲区、精致宜人的山水小城生活区、彰显海岛特色的文化记忆体验区”。

坎门街道。加快推进汽摩配产业转型升级,以海洋经济转型示范区为主阵地,探索发展汽车整车制造基地(分基地)。加大老城改造力度,完成后沙拆迁区块改造开发,有效保护修复海岸带(沿海景观带)。统筹推进坎门渔港开发,整合东沙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资源,谋划发展以坎门老城、渔港和海岛风貌为特色的旅游功能区,逐步形成我县特色海洋文化传承体验中心和非遗小镇。以泽坎线、双港路和绕城公路等为纽带,与玉城街道相向融合发展。以规划203省道玉环县坎门至大麦屿公路工程实施为契机,与大麦屿街道联动发展。

大麦屿街道。是集港口、贸易、加工工业于一体和外向型、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开发开放中心,打造对台贸易临港新城和自由台贸小镇。依托陈屿隧道、陈屿苏泊尔隧道和规划203省道玉环县坎门至大麦屿公路等发展主轴,分别与玉城、坎门接壤并与港区实现联动发展,成为我县一类口岸“涉外”中心、区域性商贸居住中心和炊具、工业缝纫机、水暖器材及眼镜配件产业集聚区。

3.加快培育楚门、清港小城市板块

“十三五”期间,加快培育楚门、清港小城市板块,加快推进由城镇格局向城市格局转变,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发展序列。

楚门镇。围绕“省级小城市”培育目标,大力推进“水暖阀门基地、家俱产业之都、世界名柚之乡”三大战略,重点培育商务办公、科教卫生、商贸流通、文化服务、房地产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全省一流、功能完善的综合服务型小城市。向北向西分别与清港、玉环新城相向融合发展,拓展成为实力更强、集聚力更大、吸纳人口更多的现代小城市,成为承接周边区域公共服务的区域中心。

清港镇。围绕“清港文旦特色小镇”培育目标,突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城镇综合服务中心区、工业物流集聚提升区”的“一镇三区”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大雷山森林公园、芳杜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加快水暖阀门、家具等产业整体转型和提升,建成医疗器械设备制造基地,推动产业发展空间从土地供应向厂房配置转变,积极推广“互联网+”创业项目,把清港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

(三)促进乡镇特色化发展

根据我县乡镇分布和产业集聚状况以及海岛乡资源特色,以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促进东北部滨海城镇集群化发展,以休闲旅游带动海岛乡特色化发展。

1.推进现代化滨海城镇集群建设

“十三五”期间,抓住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建设的有利时机,实现区域要素优化配置和资源互补共享,把沙门、干江、龙溪等东部滨海城镇打造成为漩门湾以东制造业集聚充分、城市化设施完备、社会服务功能齐全、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滨海城镇集群。

沙门镇。抓住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沙门互通即将建成的有利时机,打造县级物流副中心。用活用好中心镇的强镇扩权政策,全力推进滨港工业城向纵深开发,积极发挥滨港工业城辐射带动沙门老城区发展,积极谋划西沙门港区围垦开发,连接干江镇联动发展,打造制造业集聚充分、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滨海城镇。

干江镇。抓住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即将建成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干江滨港工业城的开发,努力建成规划203省道玉环县龙溪至坎门段改建、规划203省道玉环县沙门至干江公路等工程,努力把干江建设成为漩门湾东北岸重要的工业基地、特色农业强镇和人居环境优良的滨海城镇。

龙溪镇。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美丽龙溪”战略目标,主动融入新城和楚门小城市,深入推进龙溪工业功能区、龙溪动漫花谷建设,全力打造我县阀门产业智造示范区、现代农业试验区、养生度假居住地和休闲旅游目的地。

2.加快海岛乡特色化发展

鸡山乡。以申报创建国家海洋公园为契机,打造集现代海水养殖、近外海捕捞、水产品加工贸易、海岛旅游,兼备一定生产和生活功能的渔乡特色风情岛。

海山乡。加强海岛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特别是乐清湾内茅埏岛要以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海山互通即将建成契机,加快推进以辐射温台地区的海岛型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

(四)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美丽柚乡、海韵玉环”为形象定位,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省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到2020年,全面完成“四美三重点两统筹”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形成“五环十带多点”的美丽乡村总体空间布局,美丽乡村精品村培育建设总量达到30个以上。

专栏:我县“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和空间布局

一、建设任务:“四美三重点两统筹”

四美: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

三重点:中心村培育与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连片环境整治。

两统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二、空间布局:“五环十带多点”

五大环线:环岛东线、环岛南线、环岛西线、港北环线及环漩门三期。五大环线是县级新农村建设精品线路,也是重点建设的县级景观带,建设重点是交通基础设施、绿化和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路段要建设成为绿道。

十带:指乡镇级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线路(区块)。乡镇范围内选择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的线路或者区块进行重点建设。

多点: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具有示范作用和集聚效应,是新的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源。

1.着力建设美丽农村

以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为契机,充分挖掘海岛乡村特色,引入美学理念,加快南北两线和节点村建设,以点带面推进美丽乡村梯度培育。依据全县村庄实际,打造自然生态村落、古建筑村落、民俗风情村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村落等四大类型美丽乡村。抓好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农村住房改造和基础设建设,精心打造一批“海岛风情、设施完善、氛围祥和、管理有序”,体现“岛居生活、随玉而安”的海岛渔村型美丽乡村。

2.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依托省、市、县农民学校,打造新型农民培训教育平台,加快对新农村建设一线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通过农民创业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等,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电商的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民自我发展、增收致富能力。

3.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

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落实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要,建设农村养老照料中心。全面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更新服务信息、强化服务考核,提升行政管理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村务室、体育场、文化站、警务室、村邮站、信报箱等场所设施,规范教育、医疗卫生等基层机构,积极开展教师下乡支教、专家下乡巡诊、科技下乡服务等牵手活动,建立长效对口支援机制,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优化农村供销超市、农资超市、农村信用社等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网点布设,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五)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根据海岛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统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点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为统筹海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1.构筑综合交通网

以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交通立体化建设,完善以快速交通设施为骨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与港口建设为主体、以铁路支线为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高效区域交通体系,改变“陆地边缘、省道末端”的交通区位,建成长三角与海西两大经济区之间的重要交通节点。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五纵五连一环岛”的公路网框架,努力构建“内联外通、内畅外快、陆港对接、高效集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123”目标(1刻钟上高速、2刻钟上高铁、3刻钟上机场)。

建设城际连接通道。建成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S226温岭岙环至玉环龙溪段改建工程(玉环段)、温岭泽国至大麦屿疏港公路(玉环段)等高等级公路,启动建设规划203省道玉环县龙溪至坎门段改建工程。动工兴建市域铁路玉环段,做好玉环与杭绍台城际铁路连接线、沿海高铁(玉环段)、大麦屿港区铁路货运支线的前期规划工作。加快发展通用航空,积极开展通用机场的布点认证。

打造城市快速通道。建成玉环县新城连接线(井分线)公路改建、玉环县沙岙至西滩公路、76省道复线与疏港公路清港连接线(二期)、清港镇西岙隧道及连接线等工程,加快玉环大环岛公路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主次干网,改造城区交通繁忙道路和部分干道交叉口,疏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制定道路管制等需求管理政策,实施智能化交通管理。坚持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玉城主城区为中心,建设以快速公交系统为骨架,以常规、支线公交为补充,城乡客运一体化的便捷交通体系。做好全县停车场规划,合理布局和建设大型停车场。加大客货运站场、陆岛码头及接线工程等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开展漩门三期玉环客运枢纽总站前期选址论证工作。

   


   

2.构筑能源设施网

构建低碳化能源结构。加快高效清洁煤电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华能玉环电厂三期扩建工程。积极争取东海天然气在我县登陆,加快推进大麦屿港区LNG储运站项目和天然气燃气电厂项目建设,加强海气资源开发后方基地规划与筹建,开展天然气综合利用。完成甬台温天然气长输管线玉环连接线工程建设,完善城区燃气管网,不断扩大燃气供应范围。建成华电玉环海上风电场、港北风电场和沙门大园头风电场,加快各工业园区、住宅小区、海岛分布式光伏电站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设施建设,促进全岛清洁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重点,加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全面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十三五”期间,将新建220千伏变电所1座,增加220千伏变电容量480兆伏安,新增220千伏线路60.7公里;新建110千伏变电所5座,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500兆伏安,新增110千伏线路约138.5公里;推进35千伏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优化建设。到2020年,我县将共有4座22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为1740兆伏安;19座11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为1880 兆伏安。

3.构筑水利保障网

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重点推进玉环县楠溪江引水工程,适时实施玉环台州二期引水提升工程,实施里墩水库、双庙水库取水工程改造。加快中水利用设施建设,适度推进亚海水淡化产业化进程,多渠道开发利用水资源,积极推进分质供水,建立安全优质的供水体系。全面推进山区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加快供水管网向山区、海岛延伸,完成大麦屿山区、鸡山乡、海山乡供水工程建设,提高供水资源及设施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

加强防汛减灾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强塘工程建设,实施双庙水库、小闾水库等2座水库除险加固和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山塘除险加固,优先治理屋顶山塘,进一步增强区域水资源的调蓄能力,确保防洪安全。加快沿海排涝工程建设,统筹城市防洪排涝格局,建成稳定安全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重点推进建设西沙门围垦工程,提高区域防洪御潮能力。加快推进坎门、灵门、鸡山、大麦屿等地标准渔港设施提升,着重加强季节性避风渔港和港湾维护,重点建设避风锚地、防波堤、护岸、码头和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开展漩门二期与漩门三期水系贯通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建立与国家、省级系统联网的区域气象灾害和海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海上安全生产和船舶应急救助预案,建立海事、气象、海监、渔政、海上搜救等机构的合作应急机制。

4.构筑智慧城市信息网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和环境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继续优化电子政务网,建立政府信息统一平台和基础数据资源库,按照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分级分类,推进政府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公众和小微企业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商业价值,促进互联网应用创新。加快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大麦屿港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面向货主,与经贸、口岸、航运等联网的开放式物流信息系统。加强海岛光缆传输线路建设,加快构建涉海信息系统,建立基于GIS的县域海洋环境信息与动态管理系统、海洋资源动态监测点和信息系统、海上重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开展数字电视、互联网、通信网相互融合的全媒体、数字化服务。强化应用基础,规划建设无线传感网、行业云、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构建泛在化的城市信息通信网络,加快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社区建设,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动态实时监控,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加快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建设,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政府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加快推进智慧水务、智慧电网、智慧气象、智慧海洋、智慧环保建设,基本建成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六)大力推进城乡综合改革

1.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十三五”期间,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力争实现撤县设市,加快芦浦撤镇设街;推进扩权强镇工作,推进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完善街道建管体制。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着力推进、不断完善“三权一中心”(地权、林权、股权改革及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参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以列入省农村宅基地流转改革试点为契机,创新农村宅基地使用与退出机制。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和股份合作农场,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以列入全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完善本地农民落户城镇“零门槛”制度,消除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户籍制度,促进外来常住人口市民化。

五、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园

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原则,将其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以有效缓减、控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海上绿色家园。

(一)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1.加强自然环境保护

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强对各类风景区保护,以丫鬟山、茅埏岛、江岩岛、福昌基生态谷、龙潭—三合潭、古城—石峰山、峦岩山7个风景区为重点,将山海景观资源纳入统一保护和开发。修复大鹿岛省级风景名胜区,推进披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加强各类湿地保护,加强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漩门湾观光农业园、玉环湖、披山洋海洋生态保护区和芳斗塘河湿地保护,严禁非法侵占。严格按照《浙江省滩涂围垦管理条例》保护滩涂资源。加强海山滩涂湿地、乐清湾沿海岛屿湿地、滩涂养殖区和浙东沿海岛屿湿地保护与滩涂养殖区等保护,严禁违法侵占滩涂。

深入实施森林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和“四边三化”建设,有效增加森林面积。开展森林抚育和林相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进一步优化公益林建设布局,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强废弃矿山治理,持续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十三五”期间在坎门、大麦屿、楚门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城市绿地、森林公园和休闲绿廊,并结合城市更新,在玉城等现有城镇或工业区中布置一批小型绿地,增加开放空间,满足人们就近游憩休闲的需求。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1%。

2.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实施碧水工程。以河系为单元,连片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在保障水安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疏导、沟通、调度、修复等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用水,促进主干河道水体水质进一步好转,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全面显现水流通畅、岸绿景美的河湖水生态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水土涵养条件,做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得到全面改善。深入落实“河长制”,实施消灭劣五类水行动计划,严格控制玉环湖、楚门河等重点流域水体污染,加强底泥清淤和水质净化,实施水体生态修复,严查周边违法排污和非法养殖。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大污水处理设施投入。加快干江污水处理厂、海山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实现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面覆盖。加强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定期发布水质状况。到2020年,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60公里,水库水源地综合治理2座,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75%以上。

有序推进蓝天工程。继续实施“治气治霾”行动。深入开展工业废气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火电机组、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的烟尘治理及除尘技术改造,深化医化、涂装、家具等行业有机废气治理。推进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治理淘汰工作,推广节能交通工具使用,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监管。启动矿山粉尘专项治理,加大绿色矿山创建力度,减少矿山开采、加工、装运和废弃物堆放的粉尘排放。强化施工工地扬尘环境管理,推进绿色工地创建。加强城市餐饮业油烟废气污染治理。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

加快开展净土工程。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综合整治,推进电镀、重金属排放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重点行业开展技术革新。重视辐射安全管理,强化辐射项目监管力度,规范辐射安全管理。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监管,严格落实申报登记制度。加快工业垃圾处置场地建设,逐步规范综合利用和处置行为。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降低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加强被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开展典型区域治理修复试点。开展土壤污染监测监控,重点关注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土壤污染状况。

3.优化海洋生态环境

加强海洋污染综合整治。严格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红线管控,落实港口、船舶、海洋工程等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入海水质达标排放,合理建设油污水接收处理站;严禁各类固体废弃物等倾倒入海,并定期开展重点港湾海洋垃圾清理工作。加强海洋养殖业污染防治,科学布局海水养殖,严格把控渔业投入品,鼓励采用养殖新技术,提高水产养殖的自洁能力。重视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视监测体系,逐步形成集卫星遥感、海洋监测浮标、海上自动监测平台、重点企业在线监控的立体化监视监测网络。

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海洋公园。加强披山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按照重点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适度利用区和预留区等四大功能区进行分区保护。加大滨海滩涂湿地保护及修复,重点开展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及乐清湾海洋生态修复,尽快遏制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开展玉环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加强环岛景观风貌保护与利用,加大自然岸线保护,严厉打击毁林挖山、盗卖砂石等违法行为,完成大麦屿鹭鸶礁、沙门日岙山体、干江白马岙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和坎门后沙沙滩、大麦屿草皮塘等岸线环境整治工程及玉环湖沿湖景观工程。科学评估漩门三期围垦引起的生态效益损失,推进围垦区块生态保护。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领域,企业、园区两个层面,构筑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工业领域,加快各园区的生态化、循环化改造,围绕电力、临港装备、医药等制造业,全面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农业领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在服务业领域,构建物流业、旅游业、零售批发业、餐饮住宿业等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引导人们树立循环理念,转变消费模式。

推动循环经济社会建设。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构建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创新回收方式,探索“互联网+回收”模式。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推广餐饮企业、单位食堂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定点收集、密闭运输、集中处理,居民厨余垃圾的单独盛放和收集。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开展墙材革新工作,引导新型墙体材料健康发展。加快开展节水型单位和企业创建工作,到2020年,全部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90%以上的企业建成节水型企业。

(三)积极建设低碳城市

培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开展低碳乡镇、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低碳企业、低碳家庭、低碳学校、低碳医院等示范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推进县域交通管理智能化,提升信息快速处理和车辆协调能力,降低运输工具空驶率,降低交通碳排放。培养低碳消费习惯,增强居民节约能源资源和低碳意识。

提高生态碳汇水平。提高绿化碳汇能力,以建设省级森林城市和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推进平原水乡绿化和山体、湿地保护,新建、改造一批山体森林公园、城市生态公园和社区公园。提高海洋碳汇能力,推进人工礁、海藻移植、鱼苗增殖放流、贝类底播增殖等项目建设,建设碳汇渔业区。

积极发展零碳能源。加快华电玉环海上风电场、港北风电场、天然气燃气电厂等项目的建设,充分挖掘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潜力,努力提高我县一次能源消费中清洁能源的比重,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

构建低碳发展工作体系。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依托省气候变化研究交流平台,加快建成县级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库和主要产品碳足迹数据库,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监测、统计、核算体系,“十三五”期间实现逐年常态化清单报告编制工作。

(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科学布局“生态旅游区、生态保护区、海洋功能区”等三大生态功能区,在重点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加强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管控,做好能源消耗的强度控制和总量管理。继续实施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施永久保护,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改善、不能变坏”作为环保责任红线。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推行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探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建立排污权基本账户,实现重点污染企业刷卡排污,建立持证排污、刷卡定量、动态监控、总量控制的监管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耗能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开展节能量核定和管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开展节能量交易。加快水权交易试点,培育和规范水权市场。加大碳排放总量控制及交易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建立工业企业逐步从环境敏感区退出的机制。积极培育和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入社会力量投入环境污染治理。

六、坚持开放发展,激发区域活力

坚持开放带动,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战略机遇,不断丰富开放内涵,推动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更加主动参与国内合作,更高层次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一)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

1.打造开放活力海港

依托深水港口及对台直航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航运和港务公司联合建港,探索与台湾、上海、宁波等地港口联合开发,打造长三角对台贸易物流基地、浙东南重要能源物资储运中转基地、温台地区集装箱转运基地,争取到2020年,大麦屿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000万吨、30万标箱。

完善港区设施。加大集装箱深水泊位建设力度。以深化对台海上客货直航为核心,推进港区“三中心一基地”和“六位一体”建设。推进以集疏运和信息网络为重点的支撑体系建设。加快疏港道路、水水及水陆交通节点规划建设,加大深水航道整治力度,拓展环乐清湾区域的海运航线,提高物流集疏运能力。加快电子口岸信息服务系统、航运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做强港口经济。大力发展港航物流与对台直航运输,引进集装箱班轮公司、代理公司、码头公司,开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完善船代、货代、陆上运输等配套功能,推动普竹、连屿、鲜叠、大麦屿、大岩头5个作业区差异化发展。建设区域性商品交易平台,重点推进大麦屿钢材交易市场、煤炭交易市场、船舶加油补给服务中心、LNG储运站等项目建设。

专栏:大麦屿港5大作业区发展导向

普竹作业区

以通用散货、件杂货运输为主,兼顾为临港工业发展服务

连屿作业区

主要为临港工业服务,兼顾滚装运输功能

鲜叠作业区

远期预留发展空间

大麦屿作业区

以集装箱运输和对台滚装运输为主

大岩头作业区

以液体散货运输为主,是大麦屿港区专业化的危险品作业区

2.打造创新实力海湾

充分发挥乐清湾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坚持港湾、港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与温岭、乐清联动互补,打造温台沿海产业带重要战略枢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和浙江省对台经济合作先行区,成为长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发展的新平台。

科学规划湾区经济,加快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积极培育海运业、港航服务业。加快推进临港装备制造基地、港航物流基地、海洋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滨海休闲旅游基地、海洋渔业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生态优美、产业发展、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湾区经济。

专栏:湾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临港装备制造基地。以漩门三期海洋经济转型示范区、漩门二期工业城、大麦屿港区临港工业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汽摩配、数控机床、智能管网等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浙东南重要的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港航物流基地。位于大麦屿港区,大力推进大麦屿港物流集聚区建设,规划打造成为以货物中转运输服务为核心,以集装箱拆装箱服务、外贸物资、大型能源区域集散中转服务以及大宗物资的分拨运输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港口依托型综合物流中心。

海洋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积极争取东海天然气在我县登陆,加快推进大麦屿港区LNG储运站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加强海气资源开发后方基地规划与筹建,开展天然气综合利用。建成华电玉环海上风电场、港北风电场,加快分布式光伏电站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打造海洋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滨海休闲旅游基地。以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大鹿岛、海山现代休闲旅游岛等为布局重点,突出海洋风光和海岛风情,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基地;以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区及茅埏岛为重点,打造游艇基地。

滨海渔业基地。海洋渔业养殖基地:玉环鸡山中鹿岛养殖基地发展深水网箱为主,实施放流增殖;乐清湾养殖基地稳步发展浅海海珍品养殖、滩涂贝类养殖与围塘养殖。渔港经济区:坎门渔港经济区。

3.打造休闲旅游海岛

充分利用海岛旅游资源和对台贸易优势,以休闲、度假为导向,挖掘玉环海洋文化、闽南文化、瓯越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内涵,把文化、旅游、休闲元素全面融入海岛城市发展,着力打造国际海岛旅游目的地。规划到2020年,实现境内外游客接待1320万人次和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28%和14.09%。

着力推进全岛景区化。以漩门湾二期和三期为核心,整合漩门湾观光农业园、世界名柚园,争创山水田园风情的国家5A级综合型旅游景区。加快推进以鸡山岛、大鹿岛、中鹿岛、洋屿岛、披山岛为核心的东部岛群开发,申报创建国家海洋公园;以茅埏岛、大横床岛、茅坦岛、大青岛、江岩岛为核心的西部岛群建设,打造海山国际度假区。保护开发大龙湾、石峰山、白沙岙、鹭鸶礁等西南岸线资源,建设山海休闲风光带;整合干江、沙门等东部岸线资源,打造东海岸线风光体验带。尽快研究在漩门二期、三期开发水上体验项目,在茅埏岛等建立游艇基地,在大鹿岛、洋屿岛、披山岛或其他岛屿建立海钓中心等水上设施项目和低空飞行项目,提升休闲度假品位。挖掘整理岛居石屋、耕海牧渔、东海传奇等文化资源,完善配套设施,连点成片,打造精品线路,推进美丽乡村向乡村旅游体制转变。

重点建设一批旅游项目。秉承“主客共享、全岛旅游”的发展理念与目标,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县域生态环境整治为基础,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或省级海岛旅游主体功能专项改革试验区为载体,重点建设一批兼具休闲度假、运动康体、养生养老、商务会议、特色民宿类旅游项目。

专栏: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海山现代休闲旅游岛。打造集会务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商务休闲、游乐休闲、健康养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度假岛。

披山体验岛。涵盖披山岛、洞精岛(屿)、浪珰岛,设置海岛生存探险、海上运动休闲、远岸海岛体验、海空观光等高端体验旅游产品。

坎门休闲渔港。涵盖坎门港、南排山、坎门天文景观点等,以极富玉环龙文化的海岛渔民主题体验区为目标。

玉环湖主题乐园。建设集观光游憩、水上运动、娱乐演艺、特色购物、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乐园。

绿岛蓝湾度假区。建设集滨海旅游、特色疗养、休闲设施、低密度产权式酒店、别墅等为一体的度假区。

精心培育若干条特色精品线路。持续做精漩门湾观光农业园—世界名柚园—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漩门湾观光农业园—清港垟根文旦第一村—大雷山森林公园、漩门湾观光农业园—楚门古镇—丫髻山、玉环湖主题乐园—漩门湾观光农业园—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玉环湖主题乐园—鸡山—大鹿岛—披山岛、玉环湖主题乐园—坎门—石峰山、玉环湖主题乐园—大麦屿、玉环湖主题乐园—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海山、环玉环岛海上邮轮旅游线等9条精品旅游线路。

(二)提升对外开放和合作水平

1.推进对台经贸合作区建设

深化两岸产业合作。以先进制造业、新型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建立产业分工合作和互利共赢体系。深化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推进乐清湾—台湾农业合作基地和大麦屿—台湾渔业合作基地建设,促进对台农业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等的引进与合作。深化两岸制造业深度对接,积极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推进两岸(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建设,引进台湾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加强两岸在海洋清洁能源领域开发合作。提升两岸服务业合作水平,引导台湾现代服务业向我县延伸拓展,重点发展转口贸易、电子商务、商贸服务等,支持设立台湾特色农产品、电子信息产品专卖区及临港物流加工增值区,全力推进“海峡两岸(玉环)商品交易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两岸文化产业园,打造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基地,对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完善旅游合作机制,推进两岸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打造台胞旅游休闲中心,共推双向旅游精品线路。加强两岸职业技能培训合作,引进台湾职业教育、在职教育发展模式。

扩大两岸货物贸易规模。以对台海上客滚直航为核心,加快对台长三角综合枢纽港及大麦屿自由台贸小镇建设,广泛吸引境内外货源,吸引中西部地区和周边省份通过大麦屿开展对台贸易。加强与台湾大型物流企业、工商团体、行业协会的合作,促进台湾大宗货物经由大麦屿港口中转,打造浙江省对台贸易重要口岸。    

积极争取对台政策的优先实验权。争取对台关税开放政策,放宽长三角和全国地区居民经由大麦屿直航口岸赴台旅游签证,积极申请购物离岛免税政策优惠,在指定区域内实行台湾商品免检免税;创新通关制度和查验监管模式,加大鼓励类领域台商投资的优惠力度。

2.全面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

加强与环乐清湾各县市区合作。依托乐清湾跨海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以环乐清湾区域合作为重点,协同做好湾区开发建设机制建立和发展规划编制,全力配合推动乐清湾开发上升为省级战略。深度参与环乐清湾产业分工协作。建立透明、便利、规范的投资促进机制,支持企业间开展技术、生产、投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产业格局,提高整个区域的产业水平。重点推进旅游领域合作,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打造环乐清湾组团式港口集团。以港口资源整合共用和货源集中共享为重点,统筹港口、岸线、锚地、航线和航道开发开放工作,形成以玉环大麦屿港和洞头大小门岛为核心的浙南深水组合大港,开辟集装箱远洋运输干线,打造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国际港口门户。推进环乐清湾基础设施一体化。早日实现乐清湾跨海大桥及接线工程建成通车,构建区域内高效快捷的互联互通体系;加快构建适应区域合作发展要求的燃气和供水等设施以及能源、通信等线路,逐步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联接共享。加快乐清湾区域滩涂围垦项目的开发协调机制建立。突出搞好环境合作和保护。建立区域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在清洁生产、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协商处理环乐清湾产业准入等事项,加大乐清湾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推进与其他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和浙江省江海联运体系。强化与上海、杭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对接,以江海联运、“五港一体化”为契机,争取成为浙江省江海联运体系和国际大宗商品储备加工交易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海西经济区合作。主动借鉴福建平潭对台综合实验区的创建经验,做好国家级对台经贸合作区的创建工作。加强与浙中、浙西等区域合作,对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扩大我县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与内陆省区的合作交流,采用股权合作形式共同开发内陆“飞地港”。

(三)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实施“品牌强贸”行动,加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扶持力度,扩大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机械设备等外贸比重和市场份额,鼓励有实力的出口企业从商品出口向“商品+服务”出口转变,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自主品牌化价值。在巩固拓展欧洲、北美市场的同时,加快开发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复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政策和做法,依托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积极完善海关通关配套设施建设,打好软硬件基础,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做大进口贸易,加强先进技术、关键装备、资源型产品、中高档消费品进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培育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建立外贸风险预警应对机制和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切实降低外贸风险。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资、引智同步和产业链定位招商,强化联合招商协调保障机制,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海洋特色产业、高端服务产业等符合我县产业导向的基地型、龙头型大企业和大项目。抓住国企混改和军民融合发展机遇,加强与央企、国企、军企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一批大项目。鼓励民营企业采取海外上市、股权转让、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在“以民引外”上取得突破。发挥异地商会优势,深入实施“浙商(玉环)回归”工程,创新项目回归、资本回归、总部回归、人才科技回归等方式,支持浙商创业创新。

提高企业对外投资能力。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市的经贸合作,引导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向外投资拓展,重点推动有比较优势的汽摩配、水暖阀门、机械设备等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采用境外直投、参股、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利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营销网络、生产加工和资源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境外品牌和销售网络,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的跨国经营。

七、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加强以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保障社会安全,大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一)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

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就业结构,扶持渔民转产转业。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创业基地谋划和建设,开展创业培训和服务,构建政府推动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和服务管理。推进就业援助精细化,做好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援助,建立基本信息动态管理库,提高就业援助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十三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00人,完成创业培训1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加强劳动督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健全高效率的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一是弘扬主流思想舆论。深入推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公民道德实践,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升公民文明素质。二是着力繁荣文化事业。围绕台州创建全国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县图书馆新馆、县博物馆等设施建设,加快开展玉环美术馆、玉环非遗展示馆的前期工作,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载体,加大“农家书屋”、“文化走亲”等文化惠民力度,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档案馆等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探索乡镇综合文化站运营管理创新模式,构建文化馆(站)联盟和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体系,加强对民间文化机构团体的扶持,加大各类文化人才和文艺团体培育力度,做实做大文化服务品牌。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挖掘创新海洋文化,传承农耕文化,提炼弘扬民营企业文化,塑造玉环文化特色和个性。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加强历史遗存、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及名镇名村的保护,注重“坎门渔龙灯舞”、“玉环渔民号子”、“玉环渔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健全和完善“扫黄打非”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阳光执法,加大文化市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县文化市场平安稳定。到2020年,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乡镇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坚持文化与旅游、教育等融合,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向优势文化产业流动,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演艺、文化旅游、印刷包装、文化信息服务等产业。培育文化产业发展载体,加大文化产业园(基地)和特色小镇建设力度,开发文化产业创客空间,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实施对外文化拓展计划,加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力度,提升玉环文化影响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普惠性和上等级幼儿园建设,到2020年,力争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等级幼儿园占比达99%以上。二是高标准、高质量办好义务教育。加快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和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推进玉环县新城学校、城北学校、城关中心小学分校区、楚门中心小学分校区、陈屿中心小学分校区、清港中学等新建工程及龙溪中学扩建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城主城区、沙门镇等校网调整,实施名校长名师培育工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长效交流机制,力争“十三五”末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90%以上。三是提升高中教育水平。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为目标,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适应高考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集中力量打响玉环中学“拳头品牌”,积极创建省特色示范高中。四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职业教育集团、玉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建设,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五是扎实开展终身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六是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办学。完善民办教育资本投入和取得合理回报机制,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创办国际学校。

努力打造健康玉环。一是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建成投用县妇女儿童医院、大麦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海山乡卫生院新院,推进县人民医院扩建、县中医院迁建、县妇女儿童医院新建、县急救中心建设、楚门镇卫生院迁建等工程,加强村级医疗机构建设。二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省市县合作办医,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全科医师签约服务,推广应用“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居民合理有序就医。鼓励扶持优质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满足居民多元化就医保健需求。三是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健全卫生监督、疾病防控、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全力打造健康玉环。到2020年,全县每千人执业(助理执业)医生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3人、3.5人,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5.58张。

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依托县运动会、全民健身节等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全民健康素质。加强公共体育场地及体育设施建设,推进玉环新城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加快体育设施村村通建设,积极创建省体育强镇和体育小康村。加大学校等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强化竞技体育,开发推广涉海特色体育项目,积极挖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开发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

(三)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社会保障投入适度增长机制,推进社保扩面提标。加快政策整合和衔接,形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相衔接的养老保障体系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为一体的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大医保格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工伤预防、经济补偿、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合理衔接。探索完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模式,实现保值增值。到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面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万人以上。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补贴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加大对低保对象、失海渔民、特殊困难人群的救助,推进以医疗救助为重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力争“十三五”末实现社会救助体系全覆盖。

构建社会福利体系。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加快推广“家院互融”、“医养融合”、“智慧养老”等养老新模式,基本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加大培养发展养老服务业社会组织和人才队伍,探索实施公办养老机构“公办民营”的改制工作。到2020年,力争每千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达到全覆盖。完善儿童福利体系,提升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拓展儿童福利保障对象。

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建立完善实物保障和货币保障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建设和运营模式,鼓励采用代建制、BT、PPP等模式建设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人员以及中低收入群体的多层次住房问题。推进非公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提升缴存标准,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和受益面。到2020年,努力实现住房保障人群全覆盖。

实施精准扶贫。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通过培育主导产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特色种养业水平,推进来料加工扩面提质,强化培训促进就业,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途径,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在较高水平线上消除贫困现象。继续深化农村指导员、强基惠民“村村帮”和结对帮扶工作机制,促进“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大力推进“到村十有、到户六保”扶贫示范村建设。加大扶贫搬迁力度,对那些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实施扶贫搬迁实现脱贫。力争“十三五”期间,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

(四)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治理体系

加强人口管理与服务。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深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强化优生优育优教,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度重视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加大对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中介等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器、培育基地、服务中心的建立。完善社会组织治理服务机构,形成社会组织发展“一盘棋”的管理格局。

推进“平安玉环”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机制、社会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管控机制、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预警机制,完善道路卡口和电子警察系统建设,深入实施“天网工程”。加强社会矛盾化解,深入开展排查不稳定因素和特殊利益诉求群体积案活动,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互联网应用和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加强价格监测,提高价格预警和调节能力,加快推进价费管理市场化改革,切实维护价格总水平稳定。进一步加强国防、消防、人防等事业建设。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创新监管机制,推进社会共治,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提高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政府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切实加强质量技术的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提高质监工作有效性,确保质量安全。

增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立健全各类灾害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国防经济动员能力建设,加强海岛地区易发的台风、洪涝灾害的应急和防治。加大政府投入,推进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大基层救灾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着力完善应急信息网络,提高突发事件响应时效性,切实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十三五”期间,坚决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县,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人人守法的法治社会。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五张清单一张网”动态完善机制,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方便群众办事创业。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办好政务服务网,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

健全政府依法决策制度。规范实施“开放式决策”,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必经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顾问网络体系,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保驾护航”。按照“谁决策,谁负责”原则,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推进重点领域综合执法。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整合执法主体,相应减少执法队伍种类,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探索公安、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环境监管、民生保障、禁毒等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加强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推动综合执法和执法力量下沉,增强基层执法能力。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全面推行智慧执法,提高执法效率。

扩大公民的有效参与。全面推进各级政府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为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保证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阳光透明政府,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加强公众参与的程序制度建设,保障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有序性,防止公众参与的形式化、符号化和非制度化。创新公众参与的技术支持,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等,弥补公众参与过程中能力、专业知识等不足,确保公众参与的平等性。

(二)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建立适应社会转型要求的社会政治文明体制和管理机制,把行政村和居民小区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基础,建立新型小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下移。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权利。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培育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工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发挥人民群众的智力优势和民主监督作用。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宣传工作“产品”思维,结合“三改一拆”、“交通治堵”、“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拓展普法途径,利用普法网站、普法报刊专栏、普法微博微信、村(居)法律服务室、普法超市、普法景观等开展多样化普法。加强重点对象普法,推进青少年、企事业单位职员学法用法,由此带动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整体推进。建立法制专家信息库和资料库,为宣传工作提供智力支撑。科学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提高普法宣传质量和效果,开创全县普法工作新局面。

九、落实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坚持走转型升级之路,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为确保我县“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必须强化组织、项目、要素、环境、机制等保障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实。

(一)强化组织领导

把规划实施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中,创新对规划落实的统一领导和合理调控,统筹推进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和具体措施落地见效。做好规划目标任务的梳理分解及责任分工,特别是把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改革创新任务进行分解,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协作、齐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规划的顺利实现。抓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确保与总体规划相衔接,为引导特定领域发展、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审核批准重大项目、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实施项目带动

充分发挥项目的聚集带动作用,以大项目争取大投资,以大投资推动大发展,以大发展实现大跨越,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五大领域,超前谋划、精心实施一批促当前、利长远、有市场的重点项目,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十三五”期间规划重大项目120个,其中实施类项目115个,前期谋划类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1791.24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062.05亿元。

表3:我县“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

个数

项目总投资

(亿元)

其中:“十三五”

投资(亿元)

产业转型类

42

632.43

330.67

1

现代工业

20

56.3

55.15

2

现代服务业

12

156.0

71.2

3

现代农业

1

1.0

1.0

4

科技创新平台

9

419.13

203.32

基础设施类

36

720.52

420.78

1

交通设施

16

312.36

134.10

2

能源设施

11

319.9

236.62

3

水利设施

6

47.26

31.06

4

发展平台基础设施

3

41.0

19.0

城乡统筹类

8

256.0

155.6

1

城市功能提升

5

178.0

77.6

2

小城市、中心镇培育

2

38.0

38.0

3

新农村建设

1

40.0

40.0

生态环保类

8

41.92

36.55

1

治水治土治气

3

19.0

19.0

2

生态保护修护

4

21.72

16.35

3

绿色低碳循环

1

1.2

1.2

公共服务类

26

140.37

118.45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9

46.77

40.15

2

公共安全

7

93.6

78.3


合计

120

1791.24

1062.05

(三)加强要素保障

按照节约集约、优化配置的原则,强化水资源、土地、资金、人才等供给保障,确保满足我县“十三五”时期发展需求。

水资源保障。规划到2020年,全县水资源需求总量达1.61亿立方米,“十三五”期间需新增4611万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其中新建供水(引水)工程解决年用水量730万立方米,新建海水淡化工程解决年用水量548万立方米,不足部分考虑由玉环县楠溪江引水工程解决,该引水工程预计到2021年完工,可新增4900万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

土地保障。“十三五”时期,全县各类项目涉及建设用地需求约1.2万亩。规划通过滩涂围垦、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等新增耕地1万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优化利用方式,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低效用地改造。建立完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机制。

资金保障。加强政府资金投入。积极申报省重大项目,争取上级财政资金配套。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建立产业基金、城市发展基金、铁路建设基金,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加强社会资本引导。推行PPP项目合作模式,以及BOT、TOT等项目建设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加大对民资(浙商回归)、外资、国资的引进力度。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融资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支行积极对上争取信贷规模、直贷项目和单列指标,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作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

人才保障。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人才集聚、政策创新、平台提升、服务提供、作用发挥,实施“五位一体”人才生态优化工程;紧盯“高精尖缺”人才,关注重点产业引领型人才和社会事业紧缺型人才,系统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坚持立体化人才培育,重点培养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助推青年人才成长和本土人才队伍发展;加快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建设,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构建多样化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加强科技孵化器和高校联合研究院等公共平台建设,打造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平台,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平台支撑。

(四)营造发展环境

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清理和规范行政性收费等手段减少政府干预,激活市场活力。增强政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社会人员的随时投诉,建立针对性问责制,从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加快打造信用玉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快推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工程建设、医疗等领域,建立信用信息征集、评估、披露、使用等制度。抓紧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把恪守诚信者列入“红名单”,给予奖励和政策优惠,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从而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必损的社会发展环境。

(五)创新实施机制

强化规划监督机制。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重点纳入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切实把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上来。在考核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强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形式监督工作,建立完善的规划实施监督体系。

完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强化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并根据市场规则和县域发展环境变化,科学建立规划目标的评估修正机制,理性调控预期目标的可能趋势,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实施,以确保规划科学性和先进性。

加大对规划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十三五”规划,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规划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深入人心,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十三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规划。全县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玉环县委的领导下,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谱写新篇章,为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海上都市、美丽玉环”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在玉省部属各单位。

  玉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11日印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